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知識經濟亦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用五度空間的模式來定位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和科學規律對經濟客體的規範作用;五度空間理論使哲學和自然科學及其他具體科學實現了統一,使哲學成為可以量化的精確科學,可以像具體科學那樣現實地實現它的功能和意義,從而實現真正的哲學革命。智慧經濟,創新性知識佔主導、創意產業成為龍頭產業是經濟增長方式,創新-創造-創業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與再生是經營模式與經濟發展模式,把它們統一起來組成有序結構的完整形態是智慧經濟形態。
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運營為經濟增長方式、知識產業成為龍頭產業、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的人類社會經濟增長方式與經濟發展模式。知識經濟學就是反映和建構知識經濟內在本質與發展規律的科學。現有的知識經濟學實質是知識產業學,以聯合國關於知識經濟的定義為基礎,對以知識為對象的生產、流通、分配、消費作了較系統的闡述,是把知識經濟學納入傳統經濟學的框架,只是在傳統經濟學中增加了知識這一要素,或突出了知識這一要素的地位與作用,在觀點和方法上並未超出傳統經濟學窠臼。知識經濟並非僅僅知識成為產業,也並非僅僅知識在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而是知識在生產中占主導地位,知識產業成為龍頭產業。從本質意義上講,知識經濟學此前並未形成一門新學科。只有以五度空間理論為理論基礎、成功闡明知識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形態、確立知識經濟成為人類新的時代的知識經濟學才是真正的新學科。
五度空間理論是作為新的經濟形態的知識經濟的理論基礎、作為新學科的知識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因而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理論基礎。
五度空間理論是知識運營的理論基礎。知識運營學則在內容與結構、觀點與方法方面,對知識經濟學作了突破與創新。知識運營學,是知識經濟及其相關學說自上而下、由淺入深、由橫向向縱向發展與人類經濟增長方式及其理論自下而上、由低級向高級、由縱向向橫向發展的交接、融合、升華、產生出來的新學科。知識運營學標誌著人類科學範式的轉換,必將帶來人類實踐模式的轉軌。在知識運營學體系中,所有舊的名詞,如“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資本運營”、“資產運營”、“產品運營”等等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定位,因而成了新的概念。
五度空間理論是知識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知識市場經濟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由於知識成為生產中的主導要素,知識產業成為主導產業,知識運營成為社會的經濟增長方式,市場不僅使資源得到優化配置,而且得到優化再生,使市場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所以,知識市場經濟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知識市場經濟是完全的市場經濟,知識經濟通過知識的市場化,使社會的任何領域都市場化,市場成為知識經濟時代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的惟一基礎。知識經濟是完全的市場經濟。知識市場經濟是完善的市場經濟。知識的個性化、能動性、創新性特徵,使個人創業得以普及,使企業和區域得以二次創業。創業是形成市場主體、健全市場機制、激活市場功能的基礎。知識市場經濟是完善的市場經濟。
五度空間理論是智慧經濟的理論基礎。智慧,就是創新性知識同客體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知識經濟是知識在生產要素中佔主導、知識產業成為社會經濟龍頭產業的經濟形態,智慧經濟是創新性知識在知識中佔主導、創意產業在知識產業中佔主導的經濟形態。智慧經濟,使知識主體化、個性化、功能化、價值化、增值化,使主體和客體、主觀與客觀、相對主體與相對客體的統一具體化、微觀化。智慧經濟,強化了主體的創造性、主客體關係的和諧性,強化了以主體為中心同客體、相對主體為中心同相對客體的對稱與統一。智慧經濟,是已有的知識經濟的升華,使知識經濟成為完整的、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形態。智慧經濟的新的增長方式是知識運營。智慧經濟的新的經營模式是對策。智慧經濟的新的發展模式是對稱。智慧經濟的新的發展目標是和諧。和諧經濟,是智慧經濟形態的功能。以往的知識經濟側重人和自然的對稱。以往的智慧側重人和人的對稱,智慧經濟則是兩者的統一,在突出創新和創意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強化了知識經濟中人與人關係的和諧與統一。所以智慧經濟的經濟形態比原有知識經濟的經濟形態更完整全面。智慧經濟本質上仍然屬於知識經濟,但智慧經濟概念的提出使知識經濟的概念全面化、系統化、功能化、可操作化,使知識經濟成為完整意義上的新的經濟形態。(以上內容摘自陳世清著《對稱經濟學叢書》、《經濟領域的哥白尼革命》,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出版)
知識經濟,亦稱智能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它是和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
(1)這裡的以知識為基礎,是相對於現行的“以物質為基礎的經濟”而言的。現行的工業經濟和農業業經濟,雖然也離不開知識,但總的說來,經濟的增長取決於能源、原材料和勞動力,是以物質為基礎的。
(2)知識經濟是人類知識,特別是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識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產物。同時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導致知識共享以高效率產生新知識時代的產物。
知識經濟理論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3年,美國加州大學教授保羅·羅默提出了“新經濟增長理論”,認為知識是一個重要的生產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資的收益。“新經濟增長理論”的提出,標誌著知識經濟在理論上的初步形成。但是,知識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產業形態的確立,其主要標誌是美國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為代表的軟體知識產業的興起。蓋茨的主要產品是軟盤及軟盤中包含的知識,正是這些知識的廣泛應用打開了計算機應用的大門,微軟公司的產值已超過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產值的總和。來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軟體公司,它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亞於名列前茅的500家世界大公司。所有這些表明,在現代社會生產中,知識已成為生產要素中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以此為標誌的知識經濟將成為21世紀的主導型經濟形態。
知識經濟的特點表現在:知識經濟是促進人與自然協調、持續發展的經濟,其指導思想是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同時開發尚未利用的資源來取代已經耗盡的稀缺自然資源;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知識、智力、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作用;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世界大市場是知識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科學決策的宏觀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漸增強的趨勢。
與依靠物資和資本等這樣一些生產要素投入的經濟增長相區別,現代經濟的增長則越來越依賴於其中的知識含量的增長。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的創造中其功效已遠遠高於人、財、物這些傳統的生產要素,成為所有創造價值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知識經濟的提法可以說正是針對知識在現代社會價值創造中的基礎性作用而言的。
經濟時代的劃分重要的不是生產什麼而是用什麼生產,知識對現代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並準確地反映了知識經濟的現實。知識經濟是繼自然經濟、工業經濟在人類財富創造形式上的嶄新時代。我們稱之為知識經濟的,就必須使這種稱謂有相應的經濟學理論基礎。這需要一個切入點,而這個切入點則需要得以論證。
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嶄新的經濟形態正在悄然興起。在知識經濟的模式中,知識、科技先導型企業成為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動的經濟組織形式,代表了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