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楊志的結果 展開
- 小說《水滸傳》人物
- 廣東省肇慶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江西有色地質勘查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 長洲鄉黨委書記
- 企業家
- 河源市自然資源局原副局長
- 貴州省黔東南州人大常委會原副秘書長
- 武漢市武昌區人大常務委員會副主任
- 未成年人檢察室主任
- 山東肥城籍烈士
- 西安美術學院講師
- 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
- 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人物
- 淮安市金湖縣衛計委黨委委員、副主任
- 樂清樂成中心城區管委會委員、人武部長
- 湖南省常德煙草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操作工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 楊匏安烈士三子
- 江西省上高縣原愛衛辦副主任兼招商辦負責人
- 臨汾市隰縣新田村鎮銀行董事、行長
- 台州學院建築工程學院講師
- 安慶書畫家
- 舞台美術
- 隆林各族自治縣司法局派駐隆林各族自治縣介廷鄉那桑村工作隊員
- 視覺特效師
- 製片人
楊志
小說《水滸傳》人物
楊志,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軍馬里做馬軍八虎騎兼先鋒使,排行第三。
楊志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因臉上生有一大塊青記,人稱青面獸。他自幼流落關西,早年曾應武舉,官至殿司制使官。后押送花石綱,卻在黃河裡翻船失陷,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難江湖。
林衝風雪山神廟后,投奔梁山,受到寨主王倫刁難,只得下山去取投名狀。楊志正逢恩赦,要去東京謀求復職,恰好路經梁山泊,遇到林沖。二人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負,最終被王倫勸下。王倫有意招納楊志入伙,卻被楊志婉拒,只得放他離開。
楊志到東京后,通過門路見到了太尉高俅,卻被高俅趕出。他盤纏用盡,只得到天漢橋街市上變賣祖傳寶刀,卻又遇潑皮牛二尋釁滋事。牛二要強奪寶刀,再三糾纏。楊志“一時性起”,怒殺牛二,而後到開封府衙自首,被打入死囚牢。天漢橋百姓感念楊志為民除害,替他花錢上下打點。最終,楊志被免除死罪,只以“鬥毆殺傷,誤傷人命”之罪,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楊志到大名府後,卻得到北京留守梁中書的賞識,被留在府中聽用。梁中書見他做事勤謹,有心提拔他為軍中副牌,但卻擔心有人不服,便安排東郭門教場演武。楊志比槍、斗箭,連敗副牌軍周謹。梁中書讓楊志接替周謹擔任副牌軍,卻惹惱了正牌軍索超。索超出場與楊志比武,大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
都監聞達擔心兩敗俱傷,急命鳴鑼,並和李成一道稟報梁中書,稱二人皆可重用。梁中書便將索超、楊志同時提拔為管軍提轄使。東郭鬥武影響很大,北京百姓看了也都歡欣不已。此後,楊志更得梁中書器重,與索超也是惺惺相惜。
趙成偉《水滸人物畫》之楊志押送金銀擔
梁中書為給岳父蔡京賀壽,搜刮十萬貫金珠寶貝,命楊志送往東京,號稱生辰綱。楊志為防盜賊劫奪,建議挑選十名軍士扮成普通商客,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他得知府中謝都管以及兩位虞候也要一同前往,又索要提調眾人之權。梁中書全部應允。
趕赴東京途中,楊志催促軍士在天氣正熱時趕路,以致軍士都怨悵不已。他又不會安撫,遇到軍士懈怠,“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更激化了內部矛盾。謝都管也有所不滿。路經黃泥岡時,眾軍士不顧楊志勸阻,執意到松林里休息。這時,晁蓋、吳用等七人扮作販棗商人,也到岡上休息。
而後,七人在白日鼠白勝的配合下,用下了蒙汗藥的白酒迷倒楊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綱。楊志酒醒后,不敢回北京復命,只得逃走,欲投奔梁山。眾軍士擔心梁中書問罪,見楊志已走,便將過失都推到楊志身上,稱他勾結強盜,劫走生辰綱。
楊志投奔梁山途中,在操刀鬼曹正的酒店吃酒,結識了曹正。曹正建議他到青州二龍山入伙。他前去二龍山,途中又遇到花和尚魯智深,得知二龍山寨主鄧龍不肯收留外客,便折返曹正店中,商討對策。曹正用計,協助魯智深、楊志殺死鄧龍,奪取二龍山。楊志便與魯智深一同做了山寨之主。後來,行者武松也到二龍山入伙。
雙鞭呼延灼征討梁山失利,敗逃到青州,為慕容知府征剿桃花山。桃花山頭領李忠、周通派人向二龍山求救。楊志與魯智深、武松一同前去救援,並與呼延灼大戰四十餘合,不分勝敗。這時,白虎山頭領孔明、孔亮率軍進犯青州。呼延灼聞訊,連夜回軍,並生擒孔明。孔亮大敗而逃,途中又遇到率部回山的楊志等人。
魯智深欲聚集三山兵馬,一同攻打青州。但楊志卻認為三山兵馬不足以攻破青州,建議請梁山出兵援助。孔亮星夜趕赴梁山求援。宋江率軍下山,會合三山頭領,降服呼延灼,合力攻破青州城。楊志便與魯智深、武松等人一同加入梁山。
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后,在忠義堂周圍設立四座旱寨。楊志坐鎮前軍寨,居第五位。
攻打東昌府時,楊志出馬迎戰張清,卻被張清用飛石擊中頭盔,竟嚇得“膽喪心寒,伏鞍歸陣”。
梁山排座次時,楊志排第十七位,星號天暗星,擔任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隨呼延灼把守正北旱寨。
兩贏童貫時,楊志在九宮八卦陣中鎮守西北乾位,並斬殺許州兵馬都監李明。
梁山受招安后,楊志隨宋江南征北戰,頗有戰功。
征討遼國時,楊志擔任呼延灼的副將,攻破太乙混天象陣中的火星陣。
征討田虎時,楊志隨盧俊義攻晉寧,斬殺偽統制秦英。而在簡本水滸中,他還曾斬殺霧凝州守將偃安,與田彪大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
征討王慶時,楊志與孫安、卞祥一同攻破六花陣。但在追擊西京守將奚勝時,中了西軍埋伏,被圍困在伊闕山深谷中。后幸得解寶走訪山民,尋得谷口,方才脫困。
征討方臘時,楊志剛剛渡過長江,便因患病被寄留在丹徒縣,未能繼續隨軍征戰。后病逝,葬于丹徒縣山園,追封忠武郎。
征討方臘時在途中病故。
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中的楊志雕塑
北宋末年,西軍有將領楊志,曾隨童貫伐遼,隸屬種師道麾下,統領先鋒軍。《靖康小雅》稱他本是“招安巨寇”,后隨種師中援太原,與金軍作戰,在榆次不戰而逃,導致種師中戰死。
南宋初年,有山東盜劉忠,號稱“花面獸”,其部眾皆頭戴白氈笠。《水滸傳》中的楊志出場時便是頭戴一頂范陽氈笠,綽號又是青面獸,或有糅合其形象。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楊志已是宋江部下三十六員頭領之一。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楊志亦在其中,贊言為“聖人治世,四靈在郊。汝獸何名?走壙勞勞”。這兩部文學作品都被認為是《水滸傳》的雛形或藍本。
也有研究者認為,楊志這一人物的塑造,糅合有宋代以來傳說中楊家將的形象。民間傳說中,楊家將屢遭奸臣迫害,但卻報國之心不改。而《水滸傳》中的楊志雖報國無門,被迫落草,但仍期望能在“邊庭上一槍一刀博個封妻蔭子”。他“麵皮上老大一搭青記”,一出場就顯露出晦氣滿面、英雄末路的悲劇形象,與楊家將一心報國、忠而見謗的悲劇內蘊是一脈相通的。
林衝來到梁山,王倫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狀”殺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見青面獸楊志,兩人拔刀大戰三十餘回,不分勝負。原來楊志是楊老令公楊家將的後代,本來是殿帥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綱在黃河裡翻了船畏罪逃避。與林沖不打不相識,被王倫一起邀上梁山。但楊志一心想到東京找個官做,不肯入伙。楊志在東京花光了身上的錢,只好去賣祖傳寶刀,與潑皮牛二發生爭吵,不得已殺了牛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為梁中書護送生辰綱去東京,又被晁蓋等所劫。楊志無奈和魯智深打上二龍山,殺了鄧龍,做了山寨之主。后歸了梁山泊。
楊志
俞萬春的《蕩寇志》中,楊志隨宋江攻打清真營,與聞達交戰,卻被詐降的李成從背後一槍刺死。
京劇臉譜——楊志
程善之的《殘水滸》中,楊志是梁山軍官團成員,隨盧俊義投降朝廷,被種師道授為清塞軍右廂都指揮。
巴孤的《賊三國》中,楊志是宋國后將軍、萊州牧。穎水之戰與朱仝、雷橫等六人歃血為盟,宣布同宋國決裂,退保徐州。
姜鴻飛的《水滸中傳》中,楊志隨宋江征方臘,病逝於蘇州。
張恨水的《水滸新傳》中,楊志參與抗金,北宋滅亡后與盧俊義等三十三人被漢奸范瓊用毒酒毒死。
近代作家劉操南根據評話演員胡天如傳述,以《水滸傳》為底本,糅合傳統水滸評話及民間傳說,創作小說《楊志演義》,講述楊志離開天波府直至落草二龍山的曲折經歷。書中楊志是楊文廣之子,善使楊家金槍,由祖母穆桂英教授武藝。
傳統京劇中關於楊志的劇目主要有《楊志賣刀》、《生辰綱》。
1973年電視劇《水滸傳》,佐藤允飾演楊志。
數字電影《青面獸楊志》中的楊志
1983年電視劇《水滸傳》,王海生飾演楊志。
1985年電影《水滸英雄之青面獸楊志》梁家仁飾演楊志
1988年電影《阮氏三雄》,呼建國飾演楊志。
1998年電視劇《水滸傳》,翟乃社飾演楊志。
1998年電視劇《拭血問劍》,劉福山飾演楊志。
2006年電影《青面獸楊志》,呂良偉飾演楊志。
2011年電視劇《水滸傳》,高虎飾演楊志。
2013年電視劇《武松》,趙秋生飾演楊志。
第十五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
楊志
梁中書道:“著落大名府差十輛太平車子;帳前十個廂禁軍,監押著車;每輛車上各插一把黃旗,上寫著“獻賀太師生辰綱;”每輛車子,再使個軍健跟著。三之內之內便要起身去。”楊志道:“非是小人推託。其實去不得。乞鈞旨別差英雄精細的人去。”梁中書道:“我有心要抬舉你,這獻生辰綱的札子內另修一封書在中間,太師跟前重重保你,受道勒令回來。如何倒生支詞,推辭不去?”楊志道:“恩相在上,小人也曾聽得上年已被賊人劫去了,至今未獲。今歲途中盜賊又多;此去東京又無水路,都是旱路。經過的是紫金山,二龍山,桃花山,傘蓋山,黃泥岡,白沙塢,野雲渡,赤松林,這幾處都是強人出沒的去處。偏見單身客人,亦不敢獨自經過。他知道是金銀寶物,如何不來搶劫!枉結果了性命!以此去不得。”梁中書道:“恁地時多著軍校防護送去便了。”楊志道:“恩相便差一萬人去也不濟事;這廝們一聲聽得強人來時,都是先走了的。”梁中書道:“你這般地說時,生辰綱不要送去了?”楊志又稟道:“若依小人一件事趕緊趕緊送去。”梁中書道:“我既委在你身上,如何不依;你說:“楊志道:“若依小人說時,並不要車子,把禮物都裝做十餘條擔子,只做客人的打扮;行貨也點十個壯健的廂禁軍,卻裝做腳夫挑著;只消一個人和小人去,卻打扮做客人,悄悄連夜上東京交付,恁地時方好。”梁中書道甚至甚至你你說是。我寫書呈,重重保你,受道誥命回來。”楊志道:“深謝恩相抬舉。”當日便叫楊志一面打拴擔腳,一面選揀軍人。
楊志諸般兵器都會使用,小說中具體描寫他使用過的兵器有:朴刀、單刀、大刀、長槍、弓箭。
楊志一出場氣勢不弱,和林沖鬥了40合朴刀,戰個平手。押送生辰綱的路上,也是手拿朴刀。
牛二喝醉后,纏著楊志要他示範寶刀性能。楊志先是砍銅錢,顯示了他的準頭,畢竟銅錢這麼小,一下砍成兩半,刀法還是比較熟練的。
楊志
刀法講究快猛,楊志用的招數用得恰到好處。不過,從他被纏住就用刀的表現來看,感覺他徒手搏擊的經驗可能很少。練武的人講究習慣,練腿的人被抱住第一反應就會起腿,習慣摔的人就會摔,習慣擒拿的人就會擒拿。如果是燕青對牛二,就會把他扔出去。這時往往可以看出他擅長的路數、甚至是武術的派別。楊志出身將門,從小可能就以器械訓練為主,畢竟上戰場誰跟你空手打?用這麼多時間訓練手搏不現實,楊志不擅手搏,所以一被惹毛就動刀動槍。像牛二這種小法常犯,大罪不犯的人,楊志是沒權利判人家死刑的,所以他吃官司,有偶然也有必然。,如果是牛二招惹了燕青,可能最後是打倒逃走,卻不會出人命。
在和魯智深一道上二龍山時,楊志一下就搠翻了四五個嘍羅,可見刀法之快猛。
楊志在戰場上主要使用大刀。
教場演武時,周謹一出場就是一套槍法,引來陣陣喝彩。可是,一用去頭的槍比試后,才發現不是楊志對手。兩人打了50回合,周謹身上的石灰點是“三五十處”,說明幾乎每回合都要中招。楊志身上則只有幾處石灰點。如果是真刀真槍拼殺,他打楊志可能就是一傷二落三斃命,頂不了10合。
楊志
周謹第二箭被撥入草叢,第三箭被接住,說明周謹力弱。要知道,他可是用了“平生之力”的。既然楊志能有足夠的反應接住周謹的箭,那他當然可以隨意選擇躲、擋、接了,可以說一開始就是在玩。
楊志射周謹時,用了計謀,先拉空弦,后讓周謹中計。既然周謹一開始聽到弓弦響,回頭用牌來擋,說明他還是有點聽力的。如果楊志第一箭真射了,被他擋住,可能第二箭就會加倍小心。射箭不是單挑,如果他全心防備,想三箭拿下他也沒那麼容易。兵不厭詐,楊志用了計策,周謹卻自己大意,第二箭竟然沒聽到,所以落敗。
索超見徒弟敗了,心中不服要與楊志比試。這一次是真刀真槍了,刀
楊志
實際戰況也頗為兇險,一個是斧“直奔頂門“,一個是槍“不離心坎”,都是堪堪將過。50合后,聞達卻又擔心“兩人傷了一個”,叫停了。然後就說他們“功夫一般,都可重用”。於是,楊志索超都得以陞官。
一直有疑問,如果楊志用他的第一兵器大刀來和索超比試,結果會怎樣呢?為什麼他一開始去選兵器時沒有選大刀?不過,他這次平索超,也讓索超知道了厲害。
楊志
一部《水滸》腰斬本七十回,其中就有整整三回寫了楊志故事的。此中的賣寶刀殺潑皮牛二,黃泥岡失落生辰綱,都是全書的傳世佳篇。這些故事縱橫捭闔,起伏跌宕,令人百讀不厭,入木三分地刻劃了楊志義勇忠憨的栩栩形象。
施耐庵先生出於對青面獸英雄的青睞,《水滸》中的楊志,自有兩處被寫得得天獨厚。一是他出身非常,乃楊家將正宗角色,而且自己也曾是個現任官,‘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曾應過武舉,做到殿前制使官’。所以他滿可以與名將世家的呼延灼、大刀義勇之後的關勝等並肩齊驅的。二是他武藝高強,與林沖對打四五十合,刀法不相上下,是斗
將之才。所以後來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十七位,執掌‘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與花榮、徐寧等同位,在俊星飛馳的梁山英雄群體中,也堪稱為佼佼者了。
因為《水滸》是小說,梁山水泊諸多形象人物,也都被後來者視為是藝術建構的虛渺者。只有個別人員,才在史書上有姓名。即使那部充為《水滸》源頭的《大宋宣和遺事》,此中亦只提及‘三十六員猛將’。據余嘉錫考證,除了宋江和那個建炎元年(1127年)在陝西興州(略陽)造反稱帝的‘宋江餘黨’史斌(史進),其餘諸人,包括楊志,都是不可信的。
但是,也有人說,楊志此人並非純藝術塑造人像,在宋朝歷史上確有其人。何心(陸澹安)說,‘梁山英雄受招安後有下落的,只有楊志、關勝二人’(《水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從《宣和遺事》看來,楊志在三十六人中本來是個很重要的人物,其地位僅次於吳加亮(吳用)、李進義(盧俊義),無怪征遼時能獨將一軍’。(同上)
按宋江等受招安在宣和三年二月(1121年),‘後來曾經跟隨童貫平定方臘,所以宣和四年童貫征時,以楊志為先鋒將,自是可能的事’(同上)。楊志參加征伐遼,見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宣和四年六月,童貫至河間府,分雄州、廣信軍為東西路:以種師道總東路之兵,屯白溝,王稟將前軍,楊惟忠將左軍,種師中將右軍,趙明、楊志將先鋒軍;辛興宗總西路之眾,屯范村,楊可世、王淵將前軍,焦安節將左軍,劉光世、冀景將右軍,曲奇、王育將后軍,吳子厚、劉安將先鋒軍;並聽劉延慶節制。’但是由於童貫等指揮不當,前線諸軍皆敗,其中‘楊志敗於盂縣’.楊志后又隨種師中北援太原,‘至榆次.金人先屯兵縣中,公遣兵擊走之,遂人縣休士.時軍中乏食三日矣,戰士人給豆一勺,皆有飢色.翌日,賊遣重兵迎戰.招安巨寇楊志為先鋒,首不戰,由間道徑歸.前軍參謀官黃友戰沒.胡騎四集.官軍潰敗.公獨與親兵小校數百搏戰,遂力戰而死’.(《靖康小雅》)這一仗,連統帥種師中也戰死.因此有學者認為,楊志‘本不是一個強毅堅定的農民革命領導人物,沒有民族思想的.他中途叛變了起義隊伍,原是不足為怪的.這個叛徒,後來在和金人作戰時,又首先不守紀律,以致種師中遭到潰敗,也正是由於他是這種腐化蛻變了的性格所致.後來《水滸傳》寫了他是將門之後,他的重要事迹只是替大官僚梁中書送生辰綱給蔡京.他忠實地替統治階級出死力,無可奈何地落草,別無什麼出色的描寫,也許還是提高了他一些罷’(嚴敦易《〈水滸傳〉的演變》).有關他此後下落,也僅是推測,‘種師中死後,朝廷對於其部下失律將佐,處分甚嚴,中軍統制官王從道因此被處斬,楊志當然亦在應受處分之列,所以後來不見提及’(何心《水滸研究》).他們都界定此楊志就是‘梁山英雄受招安的’,何心並稱,‘無名氏所撰《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雜劇,謂宋江征遼時以楊志為先鋒,與《三朝北盟會編》所紀符合,大約劇作者也知道有此項史實,所以就寫入劇中’(同上)。
但是,也有學者提出質疑,‘宋江三十六人中確實可考者僅史斌、楊志二人’,但《靖康小雅》只說他是‘招安巨寇’,‘沒有明確說出是宋江之黨,他是否在三十六人之數,尚有問題’(華山《宋史論集》、齊魯書社1982年11月).至於這個征遼的楊志,他卻認定並非是‘沒有民族思想’、‘叛徒’.華山引用了李綱《梁溪集》有關楊志行狀說明,榆次之戰楊志是有功的,‘武節郎楊志昨隨種師中先次收復榆次縣;大兵既潰,志不免退師;請將散逸,志獨收集殘兵,保據平定,屢次立功,殺退賊馬,理須徼賞’(卷五二《奏知嘗罰董有林冀景等札子》)李綱當時出任兩河宣撫使,這一奏章,是據軍報上報的.不久,楊志隸兩河宣撫副使劉(韋合)麾下,在山西壽陽作戰獲勝.‘賈瓊,楊志於壽陽縣界節次攻擊賊馬及殺獲近上首領,赴墜崖谷,死者甚眾,’‘欲令王淵與劉竧、劉士元等合軍由壽陽進,及楊志、賈瓊等出奇搗虛,與土豪秦中寶等乘夜會合,直趨太原’(以上均錄《梁溪集》卷五十三、五十四).但從‘(韋合)遣別將賈瓊自代州出敵背,且許義軍以爵祿,得首領數十,既復五台而潛,可求敗聞,遂不果進’(《宋史》卷四四六《劉(韋合)傳》),楊志是與賈瓊並肩上陣的.這裡沒有提到,是什麼原因.華山認為,楊志和賈瓊從代州出敵人之背,聯合五台山義軍準備從北面反攻包圍太原的兵.他‘始終積極參加對金抗戰的,並且戰鬥得非常英勇(自河北淪陷以後,我們在史料中就找不到有關楊志的記載,可能他是在戰鬥中犧牲了).’(華山《宋史論集》)因此,學者認為,楊志應須新的評價;他是‘一個民族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