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田支隊
波田支隊
波田支隊是台灣軍由波田重一率領時的名稱。
台灣軍是日本統治台灣期間駐紮台灣的一支守備部隊。1895年6月日本在台北設立總督府,以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第一任總督。4個月後,日本以動用3個師團、傷亡萬人的代價,鎮壓了台灣人民的起義。此後,日本正規軍逐步從台灣撤退,為*島內零星的反日運動,日本殖民當局成立了台灣守備隊,主要由在台的日本退役與部分現役軍人組成。隨著台灣島內群眾性的反日運動逐漸平息,台灣軍的構成也發生變化,部分台灣人進入守備隊,逐漸成為下層士兵的主體,但軍官還是清一色的日本人。
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簽訂了《馬關條約》,將台澎地區及附屬島嶼割讓日本。台灣島內隨即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割台”鬥爭。1895年6月17日,日本在台北設立總督府,以海軍大將樺山資紀為第一任總督。4個月後,日本以動用3個師團、傷亡3.2萬人的代價,鎮壓了台灣人民的起義。此後,日本正規軍逐步從台灣撤退,為鎮壓島內零星的反日運動,日本殖民當局成立了台灣守備隊,主要由在台的日本退役與部分現役軍人組成。1920s,台灣島內群眾性的反日運動逐漸平息,台灣軍的構成也發生變化,部分台灣人進入守備隊,逐漸成為下層士兵的主體。“七七事變”前,台灣軍已成為一支擁有步兵、炮兵的合成作戰單位,包括台灣守備司令部、台灣步兵第1、2聯隊,山炮兵聯隊,基隆、馬公重炮兵聯隊,台灣高射炮隊,總兵力約1.4萬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了“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的進程。戰爭初期,日本將進攻重點置於華北,為牽制華中、華東地區中國軍隊的北上,日本又製造了“八一三事變”。9月4日,日本近衛內閣召開第27次會議,決定放棄“不擴大方針”,正式開始全面侵華。為迫使南京國民政府儘快投降,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將主攻方向由華北轉至華中。同時,日本也制定了新的作戰序列,加強上海派遣軍的兵力。新增了第9、第13、第16、第101等4個師團的兵力。
台灣軍一部也被投入戰鬥。9月6日,台灣軍渡過黃浦江,在楊樹浦登陸,隨即向江灣方向進攻。9月7日,台灣軍以台灣守備司令部下轄的第1、第2聯隊,台灣山炮兵聯隊及新組建的台灣第1、第2衛生隊,台灣臨時汽車隊,台灣第1、第2輸送監視隊合編為重藤支隊,以重藤千秋少將為支隊長。從其兵力構成上看,它是一支合成度較高的獨立作戰單位。總員額約1.4萬人。相當於日本半個師團或國民革命軍一個師的兵力。
9月9日,重藤支隊正式劃歸上海派遣軍。14日,重藤支隊經川沙鎮向常熟方向機動,隨後原地休整,11月13日,會同第16師團在白口登陸,19日佔領常熟。第9、第16師團一部11月25日攻克無錫,重藤支隊得以從無錫出發,經滬寧線西進。12月5日,重藤支隊佔領丹陽,同日,佔領句容。2天後,軍部調重藤支隊等三支部隊組成第五軍,準備在華南沿海登陸。因此,重藤支隊沒有參加對南京的總攻。
12月22日,日本軍部決定推遲在華南登陸的時間,重藤支隊遂歸台休整,並以台灣為訓練基地,為同緯度亞熱帶地區作戰準備。次年2月15日,日本撤銷第五軍建制,22日,重藤支隊劃歸華中派遣軍,波田重一代替重藤千秋出任支隊長。6月,波田支隊開始向合肥集結,7月4日,編入華中派遣軍第11軍。準備進攻武漢。按照作戰計劃,波田支隊與第11軍其他部隊溯江西進,先後佔領安慶、九江等地,8月中旬,已進至瑞昌北部。8月16日,第11軍下令進攻瑞昌,波田支隊會同第9師團丸山支隊由北、東兩面夾擊瑞昌。24日,瑞昌失陷。波田支隊受命原地休整。9月7日,第11軍命令波田支隊向瑞昌西北部地區進攻。11日,波田支隊向瑞昌西北山嶽地帶發起進攻,並於當晚進佔馬鞍山——嚴家山一線。12日,波田支隊又前進2公里。13日,波田支隊已離開瑞昌20公里。14日,波田支隊下轄之台灣步兵第2聯隊永井大隊在其他部隊與海軍的協同下,攻佔碼頭鎮。15日,波田支隊全軍攻克考屋柯。16日,以台灣步兵第1聯隊、第2聯隊永井大隊及山炮聯隊1個小隊組成的右翼集群進攻富池口,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右翼集群在加強了一個中隊的裝甲車與一個大隊的野戰重炮兵之後,才於24日佔領富池口。波田支隊的其餘部隊編成左翼集群,協助進攻田家鎮要塞時損失慘重的第6師團佔領田家鎮附近地區。9月25日,第6師團得到兵員補充,波田支隊左翼集群歸建。休整數日,10月8日,波田支隊與第9師團強渡富水河,10月20日,佔領大冶。繼續北進,22日佔領鄂城,25日攻克葛店,26日拂曉進入武昌,原地待命。暫時歸其指揮的第15師團高品支隊繼續進攻,並在27日佔領漢陽。
波田支隊在武漢會戰中戰功顯赫,11月11日,會戰結束后,波田重一少將晉陞中將,調任第19師團師團長。支隊長由飯田祥二郎接任。11月19日,飯田支隊被編入剛剛結束廣州戰役的第21軍,12月7日,飯田支隊抵達廣州,1939年1月25日,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兵源不足的問題,軍部下令組成台灣混成旅團,飯田支隊暫時脫離第21軍建制,進行改編。旅團長仍為飯田祥二郎,部隊中撤銷了台灣第1、2輸送監視隊,編入台灣工兵聯隊,總員額約為1.35萬人。其人數大大超過同期編成的其他獨立混成旅團,甚至還多於警備專用三單位制師團。1939年2月8日,台灣旅團從廣東萬山港出發,配合日本海軍進攻海南島。2月9日晚,在海南島澄邁灣外海拋錨。10日凌晨2時30分,台灣旅團第1、2步兵聯隊分別編為右翼與左翼集群,在澄邁灣東北角登陸。上岸后,右翼集群向瓊山進發,並於14日攻克瓊山;左翼集群則於12日佔領海口。戰役結束后,台灣旅團暫駐海南,準備進一步切斷中國南方的國際補給線。
此期間,飯田祥二郎離職,鹽田定一少將接任台灣旅團旅團長。台灣第1、2衛生隊,工兵聯隊,臨時汽車隊脫離建制,僅保留台灣步兵第1、2聯隊,山炮兵聯隊,總人數約1.17萬。1939年10月11日,日本下達了進攻南寧的命令。11月16日,台灣旅團隨21軍主力從欽州灣登陸,次日攻克欽縣,進抵小董附近地區,接管欽(縣)南(寧)公路防務。12月23日,台灣旅團奉命支援陷於崑崙關戰役中的步兵第21旅團,但未對戰局產生根本性影響。12月30日,21軍放棄崑崙關,南寧戰役結束。1940年2月9日,軍部將21軍分割為華南方面軍和第22軍,並脫離中國派遣軍建制。台灣旅團被劃歸華南方面軍。4月30日,台灣旅團整體脫離華南方面軍進行改編。1941年2月7日,編成完畢,重歸華南方面軍建制。改編后番號變為第48師團,以土橋勇逸中將為師團長。下轄第48步兵團(包括台灣步兵第1、2聯隊,第47步兵聯隊)搜索第48聯隊,輜重兵第48聯隊,通信隊,兵器勤務隊,衛生隊與第1、4野戰醫院。總兵力1.28萬人。駐防福州。1941年7月5日,華南方面軍撤銷,下轄部隊編為第23軍。8月15日,23軍成建制轉入中國派遣軍戰鬥序列。同日,第48師團劃歸台灣軍司令統帥。11月6日,第48師團編入為進行太平洋戰爭而組成的第14軍。至此,台灣軍基本上結束了在中國大陸的作戰。
第48師團編入第14軍后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第48師團迅速投入一線作戰。12月23日,第48師團在菲律賓登陸,並佔領全境。進入1942年,第48師團又劃歸第16軍指揮。2月22日,在印尼泗水登陸。但伴隨著中途島海戰的失利,第48師團也不再連戰連捷,廣大的台籍士兵也全部為日本侵略戰爭而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