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

清朝將領

李麟,字振公,陝西咸陽人,行伍出身。康熙十八年(1679),隨永略將趙梁棟南征吳三桂,平定“三藩之亂”。征伐中他不顧崖高溪險,總是身先士卒,多次出奇制勝,屢建奇功,官至鑾儀使、右都督。

人物生平


任職期間,適逢江南連年遭災,糧食歉收,境內糧價飛漲,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土匪強盜乘機作亂,大肆搶奪糧錢。李麟體恤民情,愛民如子。他多次單騎慰問災民,持節開倉濟民,救活了不少災民。與此同時,他還大力整頓社會秩序,打擊匪首惡霸,一時境內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這時,他又組織軍民開浚疏導了失修的淮河,使淮河暢通,經貿繁榮,經濟發達,萬民歡騰。李麟因此被提升為山東總兵
自行伍從勇略將軍趙良棟下雲南。敘功,以都司僉書用。康熙三十五年,從振武將軍孫思克擊噶爾丹於昭莫多,李麟又奉旨西征,討伐叛臣車令暾。他一路長驅直入,把叛軍打得落花流水,最後駐紮在西藏邊境。累遷四川化林營參將。三十九年,昌側集烈作亂,麟奉檄移兵渡瀘,招安咱威、子牛、烹壩、魁梧四處。尋提督唐希順令麟順瀘水至哦可,出磨西面后,夾攻磨岡。麟軍夜迷失道,比明,反出磨西面前,遂攻蠻營,奪磨西面。打箭爐平。希順追劾麟避險就易駐咱威,致失烹壩;又進兵迷道,誤軍機。詔總督錫勒達及滿丕等訊鞫,以有功免治罪。累擢登州總兵。五十七年,策妄阿喇布坦擾西藏,命麟選精兵百,自寧夏赴軍前。五十九年,詔都統延信為平逆將軍,率兵進藏,以麟參贊軍務。尋令護送第六世達賴喇嘛進藏,至沙克河,賊乘夜襲營,擊敗之,連敗賊於齊諾郭勒、綽瑪喇等處。西藏平,麟率兵自拉里凱旋。六十年,授陝西固原提督。雍正元年,遷鑾儀使。追敘平藏功,加右都督,予世職拖沙喇哈番。但是,這時年事已高的李麟日夜思念家鄉,不久即卸甲歸田,告老還鄉。
回到家裡,李麟不以尊貴自居,待人接物謙虛和藹。他還舉辦學校,造福鄉梓,受到家鄉父老的普遍讚譽。《省志》、《國史》對其功績皆有記述。
李麟死後埋葬在今咸茂公路南100米處,其墓坐南向北,墓前有石牌一通,石羊一對和供祭祀用的石桌。墓北有陵地數畝,種有大片松柏,並有兩行排列整齊的石人、石羊、石馬直通墓地,這些文物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可惜墓的文物今已蕩然無存。

兒子


長子:李國柱,任岳州知府。
次子:李國相,進士出身,任穎州知府。
三子:李國祥,從武,任新城營守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