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瓶頸
企業發展瓶頸
企業發展“瓶頸”意味著企業處於這個階段時,上不去下不來,出現停滯或者是反覆波動的現象,而且持續時間較長,雖然企業苦苦探索變革之道,但是往往事倍功半,反而導致變革成本不斷上升。
什麼是“瓶頸”?企業“瓶頸”其實就是危機,只不過“瓶頸”不是由單一危機構成,而是雙重危“接力”式構成,處於這雙重危機之間才稱之為“瓶頸”,企業要想突破發展“瓶頸”,必須解決這兩個關聯危機。
市場競爭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企業始終無法突破“瓶頸”,最終將被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所淘汰,很多企業僅用兩年的時間就實現了一次飛躍,然而卻要用二十年的時間消化由此帶來的風險與危機,這就是所謂的“瓶頸”。
需要指出的是戰略方向不清晰的企業是不會遇到所謂的發展“瓶頸”,因為這類企業多數過著“有今天沒明天”日子,無所謂“瓶頸”可言,“瓶頸”恰恰是戰略方向清晰且明確,但就是無法實現。
在中國經濟全面轉型之際,中國企業將普遍遇到發展“瓶頸”,而企業員工也將普遍遇到職業發展“瓶頸”,正是這種普遍性才導致經濟系統、企業組織、個人特質都需要轉型。
企業轉型也是“變形”,通過轉變企業形態以適應外部市場生態、內部員工特質的改變,這就是“變形”突破企業發展“瓶頸”的觀點。
《進化:組織形態管理》
國企與民企僅僅是資本的性質不同,歸根到底都屬於經濟組織,在市場發生變化時,兩種性質的企業都會遇到“瓶頸”。
國有企業發展“瓶頸”由兩個關聯危機構成。一個是“政企不分”危機,主要體現在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產權未能有效分離,政府干涉企業的經營管理,導致企業無法實現市場化運作;另一個是“經理人團隊危機”,主要體現在政企分離之後,未能建立有效的委託代理機制,導致國有企業只有經營班子,而沒有職業經理人團隊,經理人的價值未能充分體現。
民營企業發展“瓶頸”也由兩個關聯危機構成:一個是“傳承危機”,主要體現在企業“能人”管理時代結束后,企業未能實現“能人”輩出,導致企業無法延續能人管理模式;另一個也是“經理人團隊危機”,民營企業能否建立職業經理人團隊,由可以委託、信任的經理人團隊取代個別能人,通過團隊力量對企業進行有效經營管理。
“經理人”是企業中的管理權威與專業權威,在企業中屬於少數,但發揮著關鍵作用,是決定企業未來的關鍵人才,因此也稱之為企業“精英”。
不難看出,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其實“瓶頸”特徵相同,都屬於市場環境發生改變后,股東(資本)的價值創造能力變弱,需要及時調整,轉變為由經理人團隊為企業創造主要價值,使經理人團隊成為企業的實際控制者、真正的經營管理者。企業突破這次“瓶頸”將從股東價值形態順利轉變為精英價值形態,經理人團隊將帶領企業繼續完成下一階段的使命,而股東(資本)則需要退居幕後,通過經理人團隊實現其價值訴求。
從企業進化路線圖可以發現,企業在進化過程中將會出現三次發展瓶頸,這是第一次發展“瓶頸”,對於一些優秀的企業而言將會遇到第二次發展“瓶頸”,未來則會遇到第三次發展“瓶頸”。三次發展“瓶頸”是企業形態發生三次演變,從而完成企業進化歷程。
企業進化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