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龍是古代傳統寓意紋樣。龍紋的一種表現形式,以龍紋設於圓內,構成圓形的適合紋樣,稱為“團龍”。

大同縣文廟西側一龍壁
團龍適用性強,又保持了龍的完整性,裝飾味也很濃,運用十分廣泛。團龍圖案表現形式多樣,有有“坐龍團”、“升龍團”、“降龍團”等。團龍的圓邊還裝飾有水波、如意、草龍等修飾。團龍圖案在明清兩代是等級最高的裝飾圖案,只能用於宮廷或皇家園林的建築裝飾。團龍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有攘除災難,帶來吉祥的寓意。
團龍紋飾源於唐代,明清兩代多用於皇家建築。“四團龍”、“八團龍”為明清的冠服圖案,後來又發展為“十團龍”、“十二團龍”、“十六團龍”等。

團龍龍紋瓦當
團龍瓦當十分常見。
瓦當又稱瓦頭,是屋檐最前端垂掛的圓型或半圓型的擋片,瓦當上多有寓意祥瑞的圖案。秦代龍紋瓦當應用較多,漢代時逐漸減少,明清時瓦當的應用達到了頂峰。除此之外,在建築
彩畫、傢具、屏風等處,常用到團龍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