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楊鄉
河南省宜陽縣下轄鄉
白楊鄉為地名,我國同名鄉鎮主要有:甘肅省隴南市康縣白楊鄉,該鄉位於康縣城東南25.5公里處,總面積188平方公里,人口6150,鄉政府駐白楊灘;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白楊鄉,該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25公里,總面積87.9平方公里,人口0.2萬。
明、清時期,屬壽安保、壽安里。
1927年白楊一帶劃歸平等縣。
1932年廢平等。
1934年建立伊川縣,白楊又屬伊川,宜陽淪陷期間屬伊川縣抗日民主政府石區。
解放初,白楊曾為宜南縣人民政府駐地,宜南宜北合併后,屬趙保區。
1956年初劃為白楊、石兩個中心鄉,冬又改為郭凹、白楊、石、南留4個鄉,屬趙保區。
1958年成立白楊人民公社。
1983年改為白楊鄉至今。
1990年轄25行政村,248村民組,61自然村。
白楊鄉
人均耕地1.72畝。
該鄉全境四面環山,為丘陵盆地。境內有順陽河、鳳陽河,由西北向東南到伊川縣境入伊河,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紅薯、棉花、煙葉等。
8620戶,38268人(含非農業人口651人),其中回族97人,余為漢族,平均每平方公里574人,
鄉鎮企業有機械廠、修造廠、麵粉廠、化工廠、陶瓷廠、林場等。礦藏有褐煤(高山煤礦已在馬村建設並開採)、石灰石等。
目前集市貿易繁榮,經濟文化發達。以東場村為中心的閹割傳統技術,三中全會以來大有發展,人員增多,技術革新,已由過去的縣內外發展到省內外。
交通方便,歷史上這裡是連貫秦、晉、鄂、皖的主要通道。現在西至趙保,東到洛陽,北到縣城,南到伊川、嵩縣,均由公路銜接。
文教衛生:辛亥革命後由白楊較早成立閣安高等學堂,抗日期間,河北省府遷駐白楊,辦有河北省立中學。1941年白楊設立私立“知行中學”,加上白楊小學,當時白楊各校師生共達2000人以上,建國后教育事業不斷發展,1990年有高中1所,教職工31人,學生369人,初中12所,教師178人,學生2062人,小學25所,教師236人,學生5028人,由於地理位置適中,歷來形成方圓數十里的集貿文化中心。目前全鄉有影劇院2個,醫院1個,醫務人員28人,診所39個,醫務人員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