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納德·L·費林加

伯納德·L·費林加

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男,1951年出生,荷蘭科學家,就職於格羅寧根大學。因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獲得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 2017年10月,他出任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外方主任。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8年5月2日,上海為伯納德·費林加等七名外籍人士頒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和居留許可。

個人經歷


1951年出生於荷蘭Barger-Compascuum。1978年從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為荷蘭格羅寧根大學有機化學教授。2019年11月22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諾獎揭曉


伯納德·L·費林加
伯納德·L·費林加
北京時間2016年10月5日下午17時45分,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科學家讓·皮埃爾·索維奇(Jean-Pierre Sauvage), 美國科學家J.弗雷澤·斯托達特(J. Fraser Stoddart)和荷蘭科學家伯納德·L·費林加(Bernard L. Feringa)。

所獲獎勵


讓·皮埃爾·索維奇、J.弗雷澤·斯托達特和伯納德·L·費林加三位科學家將共享800萬瑞典克朗(約合621萬人民幣)的獎金,三人平分獎金。

獲獎原因


伯納德·L·費林加
伯納德·L·費林加
評選委員會在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中指出,這三位科學家研發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機器——分子機器,只有人類頭髮的千分之一大小。它可以是微型“起重機”、人工“肌肉”和袖珍“馬達”。這三位科學家對分子的可控運動進行了優化,當注入能量時,分子能執行任務。
伯納德·L·費林加則是分子馬達的第一人。在1999年,他研發出能在同方向持續旋轉的分子旋轉葉片。在分子馬達的基礎上,他成功地讓一隻比馬達大上1萬倍的玻璃杯旋轉,還設計了一輛納米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