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山戰役

戰爭戰役

三合山戰役又稱膠河戰役,是1947年10月2日~10月10日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軍區部隊在三合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反攻作戰。此役給進犯膠東之敵以沉重打擊,徹底挫敗了蔣介石“九月攻勢”作戰計劃,從此扭轉了膠東戰局。敵被迫停止對山東戰場的重點進攻,轉入戰略防禦。使我軍山東內線戰場開始了戰略反攻的新階段。

背景介紹


三合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1947年8月,我華東野戰軍大部主力,轉入中原戰場對敵作戰,山東之敵乘機進佔膠濟鐵路。國民黨山東之敵接著糾集6個師、21個旅組成膠東兵團,在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指揮下,對我發動所謂“九月攻勢”,向膠東進犯。

戰役詳情


敵人在兩個海軍艦隊、一個空軍中隊的護衛下,並得到停泊在青島的美國海軍艦隊的支持,以第八、九、二十五、五十四四個整編師並列為前梯隊,六十四、四十五兩個整編師緊緊尾隨,分四路向膠東進犯,於9月先後侵佔了膠縣、高密、平度、昌邑、掖縣等十幾座縣城,妄圖切斷我山東與東北、華北的海上聯繫。雖遭到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的多次打擊,但敵仍以齊頭並進、密集平推的“梳篦戰術”繼續向膠東腹地平行進犯。敵整編第二十五師、整編第五十四師遭到東線兵團第三十九師、南海軍分區部隊和民兵於平度、水溝頭等地殺傷后,於9月18日侵佔萊陽城,敵整編第八師侵佔招遠縣城。我軍留在山東戰場的主力部隊,一部於膠東內線進行積極防禦,打擊進犯敵人;另一部位於諸城附近休整待機。
敵人佔領萊陽、招遠縣城后,東線兵團預定的誘敵深入、疲憊、消耗、殺傷敵之目的已經達到。同時,東線兵團也已退至“利害變換線”了。為扭轉膠東戰局,堅持內線作戰的第九、十三縱隊必須轉移到敵人合圍圈外,與華東野戰軍第二、七縱隊會合,形成一個拳頭打擊敵人,以達到預定的戰略目的。鑒於此,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政委譚震林根據毛澤東、中央軍委的電示精神,一面令九縱和十三縱第三十七師、三十八師於22日從敵九師、八師接合部的夾縫中突出敵人合圍圈,轉移到大澤山區,第三十九師仍留內線沿萊(陽)煙(台)公路繼續阻敵東犯。23日,第三十七師抵達掖城東北之驛道,第三十八師進至郭家店,第三十九師則轉移至牙前縣的葦夼,同時向華東野戰軍總部彙報了戰局形勢,建議轉入敵後予敵以殲滅性的打擊。9月24日,華東局根據東線兵團對形勢的分析向中央軍委發出電報:“內線已堅持三個星期,為減少爾後作戰困難,決定向敵後轉移……在我主力轉移到敵後,尚留十三縱三十九師並配合地武4個團堅持鬥爭,掩護疏散,我們電譚(震林)率二、七縱到路北與我們會合,以便集中殲敵……”中央軍委同意此電示精神。東線兵團隨即調整了部署:第二縱隊、第七縱隊自9月28日開始,以4天的行程由五蓮山區經諸城西北的程固庄、景芝鎮一線東渡濰河,進至高密以西岞山以東膠濟線上準備與第九縱隊會師。第九縱隊一部掩護華東局機關進至大澤山區停留數日後去渤海地區,一部吸引敵九師、六十四師尾追平度后,即取道膠河、濰河間南下,於10月1日在膠濟線朱陽地區與第二縱隊、第七縱隊會合,集中兵力,尋機殲敵。
此時,范漢傑錯估戰局,以為九縱西返是“避戰潰逃。不堪一擊”。於是以其整編第八師、第二十五師、第五十四師繼續向膠東腹地東進。整編第八師9月26日侵佔龍口,9月27日侵佔黃縣,9月30日侵佔蓬萊,10月12日以兵力一部侵佔了長山列島。敵整編第二十五師於9月27日侵佔棲霞,9月29日侵佔福山,9月30日侵佔煙台。整編第九師於9月24日自招遠畢郭向大澤山區尾追九縱及十三縱三十七師、三十八師。整編第六十四師則由高密向北堵截,堵截未逞,遂西竄昌邑飲馬地區尾追第九縱隊,形成孤立前出態勢。東線兵團指揮部設在大澤山前大疃村。許世友司令員和譚震林政委決心抓住這一有利戰機,集中第二、第九兩個縱隊,力求將敵六十四師殲滅於膠河西岸的飲馬地區,以調動進犯膠東內地之敵人回援,減輕敵人對膠東內地破壞,並令第七縱隊與第四縱隊第十師於亭口、朱陽地區以阻擊來援之敵第九師,獨立師於岞山、朱陽一帶負責濰縣、諸城、高密方面的警戒及維護南北交通安全。以第十三縱隊三十七師、三十八師一一四團攻擊掖縣以為策應,於是打響了膠河戰役,揭開內線反攻的序幕。我內線主力,予敵重創之後,即跳轉敵後,與諸城地區尾敵北上之另一部主力,會師於膠濟鐵路北側萊陽地區。敵錯誤地判斷我軍為避戰而逃,即以部分兵力回師平度,分兩路合擊我軍。敵六十四師為右路,西犯飲馬;敵九師為左路,南犯亭口。我軍決定集中兵力,殲其右路六十四師於運動中,調動敵人回援,以減輕內地人民的痛苦。
10月2日當夜,敵六十四師先頭部隊進至飲馬鎮,九縱誤判為敵主力,即令全線出擊,迫使敵軍退守膠河東岸范家集、林家莊、三合山地域。九縱遂以第二十五師、第二十七師跟蹤追擊,猛攻流河。第二十六師迅速東渡膠河,首先奪取韓村、前疃,爾後向三合山抵進,分割該敵於膠河兩岸。第二縱隊向流河西北外圍搜索攻擊前進,鉗制迷惑敵人,掩護九縱側翼安全。第七縱隊主力進至台頭、前後李家樓一線,阻擊敵九師西援。10月3日凌晨1時,九縱兩個師會攻流河,迫敵東逃,二縱第六師一部東渡膠河,搶佔明家店渡口。至下午17時30分,在炮火掩護下,第二十五師攻擊郭村,第二十六師攻擊范家集,第五師、第六師主力攻擊三合山,遭敵火力反擊,傷亡過大,於拂曉前撤出戰鬥。與此同時,敵九師首攻第十師防禦陣地,遭反擊后,又轉攻第二十師防禦陣地,復遭我反擊而潰退。10月4日,二縱以第五師一部至辛安村東警戒,第四師以小部隊向林家莊佯動,第六師全力協同九縱第二十五師攻擊三合山。20時30分,我軍炮擊敵三合山陣地,三合山淹沒在一片濃煙烈火之中,我軍從四面八方撲向敵人。頑敵在其炮火的支援下,拚死抵抗。我軍猛烈攻擊,擊潰守敵,於凌晨佔領了三合山,殲俘敵一部,佔領三合山制高點,取得了居高臨下的優勢。5日黃昏,九縱以兩個團兵力猛攻范家集,二縱以第六師和第四師十二團,攻擊林家莊,第五師以一部進至辛安、小官莊一線構築工事,阻擊可能由平度來援之敵。至5日夜,三合山林家莊等敵,先後被殲半數,殘敵約三個團縮據范家集,孤守待援。6日凌晨3時許,二縱第六師在第四師十二團協同支援下,經兩小時激戰,全殲林家莊守敵四七五團。
當日午後,獲悉西線援敵四十五師,已由濰縣出動。第二一一旅主力已達濰河西岸,一部已越過濰河進至山陽庄地區,並繼續向飲馬方向搜索前進。二縱奉命以第四師十團一部西進青龍山、趕仙庄一線,採取運動防禦,節節阻擊敵人,並搶佔飲馬鎮。黃昏前,該團位於飲馬、孟家莊,第十一團集結于田家莊、北戴家莊、薛庄一線,監視西路敵二一一旅動向。東路援敵第九師,於5日夜北移,企圖經台頭線解敵六十四師之圍。據此情況,第二縱隊第十二、十三、十四、十六團,於6日進至辛安東北的小官莊、西北的冢東、古庄、五甲埠一線,加緊構築野戰工事,準備協同第七縱隊第十九師、第九縱隊第二十七師一部,阻擊敵九師,力求在運動中殲敵一部。6日拂曉,敵九師在炮火、飛機支援下,向紅石山、台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企圖在這裡打開一個突破口,向敵六十四師靠攏。第七縱隊十九師五十七團在第九縱隊二十七師八十一團的協同配合下,堅守了紅石山陣地,激戰4日,殲敵一個營,敵未能前進一步。為爭取在運動中殲敵,東線指揮部決心以一部繼續圍攻范家集殘敵,以一部堅決阻擊敵九師西援。而用大部主力殲擊進至山陽庄、薛家集之敵。為此,二縱當即調十二團、十六團參戰。第十七團以林家莊為依託,首先奪取范家集西北角地堡群,得手后以十二團位於十七團右翼,同時發起總攻。當夜因十二團於23時始投入戰鬥,待十七團奪取了三個地堡後天已破曉,即停止攻擊。第九縱隊以六個團攻擊范家集,徹夜激戰,敵堅守地堡群未能突破,遂形成對峙狀態。由濰縣東援之敵二一一旅主力,於6日已全部渡過濰河,下午以兩個團出動,迫近二縱吳家溝、常家屯、王家莊一帶陣地,被二縱第十一團截擊,殲敵一部,敵乃全線潰退至趕仙庄、青龍山一線。17時許,二縱第四師、第五師主力乘夜出擊,於拂曉佔領趕仙庄一角,構築陣地與敵對峙,反覆衝擊,敵被擊退。至此,敵三路回援之師全部被阻:敵九師由亭口西援不成,又經紅石山迂迴西援,也被阻住;敵四十五師二一一旅由濰縣東援,5日進到山陽庄;敵二一二旅及敵六十師一五九旅由高密北援,6日進至薛家集、鄭家莊地區。由於西路援敵迫近,范家集殘敵頑抗死守,一時不易全殲,我軍決心轉移兵力,先殲滅東援和北援之敵於運動中。
東線指揮部令九縱監視敵六十四師,二縱於7日下午全部西進,執行殲擊敵二一一旅的任務。於是急令第六師西渡膠河,在飲馬鎮集結,令第四師先頭部隊迅速向山陽庄、姚灣等地搜索攻擊,至23時第十一團一部佯攻小山,主力配合第十二團以興會庄、青龍山嘴為依託,向西攻擊山陽庄。凌晨4時,第四師一部與第五師十四團在姚灣包圍敵兩個營,積極肅清外圍,部署攻擊行動。與此同時,第六師由飲馬出發,急行軍經前後初庄、鰲頭埠一線,向敵側後攻擊。至此,我軍擊退了敵二一一旅向飲馬的進攻,並立即轉入猛烈的反擊,將敵壓縮于山陽庄附近地區。8日拂曉前,第十八團由側背沿濰河東岸挺進,迅即攻佔呂山西頭88高地,切斷敵人退路;第十六團由敵背後向東攻擊,勇猛突入山陽庄西圩子。8日晨,第四師、第六師全力攻擊山陽庄東圩子,第五師十四團攻擊姚灣殲滅突圍之敵。於9時許我四面突破敵前沿陣地,向縱深猛烈突擊。敵在我強攻下,支持不住,突圍逃竄,分頭向西北及西南突圍,除一部於呂山下為第四師殲滅外,其餘被全部截擊于山陽庄以南原野里。至10時左右,敵二一一旅被全殲,斃傷俘敵少將旅長張忠中以下5000餘人。9日10時左右,敵九師約兩個團,在飛機、炮火掩護支援下,向台前陣地發起了猛烈進攻,接著又在15時,以一個團的兵力,在飛機、炮火掩護支援下,向紅石山陣地進攻,均被九縱第二十七師所擊退。
北援之敵兩個旅,亦於7日被我軍分別包圍於鄭家莊、薛家集等地:敵南路援軍六十四師一五六旅及四十五師二一二旅,於7日由高密經朱陽北進,被第七縱和獨立師阻擊於張家莊、穆家莊附近地域,殲敵第六四八團三營大部,其餘敵軍均退守鄭家莊、官莊、鄭家集三個村落。當晚第二十師向敵鄭家莊六四八團二營發起攻擊,敵向北突圍,至8日16時,被全殲。當敵六十四師被圍范家集不能突圍,師長黃國梁緊急呼救的各路援軍又受解放軍強阻之際,范漢傑忙從膠東腹地急調第五十四師、第八師一部由萊陽兼程西援,東線兵團指揮部見調動敵軍回援的目的已達到,遂於9日撤圍,10日主動撤出戰場結束戰役,轉移至景芝以南地區休整。10月11日,潰散蔣軍二個班,流竄到張家官莊,被中庄區民兵中隊捉獲,繳獲步槍30餘枝。

戰役總結


膠河戰役自1947年10月2日至10日,歷時9天的時間,重創了敵軍8個旅、殲敵9個團共12,000餘人(內俘8,000餘人),我軍將士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其中平度籍戰士100人犧牲。此次戰役中,三合山區民兵積極參戰,破壞敵人通訊聯絡,牽制了敵人,配合了戰鬥。民兵英雄邢全慶,為主力部隊作嚮導,幫助部隊順利完成偵察任務。范家集民兵隊長范大虎掐電線,送彈藥,機智勇敢地同敵人鬥爭。在紅石山戰鬥中,民兵班長楊勇虎,用手榴彈炸毀一個敵人碉堡,斃傷4名蔣軍。平北、平西、平東各縣地方武裝也進行了有力的配合。平度黨政機關為支援這次戰役,調集萬餘名民工組成擔架隊、運輸隊,在搶救傷員、運輸協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平度四縣的萬餘名民工,運送麵粉80餘萬斤,木柴、馬草一千餘萬斤,趕做軍鞋16萬餘雙,做擁軍袋10萬多個,募集雞蛋60餘萬個,護理傷員8,000餘人,圍繞三合山周圍30華里以內的民兵、青婦隊都積極投入了戰地搶運和救護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保證了戰役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