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Academy of Forensic Science)建於1951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直屬的司局級公益性科研事業單位。研究院執行中央編辦和司法部賦予的職責,承擔“司法鑒定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中國重大疑難案件的司法鑒定和技術指導;司法鑒定高端人才的培養培訓;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等職能。

據2018年10月研究院官網資料顯示,研究院共有職工208人,長期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司法部和上海市科委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歷史沿革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1951年,組建“華東軍政委員會司法部法醫研究所”。
1953年,更名為“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法醫研究所”。
1955年,由司法部主管,更名為“司法部法醫研究所”。
1955年,經司法部批准,增掛“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所”牌子。
1958年,更名為“公安部三局刑事技術研究所”。
1960年,因故撤銷。
1979年,籌備復建“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1983年,經國家科委批准正式復建“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
2000年,經司法部批准,增掛“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牌子。
2001年,經司法部批准,成立“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鑒定中心”。
2003年,經司法部批准,成為“全國司法鑒定人繼續教育基地”。
2009年,成為“上海市法醫學重點實驗室”。
2010年,成為“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
2012年,經國標委批准,建設“國家級司法鑒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
2014年,確定為“上海市司法鑒定專業技術服務平台”。
2017年,經中央編辦批准,更名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2020年,獲2020年度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根據2021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有職工224人,其中黨員106人,專業技術人員佔78%,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60%;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0人。(名單不全)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沈敏、卓先義、吳何堅、向平、范利華、陳憶九、凌敬昆、楊旭、李莉。
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沈敏。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有下屬研究室8個。
院屬研究室:法醫病理學研究室、法醫臨床學研究室、司法精神病學研究室、法醫毒物化學研究室、法醫物證學研究室、刑事技術研究室、道路交通事故技術鑒定研究室、司法鑒定製度與法規研究室。
司法部重點實驗室:司法鑒定重點實驗室。
上海市法醫學重點實驗室:法醫學重點實驗室。

合作交流

根據2021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澳大利亞、荷蘭、俄羅斯、韓國、烏茲別克、哈撒克斯坦、香港、澳門、烏克蘭、芬蘭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廣泛的交流,先後與美國馬里蘭大學、香港政府化驗所、烏茲別克司法部蘇雷曼諾蛙犯罪偵查中心、英國中央蘭開夏大學、俄羅斯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荷蘭法庭科學研究所簽署了合作協議。2007年作為中方牽頭單位,組建了由15家機構(其中中國國內5家、國外10家)參加的“國際司法鑒定教育合作計劃”。

科研成就


科研項目

根據2021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長期承擔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司法部和上海市科委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牽頭主持了“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成果名稱獲獎類別及獲獎年份
個體身份鑒定關鍵技術研發及其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13)
交通傷致傷行為方式鑒定及損傷數字化構模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13)
毛髮中衡量精神活性物質的鑒定及評價技術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
聽力障礙的法醫學評定2013上海市標準化優秀技術成果獎三等獎(2013)
拓展性立體化的法醫學專業課程建設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三等獎(2010)
人體生物樣本尿液中毒品檢測標準方法研究公安部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0)
司法鑒定能力評價方法研究司法部法學科研成果獎(2009年)
法醫學DNA 晶元技術研究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9年)
司法鑒定能力評價技術研究司法部法學理論研究二等獎(2008年)
毛髮中內固醇興奮劑的檢測方法研究科技奧運先進個人(2008年)
酒精濃度與駕駛能力的關係在交通安全中的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7年)
司法鑒定質量控制體系建設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2006年)
司法鑒定標準和鑒定質量控制體系研究與應用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 
人體內常見毒品及代謝的系統分析體系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
罪犯DNA數據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
中國司法鑒定製度研究部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2000年)
PM等多個位點的多態性研究及其在實際辦案中的應用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
用多重PCR及回色熒光技術檢測CSFIPO TPOX TH01位點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9年)
體內(體液、組織、毛髮)度冷丁及其代謝產物的鑒定研究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年)
血尿中甲基苯丙胺以及代謝產物苯丙胺的分析研究部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1998年) 

學術期刊

《中國司法鑒定》創刊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主辦的學術理論期刊,是《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網)全文收錄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版)。
《法醫學雜誌》創刊於1985年7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主管、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主辦,被美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Index Medicus/MEDLINE(PubMed))、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史蒂芬斯資料庫》(EBSCOhost)、荷蘭醫學文摘(EMBASE)、Elsevier公司二次文獻資料庫(Scopus)、WHO西太平洋區醫學索引(WPRIM)、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A)、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報告(AMI)、全國報刊索引(核心期刊)、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核心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中國數字化期刊群、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中國生物醫學期刊引文資料庫(CMCI)、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生命科學文獻資料庫(CBA)、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在線全文資料庫(CEPS)、中國高影響力醫學期刊論文計量報告(第1版)、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等資料庫和統計源收錄。

人才培養


2009年,經人社部批准,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根據2021年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作為全國司法鑒定人繼續教育基地,研究院與復旦大學、蘇州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四川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中國刑事警察學院聯合培養司法鑒定碩士、博士研究生。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陳憶九
黨委副書記、院長:吳何堅
紀委書記:張建忠
副院長:楊旭

資質證書


2002年,法醫物證與法醫毒化專業獲上海市計量認證合格證書。
2004年,獲國家檢查機構認可和實驗室認可證書,成為全國首家全面通過國家認可的司法鑒定機構。
2005年,經上海市司法局審核登記,成立“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所司法鑒定中心”。
2006年,獲國家能力驗證計劃提供者認可證書,取得實施行業能力驗證活動的資質。
2009年,獲國家級實驗室/檢查機構資質認定、國家實驗室認可、檢查機構認可、能力驗證提供者認可證書。
2010年,經五部委遴選,成為“國家級司法鑒定機構”。
2019年,環境損害司法鑒定資質通過行政審批。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
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標識為雙外環及內中心圓形成的“S”型,內中心圓有研究院英文及其縮寫。

精神文化

科學研究是基礎工作,司法鑒定是主要職能,教育培訓是基本任務,技術指導是重要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