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村
付村
付村有史可考乃從明代開始。當時在這個地方,就有一個大自然村,村名為魯戈庄,村大的主因是這裡有著大片廣袤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們願意到此居住。後來由於人口越聚越多,形成了一個很龐大的村莊,於是就分成六個村。付家村就是其中之一。因縣內重名,1980年9月,更名為付村。
隸屬膠州市膠西鎮,位於膠州市西北部12公里處,與相鄰的六個自然村合稱魯戈庄。與東面 的“付行路”相通,“杜芝路”南北貫通而過,北與膠濟鐵路的芝蘭庄車站相距3.5公里,東接大行村,南接王家村,西臨墨河。總面積3830畝,2005年,全村有630戶,2160人。
付村
村民的住房寬敞明亮,大多在室內有衛生間、洗澡間,人均住房面積27平米。村內街道全部硬化,街道兩旁綠化。1996年在鎮政府的幫助下,率先用上了自來水。
付村
號稱微山縣“金三角”之一的傅村街道,位於昭陽湖東 岸中部,微山縣城西北7公里處,北靠歡城鎮以老運河為界,東面和南面與鎮接壤。總面積56.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佔55%,總耕地面積1.5萬餘畝。全鎮轄7個管區,49個行政村,4.5萬人。
傅村文化歷史悠久。據境內老薛王河一帶出土的古器,石碑、陶器等文物考證,及有關歷史資料的記載,此處屬准河流域大汶口文化,五、六千年前就有較發達的經濟文化。由考古資料證明,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傅村屬薛國轄區。據《傅氏族譜》載:傅氏於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自沛北水城港道東,始遷此,名傅村。這裡解放前,屬沛縣七區管轄。解放后歸薛城縣五區。1953年劃歸微山縣,屬微山縣五區(常口區)。1958年初屬卓廟鄉,1958年秋成立人民公社,屬宏光人民公社,1959年屬歡城人民公社、1962年分建傅村人民公社,因公社駐傅村而得名,1984年建傅村鄉,1999年8月26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傅村鄉,設立傅村鎮。
傅村是一塊富庶的寶地,在東西長24華里,南北寬15華里的區域內,湖泊面積30.56平方公里,佔全鎮面積的二分之一以上。傅村地處黃泛沖積平原,地肥水美,物產豐富,全鎮擁有1.15萬畝淡水養殖水面,現已建成高產、穩產魚塘5500畝,是魚、蝦、鱉、蟹等魚類、蘆葦、蓮藕、菱米、茨實等水生經濟植物的盛產地。傅村地下礦資源豐厚,易於開採,境內有傅村、三河口、高庄3座國家大中型煤礦,年產煤總量達400萬噸的國家級重點港口,這對全鎮的工商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
種植業結構得到優化調整。以科技為主導,大力發展市場農業,科技農業、效益農業,促進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加大優質小麥的推廣力度,做到優質小麥優質管理。全鎮優質小麥種植率達到100%,良種使用率達到100%。當年全鎮1.5萬畝小麥喜獲豐收,單產達343公斤,總產達5012噸;同時把保護蔬菜栽培作為種植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內容,繼續擴大了以楊樓管區為中心的高價值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基地。全鎮共發展大中小弓棚、日光溫室、地膜覆蓋等高價值作物3450畝,實現經濟收入800多萬元。緊緊圍繞水產帶動戰略,大搞湖區二次開發,依託大湖水面和灘塗澇窪地眾多的優勢,大力推進上糧下漁的網養殖戰略,不斷加快以各特優水產品為重點的漁業結構調整,全鎮養殖總面積1.15萬畝,其中烏鱧、青蝦、河蟹、彭澤鯽等優質品種養殖達6500多畝。民營經濟快速發展。以小城鎮建設規劃為依託,先後啟動民間資金3600萬元,組織實施了富源路兩側商品房開發,新建營業樓房2000餘間,總建設面積11萬平方米。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1527個,從業人員1.99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52.3%,私營企業總產值1.45萬元,個體私營經濟也成為鎮經濟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班村、三尖寨村、大三口村西村、小三口村、小李庄村、后寨村、前寨村、朱杭村、小付村、大付村、馬集村、前付村、斜廟村、閆庄村、劉村、肖口村、朱樓村、楊路口村、邵庄村、張西村、張東村、大李庄村、蔡庄村、鄭庄村、郭庄村、程庄村、鄒庄村、新高庄村、后邵集村、前邵集村、卓廟村、程元村、宋李庄村、陳灣村、戰庄、樊村、大肖村、宋寺村、馬庄村、周庄村、西匯子村、東匯子村、新張庄村、新蘇村、小卜灣村、大卜灣村、房村、蘇村、老張庄、崔庄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43953 |
男 | 23252 |
女 | 20701 |
家庭戶戶數 | 10780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41429 |
家庭戶男 | 21252 |
家庭戶女 | 20177 |
0-14歲(總) | 12359 |
0-14歲男 | 6918 |
0-14歲女 | 5441 |
15-64歲(總) | 28687 |
15-64歲男 | 15031 |
15-64歲女 | 13656 |
65歲及以上(總) | 2907 |
65歲及以上男 | 1303 |
65歲及以上女 | 160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41057 |
位於金東區東北部,面積35.22平方千米,人口2.11萬,鎮政府駐傅村自然鎮。村委會(自然村)向陽(傅村)傅村一村(傅村)傅村二村(傅村)傅村三村(傅村)艮溪口(溪口)江沿山(江沿山)上姜(上姜)水角(水角)上柳家(上柳家)下柳家(下柳家、金華畈)田塘背(田塘背)畈田蔣(畈田蔣)西周(西周)石獅塘(石獅塘、下祝塘、孫村)雙溪(山頭下)楊家(楊家)鳳塘(鳳塘)后祖(后祖、亭里)下溪(下溪)蒼頭(蒼頭)深塘塢(深塘塢)上何(上何、下何)壽昌市(壽昌市)上沈(上沈、蔣村、楊宅、前店)大路沈(大路沈、何田干)徐家(徐家)后畈(后畈)上葉家(葉家)東石塘(石塘)六石(六石)祝家村(祝村)東后徐(后徐)洪塘畈(洪塘畈)何家(何家)后傅(后傅)傅村鎮位於金東區東北,距金華市區30公里,與義烏交界,距義烏小商品市場20公里。傅村鎮東北與義烏上溪鎮毗鄰,西與源東鄉相交,南與孝順鎮接壤,鎮域總面積35.22平方公里,轄35個行政村,40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23364人,耕地面積20522畝。傅村鎮交通便利,03省道、杭金衢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穿鎮而過,並設有杭金衢高速公路服務區及甬金高速互通口。金三角經濟開發區設在傅村鎮轄區內。2004年底,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2.1億元,實現財政稅收1928萬元。現有企業206家,其中規模企業15家,是金華市金東區的工業強鎮。傅村古鎮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在中國文化史上孕育出明初文臣之首宋濂、現代詩壇泰斗艾青兩位傑出人物。傅村鎮地處金三角開發區內,在“立足園區,接軌義烏,扶優扶強、開發帶動建設金三角工業城”的思路下積極發展工業。全鎮支柱產業有服裝、針織、食品、電器、五金、包裝、印刷、飲料加工等一條龍工業體系,其中華豐、潔長弓、靈、帥達四家骨幹企業出口保持良好勢頭,產品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在我鎮農業產業中有浙江省千畝馬鈴薯無公害生產基地、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花之海”花卉有限公司。傅村鎮作為金東區的東大門,始終站在經濟發展的最前沿。
付村位於三陽鄉政府東南4公里處,南臨沁河大堤,人口3543人,耕地面積3650畝,人均收入2000元,是一個自然行政村,全村共有17個村民小組,班子成員有9人組成,主要交通有村東出村路往北1.8公里上占泗路,主要農作物以花生、小麥、玉米為主。特色產業有運輸業,最近十幾年興起小作坊式花生加工產業,在地區內初具規模。小學佔地12畝,教室和辦公室60間,現有540名學生,本村衛生室是合作醫療定點衛生室。
歷史上有董永、七仙女傳說中的董永打工的地方-付家灣,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付村製造了十月初七慘案,共殺死997口人。
村委主任:宋長利,男,漢族,2005年任村委主任至今。
付村位於廟前鎮西南端2.5公里處,北居209國道1.5公里,南居楊村1公里,東至王峪口村2.5公里,西至師村2.5公里。我村共有2663口人,639戶,十三個居民小組,耕地面積有3240畝,土地肥沃平坦,主要產糧、棉、菜,由於近年來水位下降,水資源缺乏,我村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從面導致經濟效益上不去,全村人均收入2400餘元。比去年人均增長3%,全村共有黨員56人,村雙委成員7人。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約佔5%。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種菜。村中主幹道為水泥路。村中無任何礦產資源。
付村位於夏店鎮的東部邊沿,與古韓鎮下峪、興庄、黃庄村交界;南臨漳河西源;西接鴻達焦化廠、聚氯乙烯化工廠;北越古韓大道和襄礦集團相鄰,距縣城約5公里余。我縣古韓大道、長安大道兩條主要風景線從村中東西貫穿,總體地勢平坦,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
全村現有農戶268戶,人口1086人,設一個黨支部、村委會,分四個村民小組。土地面積2.8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00畝,人均耕地2.5畝。屬夏店鎮人口大村之一。
近年來,隨著全縣經濟的快速發展,我村村支兩委,在縣、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積極營造良好環境,大力引資上項,先後引進潞安容海發電廠、開源洗煤廠、福利煤化工廠、聚氯乙烯化工廠、佳鑫型煤廠、環保建材廠等大小企業八個,大大促進了我村的經濟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我村人均純收入已達5000元以上。
2009年8月,根據新農村建射具體要求,結合我村由於歷史原因造成農戶建築布局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下和村民迫切要求改善居住條件的實際情況,村委會決定進行村莊整理。經多方大量工作,終於和潞礦集團、縣鎮各級政府達成共識,由潞礦出資,各方協助新建付村,實施整體搬遷。
我村整體搬遷新村建設規劃面積257.8畝,工程將以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統一建設的模式新建房屋268套,計劃安置居民合計268戶,同時還將新建學校、衛生所、村委會、健身場所等公共設施。新村建成、完成居民全部搬遷,舊村復墾后,將使我村新增加土地510餘畝。現在,新建工程正在緊鑼密鼓的正常進行中,“三通一平”地面基礎工程已近尾聲。付村將會成為襄垣縣和潞礦集團合作的新農村典範。付村新村將成為三晉大地的一流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