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口遷移理論

國際人口遷移理論

國際人口遷移理論,亦稱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該理論解釋了為什麼會存在跨境遷移的機會。

定義


該理論認為,經濟發達地區本質上存在著雙重工作市場:
第一,高級勞動力市場,由文化程度較高的人所從事,他們得到較高收入,並且被提供安全和利益;
第二,低級勞動力市場,以低薪水、不穩定的工作條件和缺乏升遷機會為特徵。前者很容易招募到工作人員,但後者缺乏吸引力,歷史上主要是婦女、青少年、有色人種和少數民族進入,但是近十幾年他們也成功地進入高級勞動力市場,並且數量不斷增長。與此同時,生育率的降低減少了可利用的青少年勞動力。那麼,低等級工作需要哪些人員填補呢?於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遷移者主動或被動地進入低級勞動力市場。

特徵


國際遷移是由現代工業社會中的內在勞動力需求決定的,發達國家由於社會經濟狀況,對遷移勞動力有著內在固有的需求。
現代工業國家的社會經濟有四個基本特點:
1.結構性通貨膨脹,工資並不完全受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它與社會權威和地位有著聯繫,提高工資就意味著地位的上升,因此當低級勞動力市場缺乏勞動力時,資本家不能夠通過提高工資來吸引勞工,只能雇傭對工資要求低的外國移民;
2.動機問題,低級勞動力市場工作地位低,對本國公民沒有吸引力,僱主希望找到只在乎工資不在乎地位的人,因此移民符合這個條件,他們至少在初到遷入國時只為了賺錢(遷入國和遷出國的經濟有斷層);
3.經濟雙重性,兩個勞動力市場,高級市場,資本密集產業,人力資本價值高,休假時都有工資,而低級市場,勞動密集產業,勞動力沒有休假,如果要休息就會被解僱,而且失業成本由自己負擔,所以很少人願意進入這個市場,僱主只能尋找移民;勞動力供給的人口學特徵。
4.歷史上主要是婦女、青少年、有色人種和少數民族進入,但是近十幾年他們也成功地進入高級勞動力市場,並且數量不斷增長,與此同時,生育率的降低減少了可利用的青少年勞動力,他們更多得為了將來取得高級勞動力市場的工作而去學習。
也贊同微觀理論,移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己在原居地的收入和地位,因此對遷入國的地位不在乎,所以至少在他們剛遷入時,對低級勞動力市場地位問題不在乎。
國際遷移是發達國家的需求作用。收入差異對遷移的作用即不必要也不充分。遷入國的低收入沒有導致移民的低供給,這並不符合需求供給曲線。反而,由於移民的湧入,收入會進一步降低。這種移民是一種對現代后工業經濟的結構作用,要改變這種需求必須對經濟組織進行大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