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孫鳳鳴的結果 展開

孫鳳鳴

抗日愛國志士

孫鳳鳴(1905—1935),江蘇銅山縣人,著名愛國人士。

16徠歲隨父闖關東。后結識南京學生運動領袖華克之,接受革命思想。1934年提出了刺殺蔣介石的設想,並定於國民黨六中全會之日行動。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後,偽裝成記者向汪精衛連開三槍,汪精衛中槍倒地,孫鳳鳴被衛兵擊傷,於11月2日凌晨離開人間。1987年經黨中央批示追認孫鳳鳴為抗日愛國志士。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1905年出生於江蘇銅山縣一個貧苦農家,16歲隨父闖關東。后結識南京學生運動領袖華克之,接受革命思想。

投身革命

九一八事變后,孫鳳鳴到上海參加十九路軍,先後擔任排長、代理連長。之後十九路軍被調往江西剿共,孫鳳鳴不願前往,遂脫下軍裝。在安宜,孫鳳鳴與華克之偶然相遇,又都懷著救國思想,兩人成為知己。分手時彼此宣誓:反蔣抗日到底!後來,孫鳳鳴在儀徵結識了崔正瑤,兩人因為愛國志趣相投,結為伉儷。
1934年,孫鳳鳴夫婦來到上海后與華克之重逢。為了行動方便,華克之在南京組建了晨光通訊社。孫鳳鳴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成為一名業務熟練的新聞記者,並伺機實施壯舉。

刺汪身亡

1934年,孫鳳鳴提出了刺殺蔣介石的設想,並定於國民黨六中全會之日行動。
1935年11月1日,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後,100多名國民黨中央委員在會議廳前攝影,蔣介石未在現,汪精衛等排在第一。偽裝成記者的孫鳳鳴突然閃出,高呼“打倒賣國賊”,向汪精衛連開三槍,汪精衛中槍倒地,孫鳳鳴被衛兵擊傷,於11月2日凌晨逝世。
刺徠汪案發生后,100多名當事人和關聯人被捕,大部分慘遭殺害,包括其妻子崔正瑤與其年僅17歲的妻妹崔正祺。

壯烈志士

孫鳳鳴雕塑
孫鳳鳴雕塑
1987年經黨中央批示,孫鳳鳴被追認為抗日愛國志士。孫鳳鳴家鄉的政府和人民為他建立了佔地2400平方米的紀念碑園。
1988年孫鳳鳴紀念碑園在銅山縣建成,86歲高齡的華克之親自來徐州,為戰友主持揭碑儀式。園內正中的大理石扣座上橫卧著一方大理石紀念碑,在“抗日愛國志士孫鳳鳴紀念碑”的背面書有華克之揮淚敬題的銘文:“生無私人怨,死因國事非。心向知音決,淚為生民揮。言重季布諾,技勝張良錘。精衛非精衛,替死此魑魅。功敗於垂成,千古共心摧。真州多佳麗,首推鳳鳴妻。輕金重大義,志同始結褵。反對臣日寇,無懼血染衣。死者並非難,處死者難矣。凌遲無一語,閨中千古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