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炎的結果 展開
炎
漢語漢字
炎(拼音:yán)是漢語常用字,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炎古字形從二火,本義一般認為指火光上升。又可泛指焚燒。由焚燒引申為熱、極熱,如“炎熱”、“炎夏”;由熱又喻指炙手的權勢。“炎”還指炎症,即身體某部分發生紅、腫、熱、痛等的癥狀,如肝炎、發炎。又讀作yàn,義指火光、火焰,這一意義的“炎”後作從炎、臽聲的“燄”,又作“焰”。
● ● 熱:~熱。~涼(a.氣候的熱和冷;b.喻人情勢利,或親熱攀附,或冷漠疏遠,反覆無常)。趨~附勢。~~(灼熱;火熾盛;引申為興盛,亦指威勢顯赫)。
● ● 身體的一部分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症。
● ● 傳說中的中國上古帝王中的一位,並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象徵:~帝。~黃。
會意字。“炎”字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金文,從文字結構來看,“炎”始終沒有變化,一脈相承,均與甲骨文的結構相同,從二火,即“火”上加“火”,由兩個“火”重疊在一起組成。兩層火表示大火燃燒得十分厲害。本義是火光上騰,亦可泛指焚燒。商周甲骨文、金文中用為人名或地名。戰國文字有一點變化,兩個“火”字分別被拆分為四筆,下部變為“人”字形。篆文和戰國文字一樣從二“火”。漢隸、楷書都從篆文來。
![炎[漢字]](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e/5/me55a8a4a20ef3d0996d4afd6ff47503a.jpg)
炎[漢字]
讀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
yán | 動詞 | (火焰)升騰。 | 《晉書·后妃傳論》:“火炎水潤,六氣由其調理。” | ||
焚燒。 | burn | 《尚書·胤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 韓愈《詠雪贈張籍》:“鯨鯢陸死骨,玉石火炎灰。” | |||
形容詞 | 熱。 | hot | 王勃《守歲序》:“春秋冬夏,錯四時之涼炎。” | 炎熱 | |
指紅色。 | 炎波;炎萼 | ||||
盛大;猛烈貌。 | |||||
名詞 | 比喻炙人的權勢。 | power | 《宋史·李垂傳》:“焉能趨炎附熱,看人眉睫。” | 趨炎附勢 | |
身體的一部分發生紅、腫、熱、痛的現象 | inflammation | 魯迅《書信集·致王冶秋》:“你所說的藥方,是醫氣管炎的,我的氣喘原因並不是炎,而是神經性的痙攣。” | 炎症;發炎;肺炎 | ||
指炎帝神農氏。 | sun | 《呂氏春秋·盪兵》:“黃炎故用水火矣。” | 炎黃子孫 | ||
指太陽。 | 何晏《景福殿賦》:“開建陽則朱炎艷,啟金光則清風臻。” | 炎光 | |||
指南方。 | south | 《呂氏春秋·有始》:“南方曰炎天。” 韓愈《祭郴州李使君文》:“伏荒炎之下邑,嗟名頹而位仆。” | 炎荒;炎區 | ||
五行家謂漢以火德王,火曰炎上,故以“炎”指漢朝。亦泛指以火德王的朝代。 | 高啟《吳桓王墓》詩:“緬想衰炎際,當塗逞奸強。” | 炎正;炎靈 | |||
tán | 形容詞 | 言論美盛的樣子。 | 《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 ||
名詞 | 古國名。 | 《列子·湯問》:“楚之南有炎人之國。”炎,一本作“啖”。 | |||
yàn | 同“焰”。 |
【卷十】【炎部】於廉切(yán)
火光上也。從重火。凡炎之屬皆從炎。
【註釋】①火光上:饒炯《部首訂》:“火光上者,謂火飛揚之光上出。”
《唐韻》《集韻》於廉切《韻會》疑廉切《正韻》移廉切,音鹽。《說文》火光上也。《玉篇》熱也,焚也。《書·胤征》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又《洪範》火曰炎上。
又《爾雅·釋訓》爞爞炎炎,熏也。《詩·大雅》赫赫炎炎。
又《吳語》日長炎炎。《注》進貌。
又《正韻》熾也。
又《禮·月令》其帝炎帝。《注》此赤精之君,炎帝大庭也。
又《呂氏春秋》南方曰炎天,東北曰炎風。
又《集韻》《類篇》於凡切,槏平聲。義同。
又《類篇》徒甘切,音談。美辨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注》美盛貌。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史記·司馬相如傳》獲耀日月之末光絕炎,以展采錯事。《注》覩日月末光殊絕之用,以展其官職。
又通焰。《前漢·五行志》人之所忌,其氣炎以取之。《蔡邕·釋誨》懼煙炎之毀熸。
又《列子·湯問篇》楚之南有炎人之國。《注》炎去聲。 《集韻》本作爓。亦同燄。◎按說文、玉篇、類篇、炎字俱自為部。
![炎](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6/9/m696d5ffd0ce4e9282064c46ab4c30c88.jpg)
炎
如圖
第一筆 | 第二筆 | 第三筆 | 第四筆 | 第五筆 |
![]() 炎 | ![]() 炎 | ![]() 炎 | ![]() 炎 | ![]() 炎 |
第六筆 | 第七筆 | 第八筆 | 第九筆 | |
![]() 炎 | ![]() 炎 | ![]() 炎 | ![]() 炎 |
如圖
【筆順】①丶(點)②ノ(撇)③丿(撇)④丶(點)⑤丶(點)⑥ノ(撇)⑦丿(撇)⑧㇏(捺)
【規範提示】上“火”的末筆捺改點。
【寫法】❶上窄下寬。❷上“火”居上居中;第三筆撇從豎中線上端撇出,收筆於橫中線。❸下“火”居下居中;第二筆短撇起筆於橫中線;長撇從田字格中心左側起筆,撇、捺收筆超出上部。
方言集匯
◎客家話:[陸豐腔] jam3 [梅縣腔] jam2 [台灣四縣腔] jam2 jam5 [客語拼音字彙] yam2 yam4 [海陸豐腔] ram2 ram6 [東莞腔] jam2 [寶安腔] jam2 [客英字典] jam2
◎粵語:jim4
◎潮州話:奄7,iam7(iām) [澄海]iang7(iāng)
字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註解 |
---|---|---|---|---|---|
炎 | 炎 | 談 | 炎 | ɦlam |
廣韻
字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炎 | 炎 | 於廉 | 雲 | 鹽B | 鹽B | 平聲 | 三等 | 開口 | 鹽B | 咸 | 下平二十四鹽 | ɣĭɛm | ɣjɛm | ɣiæm | ɦɣiᴇm | ɦɯiɛm | ɦjiam | yan2 | iem | hyem | 熱也說文曰火光上也於廉切一 |
蒙古字韻
字 | 八思巴字 | 八思巴字 修正 | 八思巴字 其他形式 | 音譯 | 音譯 修正 | 音譯 其他形式 | 擬音 | 聲調 | 註解 |
---|---|---|---|---|---|---|---|---|---|
炎 | ꡭꡠꡏ | yem | jɛm | 平聲 |
中原音韻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註解 |
---|---|---|---|---|---|---|---|---|
炎 | 鹽 | 影 | 廉纖齊 | 廉纖 | 陽平 | 齊齒呼 | iɛm |
洪武正韻牋
字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炎 | 鹽 | 移廉 | 二十二鹽 | 鹽 | 平聲 |
炎 | 豔 | 以贍 | 二十二豔 | 鹽 | 去聲 |
分韻撮要
字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炎 | 嚴 | 日 | 兼 | 第二十兼檢劍劫 | 陽平 | 熱也又火光也 |
burning、hot、inflammation
粵語:jim4
客家話:[陸豐腔]jam3[梅縣腔]jam2[台灣四縣腔]jam2jam5[客語拼音字彙]yam2yam4[海陸豐腔]ram2ram6[東莞腔]jam2[寶安腔]jam2[客英字典]jam2
潮州話:奄7,iam7(iām)[澄海]iang7(iāng)
肝炎、腸炎、炎熱、炎暑、消炎、炎涼、肺炎、炎瘴、炎昏、炎上。
炎黃子孫、世態炎涼、趨炎附勢、烈日炎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