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南飛

1957年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執導電影

《雁南飛》是由Mosfilm公司於1957年10月12日推出的戰爭愛情類型影片,該片由蘇聯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執導,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阿勒克塞·巴塔洛夫、瓦西里·麥檜拉等主演。影片獲戛納影展金棕櫚獎

該片講述了在戰爭時期,一對戀人被迫分離,女主人公薇羅尼卡被迫嫁人,後期離婚,繼續等待已經犧牲的戀人鮑里斯歸來的悲劇愛情故事。

劇情簡介


雁南飛
雁南飛
薇羅尼卡和鮑里斯是一對處於熱戀中的年輕人。他們幸福而甜蜜地約會著。可是有一天戰爭爆發了。鮑里斯主動參軍到前線作戰。臨行之前,兩個人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在一次次敵機的狂轟濫炸中,薇羅尼卡的家被炮彈夷為平地,父母雙亡。她只有寄宿在鮑里斯父親的家中。一下子失去了所有至親的她悲痛欲絕,終於抵擋不住鮑里斯的表弟馬爾克的誘騙,失身於他。這樣一來,人們都指責她的行為。對生活已經失去熱忱的薇羅尼卡一下子從開朗活潑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整天鬱鬱寡歡的少婦。但她還依然執著地等待著鮑里斯的平安歸來。但是,鮑里斯在戰爭剛開始就不幸遇難了。終於戰爭結束了,當所有人都在慶祝勝利的時候,薇羅尼卡也雙手捧著鮮花來到廣場上。此時,天空中一行大雁飛過,薇羅尼卡不禁想起了從前和鮑里斯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薇羅尼卡與鮑里斯正在熱戀之中。這對年青人在莫斯科河畔通宵達旦地散步,手挽手迎來黎明的曙光。突然,一群大雁從容而莊重地在空中掠過,飛向遠方。薇羅尼卡肅穆而深情地望著,輕聲吟道:“大雁飛上天,一隊小飛船。”
薇羅尼卡活潑、可愛,鮑里斯叫她“小松鼠”。他把她送到她家,兩人才難捨難分地分手。鮑里斯回到家,生怕驚動家人,悄悄地走向自己的房間。不料,起來準備早餐的奶奶出現在他面前。鮑里斯從小失去母親,他父親是醫生,他和姐姐,還有表兄馬爾克都由奶奶一手帶大。
星期日清晨,無線電里傳來要打仗的消息,莫斯科人立刻進入了戰備狀態。
這天,薇羅尼卡在約會的地點等來的卻是馬爾克。鮑里斯要日夜守衛自己的工廠,只好讓表兄來轉告他的“小松鼠”。馬爾克是個鋼琴家,他也喜歡薇羅尼卡。見了面,他趁機向薇羅尼卡獻殷勤說。要專為她辦一個鋼琴演奏會。可薇羅尼卡愁容滿面,她擔心鮑里斯會不會上前線。馬爾克自作聰明地宣揚“優秀的人是不會上前線的”。說著,他輕薄地捏住姑娘的手。薇羅尼卡敏感地抽出手,走開了。
幾天後的一個傍晚,鮑里斯滿腹心事地來到薇羅尼卡家。他望著興高采烈、情意綿綿的薇羅尼卡,幾次欲言又止。可薇羅尼卡信了馬爾克“聰明人不會上前線”的話,根本不願聽鮑里斯服役的事,只關心明天她生日,鮑里斯送她什麼禮物,只想象著他倆結婚的那一天,她將是一個美麗的新娘。
就在這時,鮑里斯的朋友斯捷潘闖了進來。他來告訴鮑里斯,他倆自願報名服役,錄取通知下來了,明天就要出發。薇羅尼卡聽到這意外的消息,頓時茫然若失。鮑里斯安慰她說:“什麼事情也不會發生的,以後咱們要一起生活到一百歲。”
翌日,薇羅尼卡帶著餅乾和糖果匆匆趕去為鮑里斯送行。可在鮑里斯家迎接她的只有面帶淚痕的奶奶。奶奶交給她一隻長毛絨小松鼠,那是鮑里斯送給她的生日禮物。她見鮑里斯沒給她留下紙條,便抱起“小松鼠”就朝隊伍集合地——學校奔去。等她趕到學校,隊伍已經集合出發。薇羅尼卡被送行的人們擁著,擠不過去。她急得流下了淚,突然,薇羅尼卡彷彿看到了鮑里斯,大聲呼喚著,將餅乾和糖果扔過去。盒子掉在地上散開了,經過的人們在上面踩了過去。
鮑里斯走後不久,薇羅尼卡父母在一次空襲中身亡。鮑里斯一家收留了這個孤苦伶仃的姑娘。鮑里斯父親費道爾因和他女兒伊麗娜在醫院工作很忙,便囑咐外甥馬爾克代他們照顧薇羅尼卡。
失去了雙親,又得不到鮑里斯的消息,薇羅尼卡深深陷入悲痛和絕望之中。一天夜裡,外面又傳來空襲警報聲,薇羅尼卡就是不肯去地下鐵道躲避,馬爾克見她不離開屋子,也不好意思獨自離去。儘管他內心很恐懼。轟炸很激烈,屋裡的吊燈在搖晃,牆壁裂開了縫。薇羅尼卡和馬爾克本能地撲到一塊。馬爾克趁機吻了她。薇羅尼卡憤怒地推開他,跑出門外,馬爾克追了上去,粗暴地把她拖回屋裡:“我愛你。”馬爾克說著向她撲過去。薇羅尼卡狠狠地打了他兩個嘴巴。但是,薇羅尼卡因連日來的打擊變得極度虛弱,終於支撐不住,暈了過去。馬爾克抱起失去知覺的薇羅尼卡,踩著被震碎的窗玻璃走進卧室。
與此同時,鮑里斯所在的部隊在前線遭到包圍。指揮員派鮑里斯去偵察突圍的路線。
臨走時,鮑里斯從貼身衣袋裡掏出薇羅尼卡的玉照,珍重地交給斯捷潘保存。就在這次執行任務中,鮑里斯不幸中彈。他靠著白樺樹榦慢慢下滑,最後直挺挺地倒在雨水積成的大水窪里。
不久,薇羅尼卡出於無奈,與馬爾克結了婚。後來,他們隨鮑里斯家人疏散到西伯利亞的一個小鎮。薇羅尼卡跟費道爾和伊麗娜一起在後方醫院工作。她雖然嫁給了馬爾克,但仍舊盼望鮑里斯從前線來信。她對鮑里斯的愛和對他的負疚之心苦苦地折磨著她。而馬爾克終日酗酒鬼混、醉生夢死,使薇羅尼卡對他愈加厭惡。
醫院病房裡,有一個叫沙哈羅夫的傷員因接到家書得知未婚妻變心跟了別人而氣瘋了,費道爾聞訊趕來開導沙哈羅夫:“未婚妻跑了,這有什麼了不起的!這應當高興。她不愛你這樣的美男子,真正的英雄,而去嫁給一個躲在後方的耗子,那她就一個戈比也不值!”
費道爾說話時,薇羅尼卡正在一邊照顧傷病員。她聽了這番話,心被刺痛了。她覺得無地自容,發瘋似地奔出醫院,一口氣跑到城郊。她站在鐵路天橋上望著駛來的火車,想以死來洗刷自己的恥辱。可又沒有勇氣,忍不住悲慟地捂住了臉,突然,她身後響起剎車聲,她回頭,只見一輛大卡車正朝一個小男孩駛去,她一下撲過去救出了孩子。那男孩已走了很多路。他對世上發生的事什麼也不懂,只知道要找他的媽媽。薇羅尼卡心酸地問他的名字。“鮑里斯”,那男孩告訴她。她聽到這個親切的名字,動情地把男孩抱在懷裡。
徠薇羅尼卡把孩子抱到家,孩子一直哭著要媽媽。薇羅尼卡想起她的長毛絨小松鼠可以拿來哄孩子。不料,那“小松鼠”不見了。
此刻,“小松鼠”被馬爾克帶到他女友安東尼娜命名日的宴席上,安東尼娜在席間同客人講起戰前她那養尊處優的生活,見到“小松鼠”挽的小籃里有一些堅果,她傷感地想到自己從前什麼山珍海味都嘗過,唯有這堅果沒吃過,便把堅果倒了出來,籃底里露出了鮑里斯出征前寫給薇羅尼卡的留條。恰好這時薇羅尼卡闖到這兒尋找她的“小松鼠”,從安東尼娜手中接過這張紙條。紙條上寫道:“薇多尼卡,離開你是痛苦的,可是我不能不這樣做……我愛你,相信你。”
薇羅尼卡讀著紙條,耳邊彷彿響起鮑里斯親切的話音。她久久地呆立在那兒,猶在夢中。馬爾克不知趣地走來,伸手搭住她的肩。她立刻跳開,狠狠地抽了他個耳光。
他們倆吵吵鬧鬧地回到家,費道爾正在家等馬爾克。原來,費道爾偶爾在馬爾克朋友那裡得知,當初馬爾克利用舅舅的名譽和錢,還有醫院的藥品做交易,撈取了一張兵役免役證。費道爾氣憤不已地責問馬爾克,他憑什麼不上前線,那張免役證怎麼弄到的。
馬爾克無話好說。薇羅尼卡在一旁知道這些后,痛苦難忍。她衝到樓上收拾起自己的衣物,抱起熟睡的小鮑里斯走下樓。她準備另找房子,帶著小鮑里斯單獨過。這時,費道爾威嚴地作出裁決,“也許,出去找個房子住的應該是另一個人吧?”
馬爾克立刻領會這話,去整理自己的東西。就此。這個貪生怕死的卑鄙小人被驅逐出了這個家庭。
艱苦的戰爭歲月終於過去了,人們迎來了勝利的1945年,薇羅尼卡身穿潔白的連衣裙,手捧美麗的鮮花站在歡迎英雄歸來的人群中間,她的目光又復燃起昔日的光輝。車站月台上奏起樂曲,凱旋而歸的英雄走出列車。但是,薇羅尼卡不見她的鮑里斯,只見斯捷潘。當斯捷潘把那張他替鮑里斯保存的照片交還給薇羅尼卡時,薇羅尼卡終於醒悟,她再也見不到心愛的鮑里斯了,她忍不住失聲痛哭……
月台上響起斯捷潘的聲音,他代表歸來和不能歸來的祖國英雄發表演講:“我們要盡一切力量,使人類永遠地免除失去親人的痛苦。”
薇羅尼卡受了鼓舞,她振作起來,向前走去把手中的鮮花一枝枝分送給歸來的戰士們。
這時,一群大雁從容而莊嚴地在莫斯科上空振翅飛翔。薇羅尼卡抬頭凝望,費道爾走來,寬慰地摟著她的肩。兩人帶著肅穆的心情仰望著漸漸遠去的大雁。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Veronika (as T. Samojlova)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Boris
瓦西里·麥檜拉Vasili MerkuryevFyodor Ivanovich (as V. Merkuryev)

職員表


導演: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 Mikheil Kalatozishvili....(as Mikhail Kalatozov)
編劇:
Viktor Rozov....play
Viktor Rozov....screenplay
主演:
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 Tatyana Samojlova....Veronika (as T. Samojlova)
阿勒克塞·巴塔洛夫 Aleksei Batalov....Boris
Vasili Merkuryev....Fyodor Ivanovich (as V. Merkuryev)

影視評價


這是一部跟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樣的蘇聯電影。在第三分鐘我便被這個導演所打動。他美麗的長鏡頭。接著看下去,越發覺得卡拉托佐夫的鏡頭美妙。他的鏡頭平均長度在40秒左右,偏愛運動鏡頭,以及中近景。當然我還是喜歡偏全景一點的構圖,但這些不是問題。我想說的是,這真是一部美妙的電影,譯名譯得極度傳神,恰合影片的神韻。在1957年拍出這樣的片子不算奇怪,那個時候蘇聯剛好在解凍,赫魯曉夫的二十大秘密報告剛剛出爐不久,正是后斯大林時代的短暫春天。而卡拉托佐夫又是蘇聯電影的代表作家。這樣一部乾淨的影片,直接啟發了老塔的處女作《伊萬的童年》。當然我們可以從杜甫仁科那裡找源頭,但是,如果我們比較這兩部影片,對光影的細膩處理、水面的倒影以及樹林的意象都是可以深刻地表明這兩部電影的淵源關係。
說這部電影乾淨是說它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形態的表述,除了最後一段演講,全片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故事,等待未婚夫的女人琵琶別抱,又各種思念和想象自己應得的那份“幸福”。由此,一份Cannes的大獎並不為過。影片少不了一些蘇俄式的烙印,比如工廠中洋溢的集體主義熱情,然則對人物的刻畫,包括蘇軍戰士,跟各國的戰爭片(自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體系的除外)沒有什麼區別。它表現的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性:維羅尼卡迫於生活的“背叛”,以及可以馬爾克明白看出原因的“貪婪”,絲毫沒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中常見的附會和符號感。這便是影片獲得廣泛國際聲譽的重要原因。
從癥候性閱讀的方式進入,我看到的是對戰爭的著意弱化。戰爭只是片中所有人物的行為動機而已,極短的戰鬥場面,根本不曾出現的德國敵人都在昭示著這一點。這似乎表達了卡拉托佐夫對蘇聯電影作為意識形態宣傳工具的功能的拒絕。他不再表達戰場而表達後方的人民,也表明了他對主流敘事的“保衛蘇維埃政權”戰爭的另一種解讀方式。稍做延伸便是對斯大林這一戰爭功臣的另一種態度。這並非附會之意,1957年便有這種看似“人道主義”的敘述在蘇聯電影系統中出現,這不會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影片中大場面的調度甚為精妙。所以卡拉托佐夫不是不會拍戰爭而是根本不要拍戰爭。那送別志願兵的一場10多分鐘的大戲讓人印象極為深刻。而被寫進多本電影教科書中的那一段疊印鏡頭則是經典中的經典:旋轉的天空模擬戰士的倒下,跟此前指稱著鮑里斯和維羅尼卡的甜蜜愛情的那段樓梯的旋轉爬升形成意義的疊加,無數的閃回疊印以及天空出現的大雁——豐富而閃爍的蒙太奇方式,是蘇聯電影最好的簽名。
他叫她小松鼠,他把他的信藏在他送她的小松鼠的籃子里。直到多年後她才發現。她看到天上的大雁,那是他和她一起看過的大雁嗎?那是他倒下前看到的那群大雁嗎?那群大雁悄悄地飛過白樺樹林。卡拉托佐夫是在用戰爭的名義寫詩。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Mosfilm
發行公司:
1.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 [美國] (network premiere)
2.華納兄弟影片公司 [美國] (theatrical) (subtitled)
3.Curzon Film Distributors [英國] (theatrical)
4.Sovxportfilm (theatrical)
5.Tellus Film (theatrical)
6.Continental Home Vídeo [巴西] (DVD)
7.標準收藏 [美國] (DVD)
8.Divisa Home Video [西班牙] (DVD)
9.Empresa Hispanoamericana de Video (EHV) [阿根廷] (VHS)
10.Globo Vídeo [巴西] (VHS)
11.Home Vision Entertainment (HVE) [美國] (DVD)
12.Moskwood Media (Netherlands) (DVD)
13.Nouveaux Pictures [英國] (DVD)
14.Turner Classic Movies (TCM) [美國]

播出時間


蘇聯 Soviet Union 1957年10月12日
東德 East Germany 1958年6月6日
法國 France 1958年6月11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58年7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58年8月18日
丹麥 Denmark 1958年9月8日
芬蘭 Finland 1958年9月19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58年11月13日
美國 USA 1960年3月21日
土耳其 Turkey 1974年1月
葡萄牙 Portugal 1974年1月31日
日本 Japan 2006年7月12日
愛沙尼亞 Estonia 2006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