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津鎮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轄鎮

南津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地處雁江區東南。

截至2020年6月,南津鎮下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截至2018年末,南津鎮戶籍人口47584人。2011年,南津鎮農業總產值2.524億元,工業總產值1.6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8億元。

2021年,資陽市雁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南津鎮人口為29286人。

歷史沿革


因鎮政府駐南津驛而得名。
明、清名南津驛。
民國屬第4區。
1950年,設南津、筒車2鄉。
1952年,南津、筒車2鄉合併為和平鄉,設南津鎮。
1958年,鄉改公社。
1980年,更名南津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85年1月,鄉改鎮。
1992年7月,振書、劉家2鄉併入南津鎮。
南津鎮
南津鎮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資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9號):撤銷忠義鎮,將原忠義鎮雲台村、元壩村、平崗村、松林村、高壩村11至15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南津鎮管轄,南津鎮人民政府駐共和街32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津鎮地處雁江區東南。東連東峰鎮,南接伍隍鎮,西與忠義鎮隔江相望。北鄰寶台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75.2平方千米。
南津鎮
南津鎮

地形地貌

南津鎮境內為丘陵,地勢較為平坦。

氣候特徵

南津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適宜多種糧食和經濟作物生長。多年平均氣溫17℃。無霜期年平均29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9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965.8毫米。降雨集中在5—9月,7月最多。

水文

南津鎮境內沱江流經鎮域迎橋、湖廣等4個村,流程10千米。

自然資源


南津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青沙石,年可開採青沙石12萬立方米。農業耕地面積49951畝。

自然災害

南津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災、洪澇、低溫、陰雨、雷擊、病蟲災等。雹災平均5年2遇。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發生在1971年春旱3月1日至4月30日,夏旱5月6日至5月30日,伏旱7月1日至7月31日、8月24日至9月14日。最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1981年7月13日,12000餘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15000餘畝,直接經濟損失800餘萬元。受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全鎮4000餘戶13539人受災,受傷28人,損壞房屋11585間,嚴重受損936間,倒塌218間,直接經濟損失2158萬元。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轄湖廣、迎橋、先勝、爛廟子、水竹林、槽土、觀音岩、新添鋪、振書、觀音堂、凍青鋪、老鴉山、鐵爐溝、竹林、劉家、新店、谷灣、羅成、斜石板、擦耳岩20個行政村,南津驛1個社區。
截至2020年6月,南津鎮下轄1個社區、19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南津場國楨街86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02113001121南津驛社區
512002113200220竹林村
512002113201220劉家村
512002113202220羅成村
512002113203220新店村
512002113204220斜石板村
512002113205220擦耳岩村
512002113206220振書村
512002113207220凍青鋪村
512002113208220老鴉山村
512002113209220谷灣村
512002113210220新添鋪村
512002113213122湖廣村
512002113214220迎橋村
512002113216220先勝村
512002113217220爛廟子村
512002113218220觀音岩村
512002113220220雲台村
512002113221220元壩村
512002113222220松林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轄區總人口48400人。總人口中,男性25120人,佔51.9%;女性23280人,佔48.1%。2011年,南津鎮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長率3.8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5人。
截至2018年末,南津鎮戶籍人口47584人。
2021年,資陽市雁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南津鎮人口為2928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南津鎮財政總收入1286萬元,比上年增長45%。實現稅收210萬元。
2011年,南津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211元。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2000元,比上年增加131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15021元,比上年增加312元。
2018年,南津鎮有工業企業8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018年,南津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南津鎮農業總產值2.524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南津鎮生產糧食26218噸,其中水稻9200噸,小麥5000噸,玉米12000噸。
南津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家禽為主。2011年,南津鎮生豬出欄10.4萬頭,年末存欄4.3萬頭;山羊出欄2.9萬隻,年末存欄1.1萬隻;家禽年飼養量32萬羽。

第二產業

南津鎮工業以生產青石建築材料和肝素鈉為主。2011年,南津鎮有工業企業4家,職工674人,工業總產值1.6億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商業網點125個,城鄉集貿市場6個。2011年,南津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8億元。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6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4000份(冊),郵政業務總量200萬元,其中純收入8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9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萬門,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1%;行動電話用戶1.8萬戶,寬頻接入用戶8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農業銀行,四川省農村信用社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4.0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各項貸款餘額3.7億元,比上年增長15%。

交通


2011年,南津鎮境內縣道資資路境內長17千米。客運站1個,客運線路5條,客運汽車17輛,日均發車137班次,日均客運量2466人次。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鎮區道路總長度3.5千米。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45個;各類圖書室64個,藏書3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64人。
1992年12月,境內建南津鎮有線電視站。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線電視用戶0.7萬戶,入戶率78%。

教育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幼兒園23所,在園幼兒1351人,專任教師59人;小學6所,在校生2116人,專任教師14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54人,專任教師4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南津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830萬元,比上年增長3%。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59%,比上年增長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5個,其中中心衛生院1個;病床195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4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64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18人。2011年,南津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80704人次。

體育

截至2011年末,南津鎮有學校體育場6個,看台設座椅700張。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社會保障

2011年,南津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4戶,人數191人,支出50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218元,比上年增長1.2%;城市醫療救助3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59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上年增長2%;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1人次,支出0.3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93戶,人數2433人,支出237.9萬元,比上年增長7%,月人均81.5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93人,支出40.2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626人,支出135萬元,比上年增長2%;農村醫療救助104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59人次,共支出71.8萬元,比上年增長37.43%;農村臨時救濟278人次,支出8.1萬元,比上年增長3%。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67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782畝,倒塌房屋58間,直接經濟損失352萬元,救災支出11萬元,比上年減少1.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65萬元,比上年增長5%。敬老院3家,床位110張,供養農村五保93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536人,比上年末增加674人,其中參保職工608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3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1800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20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20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08人。

代表人物


萇弘(?~前492)東周天文學家、孔子之師
董鈞(前12~63)中國漢朝經學家
王褒西漢諫議大夫、辭賦鼻祖
饒國華(1894~1937)抗日戰爭犧牲高級將領
楊芳毓四川陸軍速成學堂
曹荻秋(1909~1976)資陽現代四傑
余國楨(1909~1934)資陽現代四傑
邵子南(1916~1955)資陽現代四傑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9日,南津鎮被重新確認為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南津鎮
南津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