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
物流術語
物流信息化是指物流企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物流過程中產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進行採集、分類、傳遞、匯總、識別、跟蹤、查詢等一系列處理活動,以實現對貨物流動過程的控制,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動。物流信息化是 現代物流的靈魂,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物流信息化能夠以最小的成本帶來最大的效益。中國物流信息化正處於發展初期,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加大對華的投資,它們紛紛在中國建立分銷、配送網路,使其產品、服務得以打開中國市場。
物流信息化的概念
物流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個方面,要深刻理解物流信息化,得先理解什麼是信息化。
《論信息產業》一文提出,“信息化是指通信現代化、計算機化和行為合理化的總稱”。林毅夫認為,“所謂信息化,是指在IT產業發展與IT在社會經濟各部門擴散的基礎上,運用IT改造傳統經濟、社會結構的過程”。
“信息化是指人們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達到較高的程度,在社會範圍內實現信息資源的高度共享,推動人的智能潛力和社會物資資源潛力充分發揮,使得社會經濟向高效、優質方向發展的歷史進程”。
綜合上述這些學者的觀點,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判斷:信息化就是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被IT改造的過程,信息化的目是為了實現信息共享,人的行為更加合理,人及物資資源得到充分的發揮。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給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就是應用IT來改造物流過程、物流企業及物流產業的過程,使得物流過程更加高效,物流企業的運作更加合理,物流產業的資源配置更加優化。
根據物流信息化的定義,物流信息化有三個層次,即物流過程、物流企業和物流產業。物流過程是從物流服務的角度來看,物流企業是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物流產業是從社會、行業的宏觀經濟視角來看。
西南大學育才學院孫傳洪認為:物流信息化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都知其重要性,但用的卻不盡人意。
物流信息化建設兩大內容
1、基礎環境建設:包括制定物流信息化規劃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標準、規範,開展物流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模式的探索,以及通信、網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家的中長期科技規劃研究中,把信息化和標準化列為物流科技最主要的兩大關鍵技術。
2、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指基於計算機通信網路技術,提供物流信息、技術、設備等資源共享服務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供應鏈各環節物流信息、物流監管、物流技術和設備等資源,面向社會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管理服務、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的基本特徵。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務需要大量權威的政務信息,管理服務是物流相關管理部門的政府職責,這兩項功能應由相關政府管理部門負責建設提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則完全可以採用市場化的機制建設和運行。
物流信息化的兩大重點:基礎信息的採集,信息的共享和交換。
在新的框架裡面,“十一五”期間物流信息化的重點放在基礎信息的採集以及信息的共享和交換兩個方面,我們整個物流信息化還存在四大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基礎信息的採集。我們的大量信息還是要依賴手工錄入,因此存在效率低、差錯率高、更新不及時等問題,影響後期的整個傳輸和應用,而這是信息化的基礎。如何解決物流信息的採集問題是起點,接下來是信息的共享和交換。
第二,在“十一五”期間我們可能採取的一個方案是將RFID用在物流裝備上,而我們的商品可能還是以條形碼為主。這樣的方案作為我們物流信息化的基礎框架,通過進行動態跟蹤識別,間接掌握商品的信息,而不是一下子將RFID技術用到每一件商品上。
第三,平台式信息交換共享的體系。建立公共平台已經成為共識,大家都在呼籲信息整合。但是,大家有時把公共信息平台理解成為一個有形的機構,一個集中信息儲存管理的機構,或者是集中管理的資料庫。我覺得這樣的理解是非常狹隘和不全面的。我理解它是一個體系,有很多層次的工作要做,建立一些必要的集中管理的資料庫可能是需要的,但是更多的還是信息交換、信息共享的一種機制,一種模式。所以,平台實際上是要創造一個信息交換、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環境。
物流行業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設是現階段物流信息化的重點和核心環節。國務院物流振興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重點扶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設和發展。現階段,全國範圍內有普遍影響的有兩家物流行業公共信息平台:1、錦程物流網側重於外貿物流和空中物流,經過多年的發展,業務遍布全國,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和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有廣泛的影響力;2、中國物通網則致力於建設國內物流信息服務平台,服務涵蓋了鐵路,空運,公路,水運,搬家,快遞等各種物流方式,40餘萬名註冊會員遍布全國各地,在物流行業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央視網也新近開通了物流頻道,可以預見,今後將由更多的競爭者加入這個行業。
最後,行政監管系統的協調與開放是整個信息系統物流信息化重要的切入點。為什麼呢?我們各個部門,特別是物流中的一些監管部門,像交通部、鐵道部、海關、商檢等部門在物流環節中都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這些系統能夠共享,能夠向社會開放。因為我們知道,鐵道系統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車輛的 RFID跟蹤,用的很好,自己的效益也很高,但是沒有向社會開放,所以物流企業還用不上。
通過銷售管理建立客戶檔案與合同管理,健全客戶信用監控體系;
建立對客戶訂單的動態管理,快速響應客戶訂單,及時處理銷售退/換貨需求;
銷售預測、生產訂單、採購訂單等的業務應用集成。
通過庫存物品的入庫、出庫、移動和盤點等操作對企業的物流進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達到降低庫存、減少資金佔用,杜絕物料積壓與短缺現象,提高客戶服務水平,保證生產經營活動順利進行的目的。
要求管理系統支持倉庫、區域、貨位等多層次管理;提供物料ABC分類,提供物料的分級、分類管理;
支持對庫存物品的批次、單件、保質期管理方式;支持分銷模式下的內部訂單調撥;
能夠最大/安全庫存量,超限報警處理、積壓/短缺統計;
支持多種倉庫盤點,提供存盈、盤虧調整處理;可以動態地查看各種物料庫存、各類進/出情況等。
完善供應商檔案管理,建立供應商評價體系;
理順採購詢價、採購合同、採購訂單、建立採購價格控制體系;
支持採購申請計劃的多級審批;
理順採購物料管理,支持採購物料的入庫質量檢驗管理;
動態地查看物料庫存、採購到貨情況;
支持採購物料對應以及採購退/換貨管理;
採購發票、應付款、成本核算等財務系統集成;
銷售訂單、生產訂單等業務應用集成。
在物流系統實施前,財務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失去了對業務系統進行監控的功能。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業務管理才是核心。因此,中小企業在物流信息化過程中,迫切希望實現財務系統與採購、銷售、應收應付系統集成,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完美協調。
分析現代物流信息化在我國得以迅速發展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三個層面的因素。
第一是信息技術、網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解決了信息共享、信息傳輸的標準問題和成本問題,使得信息更廣泛地成為控制、決策的依據和基礎。因此只要解決信息的採集、傳輸、加工、共享,就能提高決策水平,從而帶來效益。在這個層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優化的問題,信息系統的任務就是為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
第二是企業在利益機制的驅動下,不斷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資金周轉,將系統論和優化技術用於物流的流程設計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時的信息系統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規範地貫徹執行;其二是在規定的流程中提供優化的操作方案,例如倉儲存取的優化方案,運輸路徑的優化方案等。此時信息系統作用主要在於固化管理和優化操作。
第三個層面是供應鏈的形成和供應鏈管理的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其主要組成部分。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競爭力,主要是通過對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反饋服務來提高供應鏈的協調性和整體效益,如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的協同、供應商與採購商的協同等,物流信息系統不僅是供應鏈的血液循環系統,也是中樞神經系統。供應鏈的基礎是建立利的利益機制,但是這種機制需要一定的技術方案來保證,信息系統在這裡的主要作用是實現這種互利機制的手段。例如銷售商的庫存由供應商的自動補貨系統來管理,生產商的生產計劃根據銷售商的市場預測來安排等等。
據預測,未來幾年,中國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數量將以每年16%~25%的速度發展。中國物流企業不僅要面對國內同行小、亂、雜的競爭環境,同時又要面對國外巨頭大、精、專的競爭。這時候,利用信息化實現差異化的服務競爭已經成為面對挑戰、提升實力的最有效的手段。
2004年,中國物流行業信息化投資達到20.4億元,比2003年增長25.2%。
根據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範圍與廣度,物流行業IT應用系統大致劃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次:單點應用
針對個別功能的各種軟體工具和單點系統的建設。這一層次的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辦公套件、企業郵箱之類的通用工具軟體以及物流行業專用的條碼器、自動識別軟體、物流模擬軟體等工具軟體或單點系統等。
第二層次:流程優化
是針對物流企業的個別業務流程或管理職能,實施部門級的信息系統建設。該層次的信息化建設內容既包括一般企業通用的信息系統,也包括物流企業專用的信息系統。
第三層次:綜合管理
是針對整個企業的綜合管理,實施企業級的信息系統建設。該層次的信息化建設內容既包括一般企業通用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也包括物流行業專用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
第四層次:公共平台
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整個物流行業的信息化問題,如物流信息的發布與共享,物流行業與其他相關機構的信息交互。這些信息化需求不可能由某一家物流企業單獨承擔,而應該由外部的服務供應商或政府部門負責滿足。這一層次的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物流公共信息交換平台、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EDI網路服務中心等。當前,物流公共平台領域發展較為快速的是物流公共信息交換平台系統,國內知名的物流行業信息平台如錦程物流和中國物通網都屬於這個範疇。
1、電子計算機及信息網路技術正促進電子化商務迅速發展、支持信息流加速運動,實現物流少批量、多頻率、高性能、快速度、低成本運行,以滿足各類用戶適應市場需要的變化。全球移動通信、企業內聯網、電子數據交換、全球定位技術、物聯網等的發展與應用,使信息化戰略在其物流戰略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2、當今社會,物流信息化戰略的影響也已經從生產作業層次深化到管理變革層次。因為物流信息化必然要求企業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管理方式相應變化,才能從根本上實現管理與信息的融合,發揮二者作為生產力的最大潛力。
3、在企業戰略實施的全過程中,信息不對稱、不準確、不及時都會導致企業作出錯誤判斷,既定戰略的實施、評估與控制也會受到影響,最終導致總戰略不能順利實現,相反準確及時的信息有利於企業總戰略的實現。物流信息化戰略是企業在認真分析內外部環境及內外需求后制定的,它服務於總戰略目標。因此,企業制定的物流信息化戰略,既要解決上述信息不對稱、不準確、不及時的問題,還要實現企業乃至整個供應鏈的信息共享。
4、總之,物流信息化戰略是現代物流發展的靈魂,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信息化戰略目標要清晰,要與企業經營戰略目標相輔相成、互為依託。正確的物流信息化戰略能夠促進物流信息化的發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整合各類物流信息資源,實現供應鏈信息的無縫接軌,實現物流信息的網路化、實時化傳輸,真正達到物暢其流的效果。
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物流信息化取得了重要進展,物流信息化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應用水平不斷提高,物流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能力逐步增強,初步顯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進一步加快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主要表現為以下五點:
1、工業物流信息化不斷深化,供應鏈管理和協同水平逐步提升,智能化發展趨勢日益明顯;
2、企業物流和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應用蓬勃發展,物流信息化和電子商務集成發展成為新趨勢;
3、物流信息平台建設和運營模式不斷創新,信息流對業務資源的調配能力不斷提升;
4、鐵路、公路、水運、航空、郵政等重點行業基本實施了信息化管理,並在各自系統內部形成了有特色的信息服務體系;
5、物流相關信息服務業和信息技術不斷創新發展,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應用效果初步顯現。
據5月發布的《2012年物流信息化檢測報告》顯示,我國物流呈現了以下三大顯著發展:
1、中國物流企業訂單(運單)準時率大幅提升,訂單(運單)準時率達到92.21%。其中,78.57%的企業訂單(運單)準時率超過90%,物流服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2、車輛追蹤水平顯著提升,87.50%的企業實現了對自有車輛的追蹤,較2011年的80.95%有所提升,其中78.57%的企業自有車輛追蹤率達到100%。有75.00%的企業實現了對外部車輛的追蹤,較2011年的66.67%也有所提升,其中,有75%的企業對外部車輛的追蹤率超過50%;41.67%的企業達到了外部車輛追蹤率100%的水平。
3、全程透明可視化率顯著提升,有81.25%的企業實現了全程透明可視化;其中,有69.23%的企業全程透明可視化程度超過80%; 30.77%的企業全程透明可視化能力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