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明

張育明

張育明,1913年9月出生,法庫縣丁家房鎮人。少年時期,在吉林省延吉市的小學、高小讀書。1928年至1931年,在吉林省第四師範學校中學部讀書。1931年至1934年,在奉天瀋陽文會中學高中讀書。1934年至1938年,在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讀書。

基本介紹


1938年於金陵大學農學院園藝系畢業后,張育明到四川謀職。1938年至1947年,歷任四川農業改進所江津園藝場技佐、四川北碚歇馬場中國鄉村育才學院講師、國民黨政府農業部墾務總局技士,後期到美國衣阿華州州立愛屋華農學院留學,進修農業科技推廣專業。1947年經香港到新加坡華僑中學任教。
1950年4月,張育明響應號召回國工作。1950年後,歷任瀋陽農學院副教授、瀋陽農業大學教授。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曾任九三學社瀋陽市委委員、瀋陽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加入中國致公黨,曾任致公黨遼寧省委主委、致公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咨議。曾連任政協遼寧省第四至第七屆委員會委員、常委,同時任中國歸國華僑聯合會遼寧省委員會副主席、僑聯中央委員會委員。張育明擔任的社會職務還有遼寧省農學會理事、省果樹學會副理事長、瀋陽市果樹學會理事長。
張育明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和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工作,取得了非凡的業績。共發表科研論文30多篇。張育明參與東北大區農業科學院進行的“遼南蘋果豐產栽培技術調查研究”,彙編成《遼南地區蘋果豐產栽培技術》。完成了全國果樹勞動模範張金厚的修剪技術總結,形成《土專家張金厚》、《蘋果幼樹整形修剪》,對新中國成立初期遼南蘋果栽培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到顯著的主導作用。1958年,張育明從興城果樹研究所培育的雜交蘋果苗中選育出“沈農2號”抗旱新品,曾在遼寧中部、北部及內蒙古部分地區推廣栽培。1960年,張育明主筆完成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主編的《中國果樹栽培學》一書中的《整形修剪》、《繁殖技術》、《栽培管理技術》及《榛子》等章節。從1980年起,張育明牽頭主持“遼寧山楂產業經濟研究”,研究了山楂品種優選、豐產栽培技術、貯藏加工技術以及山楂大面積開發推廣等,在遼寧地區推廣栽培山楂優化品種1.2億株,組建了遼寧鳳城山楂飲料加工廠。從1985年起,張育明主持的國家重大科研課題子專題《山楂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研究》,獲得數據1320個項目,輸入國家種質資源庫,篩選出優異資源21份。在瀋陽農業大學建立了“全國果樹資源瀋陽山楂圃”及“優良山楂品種母本園”,經國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1998年,幫助遼寧省西豐縣招商引資,發展以科技為先導、以經濟利益為紐帶、以生態農業為導向的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經濟,組建了遼寧西豐“泉河鎮園藝實驗中心”。
張育明的著作《土專家張金厚》、《蘋果幼樹整形修剪》,於1987年獲遼寧省科技大會獎;1980年牽頭主持的《遼寧山楂產業經濟研究》,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年起主持完成的科研專題《山楂種質資源鑒定研究》,於1995年獲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徠為表彰張育明對國家農業科技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國務院決定從1990年7月起給其發放政府特殊津貼。
2001年11月4日,張育明因病逝世,終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