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臘坑

黃臘坑

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東北部,屬於實佳村黃臘坑自然村。黃臘坑是一個高寒山村,從村頭到村尾,約距七八百米。在彎彎曲曲、層層道道梯田之中,屹立著五座圓樓,居住著60多戶280多個江姓村民。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即這裡的民居過去全是方樓,而且現在仍留存著方樓的屋跡殘牆。70多年前,自從村裡的第一座圓樓——”環圓樓”誕生之後,圓樓逐漸增多,到本世紀50年代末,又先後建起了福裕樓、光裕樓、德興樓等。於是,方樓漸漸全部被淘汰。

地理位置


位於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湖坑鎮實佳村東北部,
屬於實佳村黃臘坑自然村。

黃臘坑簡介


園樓歷史

20世紀前半葉,戰亂頻仍,許多村莊和土樓毀於戰火。新中國成立后,這些被毀的村莊、樓房,按照民辦公助的原則,由人民政府支持重建。其他地區的居民也先後新建了幾千座大小不一的土樓,這些新建的土樓約佔現存土樓總數的三分之一。其間新建圓樓較多,如高頭高北村有4座,高南村有3座,古竹大德彭坑自然村有5座;高頭高聯,古竹瑤下,湖坑的關山、老吳子、黃臘坑等地,新建圓樓的比例都在60%以上。新建土樓最多的是大溪鄉,新樓占該鄉土樓總數的一半以上。至20世紀70年代,機關、學校、文化、衛生單位及各集鎮街道建造房屋,仍普遍採用生土夯牆的土木結構模式。

山區高寒

有人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方樓、圓樓,哪種類型的土樓為先?我們認為,黃臘坑土樓的變遷可能就是土樓發展的軌跡。從永定其它村現存的最老的方樓和圓樓比,或者從生土建築從簡至繁、從易到難的一般規律看,方樓應早於圓樓。那麼,圓樓怎麼出現的?第一座圓樓是誰創造的?哪一年建造的?……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待於學者專家們去進一步探索。
山區民眾,尤其是高寒山區的民眾,為何這麼喜歡圓樓呢?根據當地居民總結,圓樓比方樓自有其獨特的優勢:
由於村落偏僻,當地民眾,比平川地帶的人更希望聚而居,進行集體防衛。山區寬闊平坦的地盤較少,而建圓樓比建方樓更省地盤,更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同一塊地基上,能建起比方樓要大的圓樓;

山溝“窠煞”

山溝溝里“窠煞”風很大,圓樓比方樓有更大的抗風承受力;
山溝溝里日照時間較短,尤其是冬天,更需要溫暖的陽光。方樓里有太陽照不到的死角房間,顯得陰冷。而圓樓日照面積大,通風好,房間個個採光均勻,幾戶合建一座圓土樓在擇基分配房間時矛盾少,因而更易協商共建。
圓樓在選到外敵襲擊時,其作用猶如一個巨型碉堡,沒有死角,利於安全防衛等等。

因地制宜

由於地盤的限制,象黃臘坑那樣的山區,大多建一環三層的小型圓樓。如村莊較大,平地較寬,圓樓就建得較大。因大圓樓外環容納的空間大,大圓樓環內又可設置一至三環的小圓樓,這樣樓內有樓,環內套環,規模更大,可居住數百入之多。
無論一環還是多環的圓樓,在布局上都是圍繞著一個圓心,並在這個圓心點上布設廳堂,作為全樓活動中心。這是圓樓的一大特徵。
圓樓的外圍是厚實的環形土牆,是維護全樓安全兼承重的結構。底牆很厚,從第二層起,層層向圓心挑,構成迴廊,每一層環都以均等距離朝向設於核心的祖堂。這種格局正體現了客家先民宗族的凝聚力。迴廊木挑,又以磚柱或木柱支撐,既直接承擔廊重,又分散擔挑的承受力,從而大大增強圓樓整體的牢固性。
但是,圓樓的房間平面都是扇形,這不能不影設而成為圓樓的最大弱點。為克服這個短外,唯一的辦法就是興建大圓樓,使得每個小房間的弧線接近直線。圓樓越大,房間顯得越端正。

黃臘坑溪

流向實佳村口從南溪實佳雙水廟門前穿過至廟門右側下方,與南溪交匯。

黃臘坑(南溪革命基點村之一)


建國后,永定區評為革命基點村的有263個,湖坑鎮革命基點村有31個(其中,五黃村的五子崬不屬於南溪),湖坑鎮南溪革命基點村就有30個。實佳村6個革命基點村:架里、中山、凹口、蛟塘、黃臘坑(包括竹子崬)、牛古撲。

黃臘坑竹匠師傅


篾匠手藝漸行遠去 永定篾匠師傅期盼傳承
“一擔(兩隻)籮筐能賣多少錢?”“150元。”2015年3月22日上午,在永定區湖坑鎮黃臘自然村“福裕樓”,村民江芳珍一邊介紹自己編織的籮筐,一邊回答筆者提出的問題。
篾製品輕巧耐用,是以前農村家家戶戶必備的用品。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由於沒有塑料製品,農村大量使用筲箕、篩子、曬席、蒸籠、籮筐等各種篾製品,這讓篾匠行業很紅火,不少人都拜師學習當篾匠。江芳珍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了篾匠生涯。
“當時才10歲,初次接觸學習,手掌和手指傷了好、好了又傷。”江芳珍伸出粗糙的雙手,老繭便是多年編織各種篾製品留下的。可隨著傢具材料的“革命”,篾匠手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甚至面臨“絕業”的處境。而江芳珍兩個女兒已經出嫁,兒子也在外地修車,夫妻倆在家守著“一畝三分地”。悠閑勞作之餘,他不時接到一些顧客的“訂單”。於是,他就上山砍竹,為客戶編製各種篾製品。
“編織一擔篾籮能賣150元錢,一年大約能賣出篾籮100擔,一年也能收入一兩萬塊錢。”他說,只要自己還做得動,就閑不下來。“現在會篾匠的人已越來越少,年輕人覺得做篾匠是老一輩人的事,不願學。”江芳珍說著,對篾匠手藝的前景透出一些擔憂,篾匠手藝是祖上留下的藝術,如果丟掉實在太可惜。

黃臘坑櫻桃開花


2015年3月22日,永定區農辦技術員在湖坑鎮黃臘自然村指導果農抓好櫻桃的花期管理。據悉,永定區農辦前年在黃臘自然村引進種植櫻桃100餘畝,如今櫻桃樹已全面開花。為此,永定區將培訓課堂搬到果園,組織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果農抓好櫻桃的早春管理,為櫻桃的豐產豐收奠定基礎。
櫻桃是阿西羅拉櫻桃的中文名稱。原產於熱帶美洲西印度群島加勒比海地區,因此又叫西印度櫻桃。適合在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溫度適宜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生長,以富含維生素C而聞名於世,是世界公認的“天然VC之王”和“生命之果”。果實可以作為水果食用,外表色澤鮮艷、晶瑩美麗、紅如瑪瑙,黃如凝脂,果實富含糖、蛋白質、維生素及鈣、鐵、磷、鉀等多種元素。
櫻桃全身皆可入葯,鮮果具有發汗、益氣、祛風、透疹的功效,適用於四肢麻木和風濕性腰腿病的食療。櫻桃性熱,味甘,具有益氣、健脾、和胃、祛風濕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