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瓷

高溫瓷

高溫瓷是一個通稱,在專業領域和日常範疇中,所指不同。是特種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也作為高溫耐火材料的組成部分。

專業領域


高溫陶瓷是特種陶瓷的一種:熔融溫度在氧化硅熔點(1728℃)以上的陶瓷材料的總稱。
可作為高溫結構材料,用於宇航、原子能、電子技術、機械、化工、冶金等許多部門,是現代科學和技術不可缺少的高溫工程材料,品種繁多,用途極為廣泛。

產品分類


1300℃:高溫釉,古御窯釉下彩、釉里紅等色,均為高溫釉
1200℃:中溫釉,古民窯常用技法
1000℃:低溫釉,日常餐具常以低溫燒成,成本低廉,易於批量生產
950℃:釉中彩,常用於釉中青花嵌金二次燒結的專用技法
900℃:浮雕金,在1300℃高溫釉面,以千足金水施以浮雕金技法,國際標準含量12%-18%,不易氧化,歷久如新。
800℃以下:稱色料,器表類瓷非瓷,類釉非釉,稱之為色料。
500℃:玻璃金燒成溫度,與玻璃質輔料混合燒制,金層含量約5%-9%,易氧化,不耐磨。
400℃-600℃:烤花仿釉,當代常以色料噴塗、印花處理俗稱烤花玻璃塗料,施於透明白釉,仿紅黃瓷器及金邊諸色均可亂真。

產品區別


高溫瓷經1300度以上燒制的瓷器稱為高溫瓷,溫度越高釉的結晶密度越大,瓷面強度高,不易產生划痕,餐具不掛油清洗時不需要洗潔精,茶具不掛茶垢,色澤“白”白里不泛黃有“白如玉”的美稱。而低溫瓷則瓷質不夠細膩,色澤不夠白凈。高溫瓷還可以再次高溫燒制加工;但低溫瓷經不起高溫燒制。聽聲音可以簡單區分,高溫的瓷化程度好,聲音清脆。但根本是還是看吸水率的大小,高溫燒結的陶瓷吸水率小。吸水率測法:1、用專門的儀器測(抽真空浸水)。2、在沸水中煮2小時。3、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無論哪種測法,都是先將瓷片稱重,得m0,實驗后稱重得m1,吸水率為(m1-m0)/m0每種測法所得數據略有不同,但只要兩種瓷片是用同一種方法測得,結果不有可比性。高溫陶瓷與中、低溫陶瓷最明顯的區別是吸水率,高溫陶瓷的吸水率低於0.2%,產品易於清潔不會吸附異味,不會發生釉面的龜裂和局部漏水現象。中、低溫陶瓷的吸水率大大高於這個標準且容易進污水,不易清洗還會發出難聞的異味,時間久了還會發生龜裂和漏水現象。

高溫陶瓷


熔融溫度在氧化硅熔點(1728℃)以上的陶瓷材料的總稱。
特種陶瓷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時也作為高溫耐火材料的組成部分。
按材料主要化學組成可分為高溫氧化物陶瓷(如Al2O3、ZrO、MgO、CaO、ThO2、Cr2O3、SiO2、BeO、3Al2O3·2SiO2等),碳化物陶瓷,硼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及硅化物陶瓷等。通常具有耐高溫,高強度,高硬度,良好的電性能、熱性能和化學穩定性。氧化物高溫陶瓷大都在氧化氣氛,真空等狀態燒結,非氧化物高溫陶瓷常用熱壓或特定氣氛下(如氬、氮)燒結。也有採用熱等靜壓及微波等方法燒結。對薄膜等,還可採用氣相沉積等方法製取。可作為高溫結構材料,用於宇航、原子能、電子技術、機械、化工、冶金等許多部門,是現代科學和技術不可缺少的高溫工程材料,品種繁多,用途極為廣泛。

區分方法


與低溫陶瓷區分方法
聽聲音可以簡單區分,高溫的瓷化程度好,聲音清脆。但根本是還是看吸水率的大小,高溫燒結的陶瓷吸水率小。
吸水率測法:
1、用專門的儀器測(抽真空浸水)。
2、在沸水中煮2小時。
3、在清水中浸泡24小時。
無論哪種測法,都是先將瓷片稱重,得m0,實驗后稱重得m1,吸水率為(m1-m0)/m0
每種測法所得數據略有不同,但只要兩種瓷片是用同一種方法測得,結果不有可比性。

日常領域


在日用與工藝收藏瓷中,高溫瓷指燒成溫度在1300℃以上的釉彩,我國古代的釉下青花、釉里紅等傳統瓷器,均為高溫製成。
陶瓷釉質是二氧化硅穩定的三角錐形化學鍵結構,只有在1250℃以上,方會出現分子層面的變化,使著色劑穩定的置於分子結構以內。因此,高溫瓷在色澤、色彩、材質緻密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獨特效果。

傳統分類


1300℃:高溫釉,古御窯、釉下彩、釉里紅等色,均為高溫釉1200℃:中溫釉,古民窯常用技法
1000℃:低溫釉,日常餐具常以低溫燒成,成本低廉,易於批量生產
950℃:釉中彩,常用於釉中青花嵌金二次燒結的專用技法
900℃:浮雕金,在1300℃高溫釉面,以千足金水施以浮雕金技法,國際標準含量12%-18%,不易氧化,歷久如新。
800℃以下:稱色料,器表類瓷非瓷,類釉非釉,稱之為色料。
500℃:玻璃金燒成溫度,與玻璃質輔料混合燒制,金層含量約5%-9%,易氧化,不耐磨。
400℃-600℃:烤花仿釉,當代常以色料噴塗、印花處理俗稱烤花玻璃塗料,施於透明白釉,仿紅黃瓷器及金邊諸色均可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