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規劃

升學規劃

升學規劃是指求學者為了提高自己人生職業生涯發展效率,而對與之相關的學業所進行的規劃和開發。在其完成文化啟蒙階段的學習以後,通過對自身特點以及未來社會需要的深入分析、科學規劃,確定其人生階段性職業生涯發展目標,進而確定升學設計路線,然後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設計升學發展計劃,以確保用最小的升學成本獲得階段性職業生涯目標所必需的素質和能力的過程。

概念


談起升學規劃教育,很多家長表示“計劃趕不上變化”或者“應該讓孩子做主”,甚至個別家長認為孩子缺乏社會經驗就越俎代庖。其實家長們的所作所為都是誤解了升學規劃教育的本意。讓孩子自己做主的想法非常正確,但是這並不是意味著家長在這方面就無事可做,家長有責任去引導孩子認識自己和認識社會,而不是讓孩子隨波逐流地去發展。高中生升學規劃教育並不是要孩子做好一個固定的職業發展報告書,而是要孩子形成職業發展的意識,並具備去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動力和能力,其目標是分階段的,且可以在現實中合理調整的。

職業體驗

為了讓孩子們更早更好樹立升學規劃或職業規劃的觀念,現在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在學生中推行“職業體驗”活動,該活動已逐漸成為指導學生們做職業規劃的導航。
引導學生職業體驗的好處至少有三點:
其一,學生是在體驗中長大的,直接經驗對於他們一生的發展影響深遠;
其二,職業體驗特別是帶孩子上班的做法,是促進代際溝通與理解的有效途徑,遠遠勝過父母的嘮叨,甚至有可能成為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良好契機;
其三,職業體驗有助於提高學生職業意識和職場文化的了解,有助於認清自己的潛能特點和未來的發展道路,從而激發他們的人生理想和職業選擇,改變當下的生活狀態和學習追求。

與志願有關


在設計未來人生時,如果高三考生能根據自身長處,並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並“順勢而為”地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你就會事半功倍,如魚得水;如果選擇了與自身愛好、興趣、特長“背道而馳”的專業或職業,那麼,即使後天再勤奮彌補,即使你耗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難以補拙。
Google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李開復認為,要客觀地評估和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不要把社會、家人或朋友認可和看重的事當作自己的選擇標準;不要以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興趣所在,而是要親身體驗它並做出自己的判斷;不要以為有興趣的事情就可以成為自己的職業,例如,喜歡玩網路遊戲並不代表你會喜歡或有能力開發網路遊戲;不要以為有興趣就意味著自己有這方面的天賦,不過,你可以盡量尋找天賦和興趣的最佳結合點,例如,如果你對數學有天賦但又喜歡計算機專業,那麼你完全可以做計算機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
無獨有偶,新東方創始人之一的俞敏洪也說過,一個人上大學有三種境界:第一是為了找工作,什麼專業工作好找學什麼;第二是因為興趣,自己喜歡學但不知道學習的目的;第三是因為使命感,覺得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工作也有三種境界:工作為了薪水,工作為了喜歡的職業,工作因為內心使命的召喚。第三種人往往能夠成為大學問家或大事業家。
高考志願填報,是考生第一次對自己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的選擇。這次選擇如同未來人生的奠基石,直接影響到自己的未來藍圖。因而,如果考生能在自己高考之際,第一次為自己未來選擇發展方向的時候,結合升學規劃來自己圈定一個適合的發展方向,豈不是兩全其美。

找准專業


如何根據自己的個性與興趣來選擇合適的專業呢?選報專業的依據無外乎外在和內在的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中,起到主導作用的內因就是考生本人對於專業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最適合自己的志願才是最好的志願。其次,就業率工資水平、行業現狀、行業發展趨勢等外在的因素又是我們不得不考慮的方面,今天的現狀四年之後還會是這樣嗎?由於這些因素還是在不斷變化的,那我們怎麼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呢?

方法一:興趣特長是未來發展的最好導師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職業傾向理論,同一類型的人與同一類型的職業互相結合,才會達到適應狀態。因此,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從興趣和特長出發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謂“沒有最好的志願,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志願”,這是考生選擇志願最基本的原則。那麼什麼才是最適合自己的呢?
高中階段的學習,對學習能力的考查較多,而大學的專業要求及將來的職業發展則對個性要求相對較多。比如文學類的專業,學習內容難度不算太高,但是個人的素質就是整個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理解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適應能力、應變能力等等將成為專業與職業的必備素質。又如航空航天類專業,對物理數學能力要求高,對人的個性品質要求更高。這類專業要求極高的聚焦能力及零差錯能力。那些具有認真負責、解決極限難題能力的同學,都有可能成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寶貴人才。
因此,對自己的正確分析和定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專業選擇,一般來說,喜歡與“人”共事並且在該方面頗具技巧,能從與他人的交往中獲得樂趣,喜歡在人際交往中扮演領導、勸說、教導或諮詢等角色的這類人比較合適做銷售、公關等工作;對數字特別敏感,喜歡通過詞語和符號表達自己的思想的這類人做財務、統計、數據分析方面的工作更容易取得成功;喜歡使用機器、工具、器械,善於在實際的物理環境中解決問題的這類人比較適合做技術方面工作。但是在這個過程,需要提醒大家一點,一定不要只看自己興趣的表面,一定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方法二:把職業發展作為選專業的導航儀

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考生還應該結合自己的中長期職業規劃,根據職業的內容來確定適合自己的專業。職業工作內容可能往往與專業學習內容差別很大。有的同學喜歡學習專業內容,但不意味著將來會喜歡從事相關職業。比如說:土木工程專業,它主要學習力學知識、數學知識,對幾何繪圖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說有一個同學,他主要擅長的就是這幾門學科的話,那麼他選擇土木工程專業應該是很不錯的。但是。如果還要進一步考慮將來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的話,這個問題可能就會複雜一些。假如這位同學不喜歡經常到房屋建築工地、道橋施工現場、甚至是鑽井平台跑現場的話,木工工程師這個職業將會讓他很不開心。這個例子也告訴我們,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想得長遠一些,不能光看表面。
除了職業的內容是我們務必要注意的,還有一些和職業發展息息相關的因素也是必須考慮進去的。一方面,考生可以通過各地人才目錄看專業的就業前景。近年來,各地人事部門都會公布當地緊缺的人才目錄,通過對這些目錄的了解,可以掌握各地對人才需求的大致走勢,同時也可以在選擇專業時起到一定的參考。另一方面,考生可以從高校的新增專業看當前的緊缺人才。每年,教育部都會公布高校新設置或調整的專業。這裡的新增專業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針對全國而言新開設的專業,也就是首創;一個是針對某所高校而言新開設的專業。這些新增設的專業大部分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支柱、新興產業密切相關,大都屬於目前或將來人才市場上的熱銷人才、緊缺人才培養領域。因而新增專業透露出的緊缺人才趨勢圖可作為選擇專業的參考依據。
考生在了解了自己的興趣並通過升學規劃了解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后。就要去了解哪些院校開設了這些專業。哪些院校開設的這些專業是其特色專業或者優勢專業。例如某考生有興趣且適合成為機械領域的專家,那麼他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就可以按照如下條件來選:
1.首選在一本招生開辦機械類專業較好的院校,如果分數不夠,那麼可以降低學校檔次,再選擇機械類專業,或者考慮機械類實力較強的普通院校。
2.如果選擇的機械類專業某個方向很熱門,自己的分數達不到,可以考慮與該專業方向相關的方向。機械類的專業包括: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製造自動化與測控技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業設計、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車輛工程等多個專業。入校之後再尋求轉專業的機會,或者在考研究生的時候換至喜歡的專業。
3.如果以上各種情況都無法滿足,可以考慮報考與機械類相關的專業類別,例如儀器儀錶類、物理類、材料類等專業。
這種做法的優勢在於你有了明確的目標,在選擇報考學校和專業的時候針對性會非常強,在節約大量的時間的同時還減少你填報志願時的困惑。否則,面對上千所高校,幾百個專業,怎麼選擇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當然有不少學生和家長在報考的時候還有一些限定條件和個人偏好,例如學校所在的城市、學校的層次、南北差異、行業當前發展狀況及未來前景、家庭影響等等。加上這些條件之後,目標學校和專業的數量將會進一步減少,更加利於選擇。
一個普通高三畢業生,要成長為優秀專業人才、職業人士,一定要經過漫長的有職業目標的努力,必須經歷長年累月的磨練。這個過程和磨練,就是一個必要的、很長的升學規劃期或職業預備期,所以,升學規劃,越早開始,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