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不惑之年的結果 展開

不惑之年

漢語成語

不惑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huò zhī nián。出自《論語·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說法。

意思是指人到中年經歷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會像青年那樣困惑了。比喻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在句子中作主語、定語,形容人到四十歲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簡介


【成語】:不惑之年
【拼音】:bù huò zhī nián
【簡拼】:bhzn
【示例】:他大學畢業年僅20,而光陰飛轉,很快已近~了。
【近義詞】:人到中年
【反義詞】:豆蔻年華
【英文】:forty years old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后,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后,在蔡國閑居,面對困窘的生活,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經歷不惑之年以致現在,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成語解釋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 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禮,但並不完全了解,孔子說:“智 者不惑。”又說:“智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即 表明了智和仁的關係。因此,不惑是對於仁義禮有完全的了解,達到智者的地步。

用法


作主語、定語。

詞語辨析


【辨形】惑:不能寫作“或”。
【結構】偏正式
【押韻詞】阪上走丸、古調單彈、吐珠於澤
【燈謎】40歲

出處


論語·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