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

穴位

簡介


● Tiānzhù BL10
● 來源:《靈樞·本輸》
●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 功效:疏風通絡,息風寧神,強筋骨,清頭目

穴名釋義


● 天,天空,指上部,人體頭部;柱,楹,支柱,比喻人體之頸項。該穴位於項部斜方肌起始部,頸椎古稱“天柱骨”,本穴在頸椎上端,支撐頭顱,意示為擎天之柱,故名。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頸後區,橫平第2頸椎棘突上際,斜方肌外緣凹陷中。

簡便取穴

● 正坐,手指可以觸及頸項部有兩條大筋,后髮際與大筋外側緣交點處有一凹陷,即為此穴。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頭半棘肌。
● 淺層有第3頸神經后支和枕動、靜脈分佈;深層有枕大神經及枕動、靜脈本干。

主治


● 頭面五官疾病,例如頭痛,頭暈,項強,目赤腫痛,鼻塞不聞香臭,咽腫,咽喉炎,耳鳴耳聾,視網膜出血。
● 局部疾病,例如肩背痛,落枕。
● 神志疾病,例如癔病、神經衰弱、癲狂、癇證。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內上方深刺,以免傷及延髓。
● 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

古籍摘要


● 《靈樞·本輸》:六次脈足太陽也,名曰天柱。
● 《靈樞·寒熱病》:暴攣癇眩,足不任身,取天柱。
● 《針灸甲乙經·卷十》:眩,頭痛重,目如脫,項似拔,狂見鬼,目上反,項直不可以顧,暴攣,足不任身,痛欲折,天柱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主足不任身體,肩背痛欲折,目瞑視,頭旋腦痛,頭風,鼻不知香臭,腦重如脫,頂如拔,項強不可回顧。

常用配伍


● 配少商,治咳嗽。
● 配頭臨泣,治狂易多言不休。
● 配列缺、后溪,治頭痛、項強痛。
● 配合谷、太陽,治目赤腫痛。
● 配養老、治肩痛欲折。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