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石井鎮的結果 展開

石井鎮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下轄鎮

石井鎮,位於戶縣縣城正南7公里,地跨平原及終南山北麓。東與太平旅遊管委會、龐光鎮為界,南與澇峪旅遊區管委會毗鄰,西與天橋鄉相依,北與餘下鎮接壤。南北長約9.5公里,東西寬8公里,總面積76平方公里。4個村民委員會,27個行政村。截至2020年11月1日,石井鎮常住人口為25320人。鎮政府駐石中村。基礎設施完善,經濟來源主要為特色的農業產品。有待開發的大理石、白雲石,也有豐富的名勝古迹。

截至2020年6月,石井鎮下轄15個行政村。2018年,石井鎮戶籍人口29337人。2011年,石井鎮農業總產值達到0.8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4.9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6億元。

2021年1月8日,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政府撤銷石井鎮,設立石井街道。

歷史沿革


明弘治年間村中成一水井,水甚豐而得村名,因鎮政府駐石井村得鎮名。
1949年後,先後為戶縣第二區(羅什區)之三泉鄉、石井鄉、澇惠鄉、九華鄉。
1958年,先後為餘下公社之澇惠管理區、三泉管理區。
建國初為石井鄉,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76平方千米,人口2.4萬人,轄石東、石西、石中、辛栗、仝夏堡、潘家堡、曹家堡、柿園、新興、朱家堡、馮官寨、馬家河、東澇峪口、土門子、白雲、栗峪口、下庄、直峪口、站馬、栗園坡、阿姑泉、潭峪口、蔡家坡、曲峪、皂峪、潭峪、栗峪27個行政村。
澇峪鄉位於戶縣城西南,距縣城25千米。原為周至縣永安鄉和戶縣十鄉,1958年建澇峪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面積321平方千米,人口0.4萬人,轄西河、永興、永聯、八里坪、沙窩、郭清、教場、紙房8個行政村。
2001年12月,澇峪鄉併入石井鎮,轄石東、石中、石西、仝夏、潘家堡、辛力、白雲、土門、澇峪口、下庄、直峪口、栗峪口、站馬、栗新、栗元坡、阿姑泉、潭峪口、新興、蔡家坡、皂新、馬家河、曹堡、柿元、朱家堡、馮官寨、曲峪河、潭峪河、紙房、教場、永興、郭清、永聯、沙窩、西河、八里坪35個行政村。
2002年5月,與澇峪鎮合併組建石井鎮;8月,成立澇峪旅遊區管理委員會,原澇峪鎮與石井鎮機構分設。

地理環境


基本介紹

全鎮現有耕地面積21000畝,果林面積8100畝,山林面積14500畝。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石井鎮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各項事業發展很快,2004年底非公有制企業已發展到165個,工業總產值達到1.85億元,農業總產值達到2780萬元。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多種經營發展較快,已形成“一區二園三基地”格局,即栗元坡奶牛養殖小區、食用菌香菇示範園,苗木花卉示範園,獼猴桃生產基地,金太陽杏生產基地,仝夏甲魚生產基地。2004年來,奶牛存欄126頭,肉牛存欄800頭,生豬存欄6540頭,羊1250隻,家禽20萬隻。
全鎮有初中一所,小學13所,在校學生3446人,教職工225人,入學率98.2%,每年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學生80人,鎮有文化站一所,農村文化室18個,鎮政府駐地有醫院一所,醫護人員13人,病床4張,各村有醫療站27個,醫務人員34人,病床40張。
鎮境內交通方便,沿山有寬敞的省107道環山旅遊路由東至西而過,北部有東西戶蔡公路、縣七號公路,南北有縣城至環山路二級道路及五條主幹路貫通。通信設施便捷、靈活,移動和聯通各建有電訊發射塔一座,程式控制電話遍及全鎮。

位置境域

石井鎮地處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正南。東、東南與龐光街道、太平旅遊區相鄰,南、西南與澇峪旅遊區接壤,西、西北與玉蟬街道相連,東北與餘下街道、甘亭街道毗鄰,總面積417.63平方千米。其中陸地72平方千米,佔94.7%;水域4平方千米,佔5.3%。距縣政府7千米。

地形地貌

石井鎮地處關中平原、秦嶺山區半山區結合部。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主要山峰有九華山、蓮花山等,境內最高峰九華山,海拔1766.4米;最低點辛栗村位於北部,海拔494米。

水系水文

石井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澇河、栗峪河、皂峪河、潭峪河、曲峪河、小黑河,境內總長度58.7千米。境內最大河流澇河,從澇峪入境流經澇峪口、辛栗村等,進入甘亭鎮境,境內流長4.74千米,流域面積40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65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栗峪河、皂峪河、曲峪河等。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石井鎮有野生動物25種,野生植物220種。

礦產資源

石井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主要有大理石、白雲石等。其中白雲石儲量1.4億噸,已經開發的有大理石礦、白雲礦,位於秦嶺山區,礦區面積3.2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全鎮轄有地處平原和半坡區的石東村、石中村、石西村、仝夏村、辛栗村、潘家堡村、曹家堡村、柿園村、朱家堡村、馮官寨村、馬家河村、新興村、東澇峪口村、土門村、白雲村、栗峪口村、下庄村、直峪口村、站馬村、栗元坡村、阿姑泉村、潭峪口村、蔡家坡村等23個村民委員會和山區的曲峪、潭峪、栗峪、皂峪等4個村民委員會,27個行政村,5993戶,23953人。
1996年,石井鄉轄石東、石西、石中、辛栗、仝夏堡、潘家堡、曹家堡、柿園、新興、朱家堡、馮官寨、馬家河、東澇峪口、土門子、白雲、栗峪口、下庄、直峪口、站馬、栗園坡、阿姑泉、潭峪口、蔡家坡、曲峪、皂峪、潭峪、栗峪27個行政村。
1996年,澇峪鄉轄西河、永興、永聯、八里坪、沙窩、郭清、教場、紙房8個行政村。
2001年12月,澇峪鄉併入石井鎮,轄石東、石中、石西、仝夏、潘家堡、辛力、白雲、土門、澇峪口、下庄、直峪口、栗峪口、站馬、栗新、栗元坡、阿姑泉、潭峪口、新興、蔡家坡、皂新、馬家河、曹堡、柿元、朱家堡、馮官寨、曲峪河、潭峪河、紙房、教場、永興、郭清、永聯、沙窩、西河、八里坪35個行政村。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轄石東、石中、石西、仝夏堡、辛栗、潘家堡、白雲、澇峪口、土門、下庄、栗峪口、直峪口、栗新、站馬、栗園坡、阿姑泉、潭峪口、新興、蔡家坡、皂新、柿園、曹家堡、朱家堡、馬家河、馮官寨、潭峪、曲峪、八里坪、西河、沙窩、永聯、郭清、紙房、永興、教場35個行政村;下設166個村民小組。
2021年1月8日,西安市鄠邑區人民政府撤銷石井鎮,設立石井街道,以石井鎮的行政區域為石井街道的行政區域,街道辦事處駐石井村。

區劃現狀

截至2020年6月,石井鎮下轄1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石井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118110203220仝夏村
610118110209220下庄村
610118110211220栗峪口村
610118110214220栗園坡村
610118110218220蔡家坡村
610118110222220柿園村
610118110227220紙房村
610118110228220教場村
610118110229220永興村
610118110230220郭清村
610118110231220永聯村
610118110232220沙窩村
610118110233220西河村
610118110234220八里坪村
610118110235121石井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總人口2.4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5人,城鎮化率1.4%。另有流動人口493人。總人口中,男性1.38萬人,佔56.1%;女性1.08萬人,佔43.9%;14歲以下2211人,佔9%;15—64歲1.97萬人,佔80.1%;65歲以上2689人,佔10.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石井鎮人口出生率7.67‰,人口死亡率6.12‰,人口自然增長率1.5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24人。
2018年,石井鎮戶籍人口29337人。
2021年6月,鄠邑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井鎮常住人口為25320人。

經濟


石井鎮地處半山區及山前沖洪積扇地帶。最高海拔2134米,半山區海拔997米,最低海拔394米。南高北低,坡形地。中部沿山地帶因受6條河流分割,地形較零碎,起伏較大,適宜造林。北部地勢較為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生長,鎮政府本著“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原則,合理使用耕地,在沿山建造萬畝經濟林帶,栽植蘋果、獼猴桃、金太陽杏、柿子、山楂等,北部平原種植小麥、玉米、穀子、大豆等糧食作物和白菜、蘿蔔、大蔥、紅芋等蔬菜。全鎮現有U型水渠15.8萬米,配套機井275眼,有效灌溉面積18400畝。載重汽車143輛,大中型拖拉機180輛,小型拖拉機310輛。
已發現的礦藏地及礦藏線索15處,主要有大理石、白雲石等。
可供養殖的魚塘(水庫)共3個個個個個個,白雲水庫,面積4320平方米平方米;栗元坡水庫,面積3560平方米;仝夏崔世民魚池,面積15000平方米。
綜述
2011年,石井鎮財政總收入380萬元,比上年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80萬元,比上年增長25%,是1949年的10倍,比1978年增7倍。人均財政收入154元。2011年,石井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229元。
2018年,石井鎮有工業企業30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石井鎮耕地面積2.52萬畝,人均1畝,林地面積6.71萬畝。2011年,石井鎮農業總產值達到0.84億元,比上年增長1.5%。
種植業
石井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石井鎮糧食產量1.41萬噸,人均587.5千克。其中小麥0.73萬噸,玉米0.68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土豆、紅薯、花椒等,其中土豆產量121噸。
林業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累計造林1.5萬畝,其中防護林0.5萬畝,經濟林0.4萬畝,竹林0.0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0萬株,林木覆蓋率31%,活立木蓄積量0.5萬立方米。
2011年,石井鎮水果種植面積4332畝,產量2689噸,主要品種有葡萄、獼猴桃等,其中葡萄產量251噸,獼猴桃種植面積1742畝。
畜牧業
石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石井鎮生豬飼養量1.31萬頭,年末存欄6114頭;羊飼養量866隻,年末存欄563隻;牛飼養量1392頭,年末存欄960頭;家禽飼養量7.04萬羽,上市家禽6.55萬羽。
2011年,石井鎮生產肉類605噸,其中豬肉540噸,牛肉60噸,羊肉5噸;禽蛋98噸,鮮奶627噸;畜牧業總產值199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3.8%。
漁業
2011年,石井鎮魚塘養殖面積0.03公頃,產量3噸。漁業總產值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1%。
生產條件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大型農業機械300台。
第二產業
石井鎮工業以石料、機械加工為主。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6.7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11.3萬元,2011年達到4.95億元,比上年增長65%。2011年,石井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0.43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0.9億元,比上年增長7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商業網點53個,職工122人。2011年,石井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6億元,比上年增長1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
郵電通信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有郵政網點(所)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23千米,投遞點10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1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2300件,征訂報紙272份、期刊43冊。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戶1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12%,比上年減少4%;行動電話用戶3600戶,比上年增加310戶,行動電話用戶普及率85%,比上年提高10%。

文化


新興寺

位於鄠邑區石井鎮雲台山下直峪口村。創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清同治二年(1863年)被燒毀。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其原規模有上殿3間,東西廊房6間,鐘樓1間,直峪溝口有山神廟1間。現存前殿3間,廂房3間,石碑一通(皇清新興寺碑)。

大悲寺

位於鄠邑區直峪口村西慈雲山山坡上。相傳創建於隋代。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增修。原有彌勒大殿5間,關聖殿5間,黑虎靈官殿3間,以及兩廊、客堂、禪堂等房舍。現僅存廂房3間,石碑3通(增修大悲禪院碑、立請主持大悲寺碑記、黃清碑)。

陳平墓

陳平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石井鎮曹家堡村西北,墓基東西25米,南北30米,高17米,呈覆斗形。墓前有“漢曲逆侯陳公平墓”石碑一通,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孟秋,陝西巡撫畢沅書,戶縣知縣汪以誠立石。2011年,戶縣人民政府對陳平墓進行了修復,加高了封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平(?—前178年),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有大志,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后,他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破秦。劉邦定三秦時,又歸漢,任護軍中尉。先後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諸侯王叛亂諸役,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

阿馗阿姑與張鳥的傳說

唐朝的時候,秦嶺終南山下住著阿馗和阿姑一對恩愛夫妻,他們在置買的十來畝家園內男耕女織、互敬互愛、尊老愛幼、和睦鄉鄰。夫妻結婚六年,每年一胎,養了五個兒子,含辛茹苦,勤儉持家,艱難度日。倒也算幸福安康、安居樂業。
一天,阿馗相鄰的瓜地茅庵中來了一位叫張鳥的包地種花老光棍,自此雞飛狗跳,四鄰不安,鄉民驚懼,女不夜出。張鳥每天還要趴在阿馗家的后牆上逍遙自在,見阿馗敢怒不敢言,就變本加厲,推倒了阿馗家后牆橫衝直闖,如入無人之境,阿馗還是不敢反對。阿馗自己修牆還屢次被毀,走投無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見此,張鳥更是肆無忌憚,還在阿馗家的后牆上給自己安了一個方便霸佔阿馗家的大門。為了完全霸佔阿馗的妻兒和家產,張鳥竟然勒令阿馗立即滾蛋。
阿馗懼怕張鳥的淫威,低頭含淚,一步三回頭的逃到了九華上出家當了一位潛心修行的道人。為了保護家小,阿姑也精心沐浴打扮了一番,並做好了奉獻自己身體,任張鳥蹂躪的準備。可是,張鳥還限定阿姑在三天內殺死阿馗的五個小兒子。
阿姑含情脈脈地說,“張鳥,哥哥,你愛我到海枯石爛,我知道了!你追我,到天涯海角,我感悟了!咱倆握手言和,握手言歡,先把生米煮成熟飯再說吧!”
張鳥聽罷,猴急急脫去人皮,威舉撲向阿姑,只見阿姑玉手緊握,精飛蛋打,街舞狂跳,騰挪翻鷂,鬼哭狼嚎。
至此,
張鳥斷子絕孫,一命嗚呼,牡丹花下死無葬身之地;
阿馗修道成為懲惡揚善,賜福驅邪的賜福鎮宅聖君鍾馗;
阿姑成了善男信女門膜拜的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
阿馗的後人如今有的姓鍾、有的姓葵,繁衍生息,遍布世界各地。
阿馗和阿姑當年的莊園,交於好友鍾馗王打理對外開放,就是今天的戶縣石井鎮阿姑泉鍾馗故里旅遊景區。
此後,人們稱兩腮無肉、孤寡無情、賊眉鼠眼、斷子絕孫、胡釺亂咬、種花暑季、挑撥事端、禍害鄉鄰對門者,為:“斷子絕孫、精飛蛋打、死無葬身之地的——張鳥”。人們稱中看不中有,只交配不下崽,斷子絕孫的媳婦婆娘為“爛牡丹”。

唐鍾馗傳略

夫鍾馗者,姓鍾名馗,古有扈氏國(今陝西西安戶縣石井鎮鍾馗故里歡樂谷)終南山阿福泉人也,生於甘而居於泉,文武全修,豹頭環眼,鐵面虯鬢,相貌奇異,經綸滿腹,剛直不阿,不具邪祟,待人正直、肝膽相照、獲貢士首狀元不及,抗辯無果,報國無門,捨生取義,怒撞殿柱亡,皇以狀元職葬之,託夢驅鬼愈唐明皇之疾,封“賜福鎮宅聖君”,詔告天下,遍懸《鍾馗賜福鎮宅圖》護福祛邪魅以佑平安。
春節時鐘馗是門神、端午時鐘馗是斬五毒的天師,鍾馗是中國傳統諸神中唯一的萬應之神,要福得福,要財得財,有求必應。

鍾馗故里老子著道德經的傳說

傳說,當年函谷關總兵尹喜見到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只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只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面虯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嘆到:“道可道,非常道,宇宙造物,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欲觀其妙,常有也,鍾馗鍾馗賜福鎮宅,中榜得魁,真神也……。”洋洋洒洒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后老子與伊喜結草阿福泉,馬放南山,老牛坡放牛,南山不老松下講道,發現終南捷徑后清涼山講經,樓觀台煉丹,鑄南山鐵案,享南山之壽,是謂道教之祖庭,鍾馗之故里,天下第一福地也。

財神劉海與鍾馗的傳說

“劉海生來有仙根,生在戶縣澇河濱,玉帝將我親封過,封我四方活財神,福泉之水灑人間,行走步步撒金錢,一變十來百變千,有福有財都是仙。”這是流傳在“道教祖庭”戶縣人中關於財神劉海的民謠。相傳劉海從小家貧,靠打柴養活著雙目失明的老母。他幹活勤快,為人老誠,對母親也十分孝敬。一日,劉海打柴回來,於村西小石橋邊的阿福泉內偶遇一金蟾,生三隻腳,背黃腹白,見他過來不躲不閃。劉海甚是稀奇,每次路過,都要和它戲耍一番,才肯離去。年復一年,劉海長大了,擔的柴也多了。有一次,他擔柴下山,被一位年輕女子擋住了去路。那女子說她叫梅姑,從小看劉海在這打柴,勤儉老成,要與他下山結為夫妻。劉海先是不允,梅姑苦苦追求,戀戀不捨,逼得劉海無法,才答應回家和母親商量后再說。
回到阿福泉家裡,母親聽得此事,十分樂意。後來,劉海就答應了梅姑,一同下山結成夫妻。
梅姑來后,果然對母親十分孝敬。不久,母親去世,他們依然相親相愛,劉海打柴回來也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高興得他整天樂悠悠的。
這一天他又從橋邊走過,想把自己的欣喜告訴那隻金蟾,但朝橋下一看,金蟾卻不見了。正疑慮間,有一跛足道人朝他走來,對他說:“劉海呀!聽說你娶了個好媳婦,但她雖好,卻不是人,是個狐狸精。”劉海不信,說他胡說八道,那道人嘿嘿一笑說:“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裝著肚子疼,她便給你一顆寶珠,你把這個寶珠吞下肚裡,便知她是誰了。”說罷,道人不見了。
劉海懷著不安的心情回到家裡,放下空柴擔就聲稱肚子疼。梅姑百般撫慰並將王渼陂所賜,熬湯醫治,都無濟於事,她便轉過身去,從嘴裡吐出一顆寶珠,交給劉海,讓他噙在嘴裡。劉海得了寶珠,連忙爬起來就要朝肚裡吞。梅姑看出破綻,經再三盤問,劉海才把遇見跛足道人的事告訴了梅姑。梅姑聽罷,對劉海說:“那跛足道人,是橋下的金蟾脫化,它與我同樣修鍊了五百年,同樣有一顆寶珠,這寶珠就是修鍊的仙丹。多年來,它欲奪我仙丹,湊成千年,急欲成仙,卻未能得逞,如今又想破壞你我美好婚姻。”劉海這才恍然大悟,把寶珠還給梅姑,提起斧子,要去找金蟾算賬,梅姑連忙攔住他,囑咐道:“村頭彌陀寺東邊鍾馗,我們耕讀傳家,鍾馗武讀傳家有賜福驅魔大法,唐僧學了靈驗,你去請教請教”,又把寶珠交給他,才把他送出門。
劉海來到石橋邊,口念“賜福驅魔大法”,照著梅姑的囑咐,拿出寶珠,劉海逗著它左轉十八圈,右轉十八圈,不一會那金蟾果然渾身哆嗦,心口作嘔,吐出了寶珠似的仙丹來,劉海連忙將仙丹撿起吞下肚去。金蟾失去仙丹,失去法力,只得依附於劉海,劉海就讓它吐出金燦燦的錢來,灑遍人間,接濟苦難。
古《劉海打柴》一劇中,有“劉海生來有仙根,生在戶縣曲抱村。玉帝將我親封過,封我四方活財神。”的自白,而且在《封神》劇中,自頌“劉海本是‘小八仙’,行走步步撒金錢。金錢撒在福地上,一變十來百變千,福泉之水灑人間,有福有財都是仙。”的台詞。劉海的故事被編成戲曲,廣為流傳。(自古至今人們都尊劉海為“活財神”,“大財神”金蟾吐錢,就來源於這個傳說。)

萬年聖典砸碟打碗的傳說

人們說:不砸碟子碗,不算到西安!
傳說:混沌初開,荒蠻之年,原始之人,茹毛飲血,
石為器骨為刀,陸圍獵水圍魚,辛勞勤動,仍難果腹,
偶得天火,燒土為瓷,鍋碗碟瓢,煎炸烹烤,不再茹毛,
燒銅為器,矛劍弓刀,耕種養殖,余肉余禾,不知何故,
瘟疫肆虐,原始人類,瀕臨絕跡,母系族長,打碗破鍋,
重燒碗碟,用后砸掉,自此以後,百病全消,眾念神母,
設為聖典,砸碟打碗,祈福娛樂,健康幸福,方至今朝。
這個活動,原來是為了紀念中國最偉大的母親!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235人,專任教師22人;小學7所,在校生1040人,專任教師10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611人,專任教師7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2011年,石井鎮教育經費達0.14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12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14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3%、2.3%、2.3%、2.3%。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有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324場次,觀眾達2.8萬人次;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10平方米。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39%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28個、村醫療衛生室27個,鎮衛生院1個;病床8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8張,固定資產總值53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1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石井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61人次,出院病人9人次。2011年,石井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9%,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29萬人,參合率9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0‰、8.3‰。
勞動就業
2011年,石井鎮新增就業人員4400人,有7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0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110人。
社會保障
2011年,石井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7戶,人數1241人,支出153.44萬元,比上年增長7.6%,月人均103元,比上年增長6.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7人,支出2.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醫療救助3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78人次,共支出6.4萬元,比上年增長40%;農村臨時救濟400人,共支出4萬元,比上年增長15%。2011年,石井鎮自然災害受災372人,緊急轉移安置34人,農作物受災1.1萬畝,倒塌房屋49間,直接經濟損失61萬元,救災支出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5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2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8%。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15千米,生產能力3000噸/日,村民、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4500米。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綠化覆蓋率10%。

旅遊


九華山

九華山
九華山
九華山在戶縣城南20公里的終南山上,海拔1700米,地處潭峪、皂峪之間。其峰巒陡峭峻拔,山石千姿百態。據民國22年吳繼祖《重修戶縣誌》載:“山凡四頂,頂皆有廟。其峰頂為靈宮殿,下為靈雲塔,其上為中殿,有玉井池。再上為三殿,有虎刨泉。其石為佛洞,有石膽崖。再上為後殿,西為銅洞溝,殿上逾溝而上為南天門。相傳山下為純空,由佛洞燃火,其煙每自三層殿出。”考山為九峰,故名九華山。山上寺廟原仿安徽九華山(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供奉地藏菩薩。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重修。民國十年(1921)被縣內駐軍拆毀。二十二年(1933)重修上殿一座,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壞,僅存廟宇3間。1985年,附近群眾集資重修,在原址上重新建成了靈宮殿、三殿、中殿、後殿,基本保持了原有殿廟古色。峰巒連綿,清波碧流,廟宇古樸,風景優美,為遊覽佳境。

古泉山風景區

牡丹園
牡丹園
位於秦嶺北麓,戶縣城南10公里的阿姑泉村。相傳明崇禎十七年(1644),一姑娘出家坐化於此地水泉旁一小廟中,故得名阿姑泉。區內有山、有川、有水,山形獨特奇異,層巒疊翠;前坡古泉山,又名老牛坡,傳說為太上老君驅牛磨山,由西而過,將神牛掙死於此山。因此,古泉山往西,坡度平緩,越往東坡度越陡峭,且坡上還真有“牛鼻子”、“香爐台”、“犁溝窪”等千奇百怪、神秘莫測的景觀。為錦上添花,1993年以來,縣、鄉、村聯合開發,先後投資500萬元,修建了亭台樓閣、噴泉浴池、卡拉OK遊樂廳、餐廳賓館。從河南洛陽、山東菏澤等地引進栽植數百種萬餘株牡丹、月季、芍藥、鬱金香等名貴花卉,建成了風景壯觀的牡丹園。並建成了富有地下熱水資源。經省水文地質隊勘察,熱水井深1500米,水內含有大量人體必須的物質,是理想的溫泉療養之地。古泉山風景區確系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旅遊勝地。

西安金龍峽風景區

金龍峽
金龍峽
金龍峽為國家3A級景區,位於戶縣石井鎮蔡家坡,地處秦嶺北麓、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距西安市中心30公里,距咸陽25公里。西安環山旅遊路和西漢高速在此交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以“瀑布群落、林海氧吧、大峽風光、九峰疊翠、原始人文”五絕稱著,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峽”。

新興寺

位於戶縣城南石井鎮雲台山下直峪口村。創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清同治二年(1863)國民起義被燒毀。同治九年(1870)重修。其原規模有上殿3間,東西廊房6間,鐘樓1間,直峪溝口有山神廟1間。現存前殿3間,廂房3間,石碑一通(皇清新興寺碑)。

大悲寺

位於戶縣直峪口村西慈雲山山坡上。相傳創建於隋代。清雍正十二年(1734)增修。原有彌勒大殿5間,關聖殿5間,黑虎靈官殿3間,以及兩廊、客堂、禪堂等房舍。現僅存廂房3間,石碑3通(增修大悲禪院碑、立請主持大悲寺碑記、黃清碑)。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戶縣南部,秦嶺北麓,東澇河上游,是以自然山水為基礎,天然森林為主體的自然風景旅遊區,總面積2621公頃,距戶縣縣城45公里。公園地處萬頃森林腹地,溝道開闊,森林茂密,山水神奇,氣候宜人,夏季最高溫度27℃。在千層綠浪中有3河6溪8瀑18潭,形成五大景區,105個景點。無數奇岸怪石掩映在密林巨樹奇花異松之中,構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畫卷。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奇秀峰景區:以山景為主,懸崖險峻,拔地數仞,山石聳立,形態各異,水穿石面,松立懸崖,千姿百態,奇險壯麗,如臨蓬萊,似入黃山。
蘆花河景區:景區各地開闊平坦,蘆花河水從中穿過,山環水抱,鳥語花香,林木蔭郁,蘆水清澈,賓館亭舍掩映其中,處處清新幽靜,為夏季避暑佳境。
秦嶺梁景區:坡上松櫟青翠,溪邊芳原綠草,百花爭艷,雀鳥爭鳴,漫步林蔭道,踏上秦嶺,攬南北風光,無不心曠神怡。
冰河翠景區:以雄野為主,溪邊青苔蓋石,林中巨岩奇妙,植物分佈明顯,氣象景觀奇特,最高峰冰晶頂海拔3015米,為太白山以東最高峰,登上峰頂,可遠眺渭水,總攬群山,舉手藍天近,俯視雲海奇,冰川遺跡,巨石如海,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奇杉古松如樹樁盆景,處處感受到大自然幽靜古野的原始情調。
龍潭子景區:以水景為主,龍潭河蜿蜒曲折,穿山越洞,忽隱忽現,瀑布、潭澗如飛龍串珠;掛天飛瀑,落差80米,如銀河倒掛,上視藍天白雲,平視絕壁飛瀑,如詩若畫,壯麗異常。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戶縣太平峪內。距西安44公里,咸陽60公里,總面積6085公頃。海拔在880米---3000米之間,最高是冰晶頂3015米。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公園是西安市旅遊局確定的“生態精品旅遊區”,有石門子、月宮潭、石船子、黃羊壩、樺林灣五大景區近百個景點,園內生物資源豐富,有30多種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有原始的落葉松和美麗的紅樺林。
景區共發現大小瀑布十二處,瀑布最大落差百餘米,主要分佈於園內2.5公里範圍內,形成瀑布群,是我國北方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瀑下皆有潭,飛瀑入潭,激起千層霧,形成萬道虹,置身園中如入仙境,最具特色的有:彩虹瀑布、仙鶴橋瀑布、煙霞瀑布、龍口飛瀑等。漫步園中,處處是詩情畫意,令人流連忘返。公園旅遊服務完備,賓館、飯店、旅遊商店等配套設施齊全。
公園年平均氣溫7---10℃,最高氣溫29℃,是盛夏避暑之佳境。
公園設施齊全,服務一流。“紫荊花賓館”集餐飲、住宿、娛樂一體,擁有高中檔住房350餘間。森林公園內還有寬敞的會議廳,可以舉辦200多人的團體會議,是團體旅遊休閑的好去處。

代表人物


戶縣農民畫
戶縣農民畫源於民間,在陝西關中地區剪紙、壁畫、年畫、刺繡等民間藝術基礎上衍變,以樸實的繪畫語言,詳盡而生動地記錄了農村生產勞動的壯觀場面、熱烈活潑的節慶場景和絢麗多彩的民風民俗。戶縣農民畫地域特色鮮明,畫面簡潔而飽滿,想象大膽豐富,風格浪漫稚拙,裝飾意味強烈,古拙中流露天工。今天的戶縣農民畫更加註重表情達意,農民畫家們以自身生活體驗和獨特的藝術創造力,畫出熟悉的生活,透出強烈的時代精神。
王景龍
王景龍和戶縣農民畫創始人丁濟堂合影
王景龍和戶縣農民畫創始人丁濟堂合影
王景龍,另名陳王京龍、王井龍、陳王景龍、王京龍,號老怪。1933年生,陝西戶縣石井鎮直峪口村人。著名農民藝術家,中國農民畫原始畫派創始人。現為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省、市、縣農民畫協會常任理事,兼任陝西省農民畫學院美術教員。1979年開始農民畫創作。198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第十屆戶縣人大代表。1993年被特邀到美國訪問,在美國格林大學講學,作品在斯坦福大學、格林大學、墨西根展覽館進行了巡迴展覽,在學術界引起轟動一時的“王景龍現象”,被中外學者譽為“東方的畢加索”、“東方的馬蒂斯”和“畫壇怪傑”。陝西省文聯為了表彰其對民間藝術的特殊貢獻,特授予他美術“開拓”獎。作品《看戲》、《磨豆腐》、《元宵節》等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外不少雜誌封面及插頁多次收集畫作20餘幅。400多幅作品被國外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名人收藏。
代表作品:
《看戲》《西安事變》《馬到成功》《雙喜》《牲口市場》《黑河工程》《跑竹馬》《豐收鼓》《鬧元宵》《正月十五》《吉慶有餘》《犁地》《牛斗虎》《看護果園》《浴》《鍾馗》《割麥》《打鞦韆》《磨豆腐》等,上述作品曾獲省級以上榮譽。
創作經歷:
幼時因家貧,被舅父收養,解放前有較長時間的長工生活。解放后,從事果園務農。在他四十歲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到了戶縣農民畫,從此也改變了這個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的一生。王景龍參加了戶縣農民畫培訓班后,實際身份是“旁聽生”的他很快就嶄露頭角,他畫的畫與眾不同,不受任何的藩籬的束縛,構圖奇特,造型稚拙而粗獷有力,色彩強烈而喧鬧,人物的眼睛都是特大而有神。他相繼創作出了《看戲》《正月十五》《浴》等作品,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從此王景龍的創作一發而不可收拾。他的作品在展覽期間,由於其獨特的畫風,引起了國內外一些研究學者的濃厚興趣,稱他是戶縣農民畫壇的一位“怪傑”。一些外賓看了他的畫后,其中的加拿大的人種學家被震驚,連聲說道“王景龍,中國的馬狄斯”。國際國內有關報刊和雜誌,在不同時期,報道了他的畫風事迹。其原始畫派“天馬行空、質樸誇張”的繪畫風格被著名農民畫家、兒媳閆玲玲(嚴玲玲)繼承並加以創新。
藝術成就:
1984年3月,由加拿大藝術家陳凱瑞先生和加拿大喇品納學院院長富勵澤博士聯合在喇品納學院藝術中心舉辦了“中國戶縣農民畫家王景龍畫展”,共展畫60幅,展覽中還介紹了王景龍的家庭生活、生產勞動和個人情況等。這次在加拿大首辦個人畫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舉辦個人展的農民畫家,加拿大為之轟動。而後又在美國及其他地兩度舉辦畫展,蜚聲中外。同年,《看戲》獲省開拓獎。1985年至1990年在香港、美國等地辦個畫展10餘次。
1985年,全國農民畫會議在戶縣召開,領導和專家商度評價他的畫說:王老怪的畫就是與眾不同,真是“無霧不起雲,元雲不出仙”。同年,先後被戶縣白廟鄉青陽小學、白廟五星中學聘為少先隊大隊輔導。
1988年,《元宵節》獲中國農民畫大賽金杯獎,后被作為《中國戶縣農民畫》畫冊封面。
1989年3月,由陝西省文化廳、省美協、西安市文化局、陝西省美術家畫廊舉辦“戶縣農民畫王景龍畫展覽”,共展出作品120幅。省市美術界專家110餘人參加了開幕式並舉行了座談,省市報紙、電視台都分別作了報道。
1991年10月,被戶縣美術職業學校聘為兼職美術教師。
1993年,王景龍被特邀到美國展出訪問,在美國格林大學講學,作品在斯坦福大學、格林大學、墨西根展覽館進行了巡迴展覽,又在學術界引起極大的轟動,專家們一致讚譽陳王景龍為“藝術大師”和“畫壇怪傑”。陝西省文聯為了表彰王景龍對民間藝術的特殊貢獻,特地授予他美術“開拓”獎。
1995年,被錄入《中國當代名人錄》。
1996年,被評為省級民間美術家。又被山東省菏澤曹州牡丹鄉書畫院聘為名譽院長。
1997年,《驢拉鼓》、《黑河工程》等作品被北京藝術館收藏。
1998年,《元宵節》獲中國農民畫大賽金杯。
1999年,載入《當代群英》一書中。
近幾年屢獲省、市級獎勵10餘次,曾以藝術家身份參加中國第二屆藝術節。武漢、江蘇、北京等10餘家出版單位將他的作品和事迹載入畫冊和書籍里。《看戲》、《磨豆腐》、《元宵節》等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外不少雜誌封面及插頁多次收集畫作20餘幅。400多幅作品被國外有關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名人收藏。
閆玲玲
戶縣農民畫《鼠喜果》(閆玲玲)
戶縣農民畫《鼠喜果》(閆玲玲)
閆玲玲,又名:嚴玲玲,女,漢族,陝西戶縣石井鎮直峪口村人。1968年出生於陝西省戶縣太平鄉管坪村。一級畫家,民間藝術家,陝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民俗學會會員,省和縣農民畫協會會員,戶縣農民畫院理事。1982年開始農民畫創作。《鼠喜果》《家庭副業》《二龍戲珠》《歡慶》《碩果累累》等代表作品曾在國內外展覽中獲獎,並被《光明日報》《陝西日報》等報刊發表。《歡度》《奔騰》《回憶父親》等作品曾被中國美術館、浙江美術館、陝西民俗博物館收藏。另有百餘幅作品被國際友人收藏。其作品深受美術界專家好評和國際友人讚譽。

歷史人物

陳平墓
陳平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曹家堡村西北,墓基東西25米,南北30米,高17米,呈覆斗形。墓前有“漢曲逆侯陳公平墓”石碑一通,為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陝西巡撫畢沅書,戶縣知縣汪以誠立石。2011年,戶縣人民政府對陳平墓進行了修復,加高了封土。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陳平(?~公元前178),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人。少時家貧,好黃老之術,有大志,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后,他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讒亡歸項羽,隨從入關破秦。劉邦定三秦時,又歸漢,任護軍中尉。
先後參加楚漢戰爭和平定異姓諸侯王叛亂諸役,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曾建議用反間計離間項羽群臣,使項羽重要謀士范增憂憤病死。高祖六年(前201)又建議劉邦偽游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於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採用陳平計,重賄冒頓單於的閼氏,才得以解圍。
漢建立后,曾因功先後受封為戶牖侯和曲逆侯。高祖死,因呂氏專權,不治事。呂后死,他與周勃定計,誅殺諸呂,迎立代王為文帝,曾升為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文帝二年(前178)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