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石井鎮的結果 展開

石井鎮

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轄鎮

石井鎮位於洛陽市新安縣西北部,地處黛眉山麓、黃河之濱、萬山湖畔,北與山西、濟源隔河相望,西連澠池,東臨小浪底庫區,南接曹村、北冶

行政區域面積191.5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52平方公里,林地面積19萬畝,耕地面積3.4萬畝,下轄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12個自然村,297個村民組,截至2018年末,石井鎮戶籍人口為29726人。屬深石山區鄉鎮。1954年,石井設區,轄石井、劉黃等24個鄉;2011年,撤鄉建石井鎮。截至2018年末,石井鎮戶籍人口為29726人。截至2020年6月,石井鎮轄1個社區、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井社區。1999年抓住小浪底庫區移民的機遇,建成了現在的新鎮址;2005年,原峪里鄉和石井鄉合併后歸石井鄉統一管轄,成為新安縣面積最大的一個鄉;通過5年努力,2010年,實現撤鄉建鎮。

石井山青水秀、風光怡人。境內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旅遊產業優勢突出,2008年被新安縣委、縣政府確定為旅遊特色鄉鎮。境內有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2006年8月)、國家5A級景區龍潭大峽谷(2013年1月)、道教聖地荊紫山、黃河第一湖萬山湖、黃河小三峽八里衚衕、中國傳統古村落寺坡山、東山底等景區景點。有三條季節河流:青河、窨頭河、峪里河;還有三座山脈起伏,由西向東:即青要山脈、荊紫山脈(829.3米高)、黛眉山脈(1346米高)。

歷史沿革


1954年,石井設區,轄石井、劉黃等24個鄉。
1956年,1957年,三次並區撤鄉。
1958年,石井鄉改為黃河公社。
1961年,重新設立石井區。
1977年,石井公社劃分出峪里公社。
1985年,公社改鄉。
2006年,撤峪里鄉,併入石井鄉。
2011年,撤鄉建石井鎮。
黑扒村
龍潭溝村
介庄村
西嶺村
王家溝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井鎮地處新安縣北部,東南與北冶鎮相鄰,東北為小浪底水庫,南與青要山鎮毗鄰,西與三門峽市澠池縣南村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191.5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石井鎮地處豫西丘陵山區。地形以山地為主,其中,山地面積佔67%。主要山脈有荊紫山、黛眉山,境內最高峰黛眉山位於峪里村,海拔1347米。

水文

石井鎮境內主要河流為青河,境內長9千米。小浪底水庫鎮區面積1200餘畝。

自然災害

石井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一泥石流、山體滑坡等。

自然資源


石井鎮境內主要礦藏資源有煤炭、鐵、鋁。其中煤炭儲量1000萬噸,鐵儲量4500萬噸,鋁礦石7500萬噸。耕地面積3.05萬畝。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石井鎮轄29個行政村:石井、寺坡山、龍潭溝、拴馬、郭凹、王家溝、太平庄、井溝、南溝、黛眉、安里、印頭、介庄、元古洞、庄頭、山沃、廟上、五頃、東山底、峪里、黑扒、潭上、胡庄、楊家莊、前口、南腰、蓮花、山頭嶺、西嶺,下設29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井鎮轄1個社區、2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井社區。
轄區詳情
石井社區蓮花戰村潭上村前口村
山頭嶺南腰村窨頭村香頭廟村
井溝村元古洞村太平庄村黑扒村
胡庄村山沃村楊家莊村龍潭溝村
寺坡山村五頃村拴馬村介庄村
庄頭村安里村郭凹村西嶺村
黛眉村南溝村東山底村王家溝村
峪里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石井鎮總人口2.9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1.50萬人,佔51.4%;女性1.42萬人,佔48.6%;14歲以下4935人,佔16.9%;15—64歲2175萬人,佔74.5%;65歲以上2515人,佔8.6%。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5.4‰,人口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0.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9人。
2017年末,石井鎮常住人口為25545人。
截至2018年末,石井鎮戶籍人口為2972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石井鎮完成財政總收入1142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從各主要稅種看,營業稅182.72萬元,增值稅511萬元,企業所得稅369萬元,個人所得稅69.2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10.26%、11.36%、9.4%。人均財政收入391元,比上年增長5.4%。
2018年,石井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5個。

農業

2011年,石井鎮完成農業總產值3660萬元,比上年增長5.2%,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8%。
石井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1萬噸,增長36.7%。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6150畝,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850畝。
石井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規模養殖場(戶)達45個,2011年,生產肉類4656噸;禽蛋產量0.1萬噸。牛出欄0.3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生豬出欄3.7萬頭,年末存欄3.1萬頭;羊出欄4.8萬隻,年末存欄10.3萬隻;家禽出欄數54.4萬羽,年末存欄96.8萬羽。
截至2011年末,石井鎮累計造林2.5萬畝,林木覆蓋率85%。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200畝,產量486噸,主要品種有杏、桃。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900台(輛),比上年增長8%。

工業

2011年,石井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986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6%。

商業

2011年末,石井鎮有商業網點6個,職工132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60萬元,比上年增長8.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876萬元,比上年增長8%。

金融業

2011年末,石井鎮有農村信用社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2.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2%;人均儲蓄8600元;各項貸款餘額2.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

文化


特產

石井鎮峪里盛產牛心柿子,鮮果含蛋白質1.36%,脂肪0.75%,果糖5.11%,粗纖維2.08%,水分80.21%,灰分0.65%。除食用外,還有一定的醫藥功能。1980年在全國柿樹評比中,峪里牛心柿樹,被列為優質品種。現有較大柿樹萬餘顆,年產鮮柿40餘萬公斤,可製作柿餅15萬公斤
宋代孔平仲《詠無核柿餅》詩云:“林中有丹果,壓枝一何稠!為柿已軟美,嗟爾骨亦柔。風霜變顏色,雨露如膏油。大哉造化心,干爾何綢繆。荊筐載趨市,價賤良易求。剖心無所有,如口頗相投。為栗外倔強,老者所不收。為棗中亦剛,飼兒戟其喉。眾言咀嚼快,惟爾無所憂。排羅置前列,園熟當高秋。”峪里柿餅當之無愧。其個大,七八個一公斤;餅體綿軟,柿霜分泌多,糖分高,味甘甜;無核或少核,耐貯藏。暢銷於陝、甘和兩廣、江浙等地
萬山湖朝天椒是新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產業,全縣共完成朝天椒種植面積3.16萬畝,平均畝產200.6公斤,總產630萬公斤,總產值6930萬元。
新安縣石井鎮介庄大黃杏,產‌‌自風景秀麗、碧波蕩漾的黃河新安萬山湖,因地理位置特殊,遠離污染,加上精施農家肥,科學管理,造就了:聚千山之靈氣,納萬水之精華:的特優品質,它突出的特點是,個大如雞卵色鮮如金,味美如蜜的超凡特點,實為杏中之精品。介庄大杏含蔗糖、果酸、維生素C、果膠、及鐵、鉀、鈣等礦物質,能凈化血液、防病抗病。

交通


境內公路四通八達,(距縣城)向南42公里與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相通,距洛陽機場80公里,246省道新峪路貫穿南北,鎮道村村通、組組通形成網路。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石井鎮有中心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20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11所,在校生2793人,專任教師16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8%;中學1所,在校生2350人,專任教師1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5%,小升初升學率85%,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1256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256萬元。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石井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26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2人,經營管理人才36人,技能人才24人,農村實用人才44人。

文體事業

2011年,石井鎮有鎮文化站1個,各類圖書室11個;文化大院19個,容納人數3200人。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網路180千米,覆蓋人口2.9萬人。
2011年末,石井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11個村民委員會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石井鎮有各級各類衛生醫療機構18家;病床240張。專業衛生人員12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120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8/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6%。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8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8萬人,參合率85%;孕產婦死亡率1.5/10萬。

社會保障

2011年,石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3戶,人數110人,支出31.68萬元,月人均補助240元,比上年增長1.5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94戶,人數1430人,支出188.76萬元,月人均補助110元,比上年增長1.5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支出12.09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6人,支出7.39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醫療救助36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8人次,共支出51.36萬元,比上年增長5%;農村臨時救濟62人次,支出1.92萬元,比上年增長4%。孤兒救助21人,救助面達到98%。

環境保護

2011年,石井鎮境內有大型環保設施1座,日污水處理能力300噸以上。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石井鎮有供水管網2條,長度6千米。城市排水管網2條,長度8千米,居民自來水覆蓋率達到86%。
供電
2011年末,石井鎮有供電站1座,高壓線路1條,長度15千米,入戶率達到98%。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石井鎮有園林3處,面積12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83.3%。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石井鎮有郵政所1個,電信服務代辦機構3個,通郵里程達到150千米。覆蓋面達到100%。

旅遊


龍潭大峽谷

石井鎮[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
石井鎮[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也是十三朝古都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岩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也是洛陽第五家國家AAAAA級景區。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谷內關峽相望,潭瀑聯珠,壁立萬仞,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瓮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人間少有,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水畫廊”等美名。另有同名景區:遼寧龍潭大峽谷景區。

荊紫山

石井鎮[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
石井鎮[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
距新安縣北56公里,山勢沿黃河南岸東西走向,西起新安和澠池交界處之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東至蓮花寨(戰)山,綿延六七十公里。其主峰為荊紫山,海拔829米。山勢陡峭挺拔,上下7.5公里,有盤道可以攀登。山多荊樹,紫花漫山得名。古傳其北麓產金,故又名金子山。《山海經》稱敖岸山。山頂有玉皇閣,為八角亭式建築,並有明正德五年《重建玉皇廟記》碑一通。其北山樑高處傳為黃帝祭天的小天壇。其東側下有真武堂遺址及殘碑六通,系明代重修殿堂碑記。南山腳建有通仙觀,俗稱荊山廟,為宋元時所建。有殿宇數間及殘碑五通。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有廟會。登上山頂,放眼四望,可目窮千里,豫西、晉南,蒼山如海,滾滾黃河如長龍巨蟒,由萬山叢中狂奔而來,旋又盤谷穿峽翻騰而去,足使人胸懷豁明,豪情倍增。峰巒絕壁間嵐靄蒸騰,“孤峰獨秀,晴嵐圍翠”,列“荊紫生嵐”為新安八景之一。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入選河南省第一批“美麗小鎮”名單。
2020年8月,石井鎮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