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漢語漢字
的,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de、dí、dì、dī,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隸書、楷書作從白、勺聲,是“旳”所分化出來的字。“旳”字,《說文解字》解釋為“明”,而日光明亮就白,故俗體字改成從白。“的”字基本含義為真實,實在,如:的確;引申含義為用在詞或片語后表明形容詞性,如:美麗的。
在現代漢語中,“的”字多用作結構助詞,使用頻率居所有漢字之首。
“的”字始見於篆文,原本作“旳”,演變過程如下圖:
的字演變過程
拼音 |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詞 | 例句 |
de | 助詞 | 用在定語后,表示詞與詞或短語之間的修飾關係 | 紅色的氣球;小小的進步 | ||
用在定語后,表示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的領屬關係 | 中國的水稻;農民生活的提高 | ||||
附著在詞或短語之後,構成“的”字結構,代替所指的人或物 | 賣菜的;吃的 | ||||
的”字前後用相同的動詞、形容詞等,連用這樣的結構,表示有這樣的,有那樣的 | 推的推,拉的拉 | ||||
用在謂語動詞後面,強調這動作的施事者或時間、地點、方式等 | 誰買的書;他是昨天進的城;我是在預售處訂的票 | ||||
用在兩個同類的詞或片語之後,表示“等等、之類”的意思 | 破銅爛鐵的,他撿來一大筐 | ||||
用在陳述句的末尾,表示肯定的語氣 | 這件事兒我是知道的 | ||||
用在兩個數量詞中間,表示相乘 | 這間房子是五米的三米,合十五平方米 | ||||
用在兩個數量詞中間,表示相加 | 兩個的三個,一共五個 | ||||
同“得”( de),後面帶補語 | 那知進了園門,園子里已經坐的滿滿的了。——《老殘遊記》 | ||||
同“地”( de)。用在狀語后,表示狀語和中心詞之間的修飾關係 | |||||
dí | 副詞 | 確實;實在 | really;indeed | 的覺;的是 | 不因霜葉辭林去,的當山翁未覺秋。——北宋·秦觀《淮海集》 |
必定;一定 | certainly | 的決;的的 | |||
形容詞 | 確實的、可靠的 | 的保;的款 | |||
dì | 鮮明的樣子 | bright | 朱唇的其若丹。——戰國楚· 宋玉《神女賦》 | ||
名詞 | 箭靶的中心目標 | centre of target for archery | 眾矢之的;有的放矢 | ||
dī | 的士(小型載客出租汽車) | taxi | 打的;面的 |
明也。從日,勺聲。《易》曰:“為旳顙。”都歴切。
說文解字注
明也。旳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漢《魯峻碑》曰:永傳啻齡,㬇矣旳旳。引伸為䠶旳。
從日,勺聲。都歷切。古音在二部。《詩》:發彼有勺。叚勺為旳字。
《易》曰:為旳顙。《說卦傳》文:旳顙,白顚也。馬部又有馰篆,雲馬白頟也。引易馬馰顙,疑馰後出非古。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丁歷切,丁入聲。《說文》明也。《徐曰》光的然也。《博雅》白也。《玉篇》遠也,明見也。《中庸》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注》表見也。《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皓齒粲爛,宜笑的皪。《注》鮮明貌。《書·徐陵傳》的的宵烽。
又《增韻》實也。《魏志·崔林傳》各國遺子來朝,林恐或非真的。《南齊書禮志》泛之為言,無的之辭。《宋史·歐陽修傳》的的有表證。
又《正韻》端的也。
又指的要處也。
又《玉篇》射質也。《正韻》射侯之中。《前漢·鼂錯傳》矢道同的。《注》射之准臬也。《荀子·勸學篇》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注》質,射侯也。的,正鵠也。
又平的,縣名。《前漢·地理志》屬靑州。
又婦人面飾曰的。《王粲神女賦》施華的兮結羽儀。《仙經》鮑姑以艾灼龍女額,後人效之,謂之龍的。《集韻》作。
又蓮子曰的。《爾雅·釋草》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注》的,蓮中子也。《集韻》通作菂。
又馬名。《易·說卦》其於馬也為的顙。《注》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爾雅·釋畜》作馰。
又《集韻》胡了切,音皛。亦蓮子也。
又葉丁葯切,當入聲。《詩·小雅》發彼有的,以祈爾爵。《傳》發,發矢。的,質也。
又葉之若切,音灼。《潘岳·芙蓉賦》丹輝拂紅,飛須的。斐披赩赫,散煥熠爚。
又楊愼曰:的,音灼。婦人以點飾額也。《史記·五宗世家程姬注》的,以丹注面,婦人有月事,妨於進御,難於自言,故點的以見。
按《釋名》以丹注面曰勺。勺,灼也。謂有月事者注面,灼然為識,是的、勺同為一字。《說文》本作的。《類篇》或作。《音學五書》的字在入聲,則當入葯,音都略切。轉去聲,則當入嘯,音都料切。後人誤音為滴,轉上聲為底。宋人書中凡語助皆作底,無的字。
又今人小的字,亦當作小底。如宋史內班小底,遼史承應小底之類是也。
中國大陸 | 中國台灣 | 中國香港 | 韓國 | 日本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篆書 | 隸書 | 草書 | 楷書 | 行書 |
字形 | 韻書 | 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的 | 廣韻 | 梗 | 入 | 錫 | 端 | 開 | 四 | 全清 | 都歷切 | tiek | |
集韻 | 效 | 上 | 筱 | 匣 | 開 | 四 | 全濁 | 胡了切 | ɣiɛu | ||
梗 | 入 | 錫 | 端 | 開 | 四 | 全清 | 丁歷切 | tɛk | |||
韻略 | 入 | 錫 | 丁歷切 | ||||||||
增韻 | 入 | 錫 | 丁歷切 | ||||||||
中原 | 入上 | 齊微 | 端 | 全清 | ti | ||||||
中州 | 入作上聲 | 齊微 | 葉底 | ||||||||
洪武 | 入 | 陌 | 端 | 都 | 全清 | 丁歷切 | tiək |
上古音
字頭 | 聲符 | 韻部 | 對應廣韻小韻 | 擬音 |
---|---|---|---|---|
的 | 勺 | 葯 | 的 | pleːwɢ |
廣韻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廣韻目次 | 高本漢 | 王力 | 李榮 | 邵榮芬 | 鄭張尚芳 | 潘悟雲 | 蒲立本 | 推導現代漢語 | 古韻羅馬字 | 有女羅馬字 | 註解 |
---|---|---|---|---|---|---|---|---|---|---|---|---|---|---|---|---|---|---|---|---|---|---|
的 | 的 | 都歷 | 端 | 錫開 | 錫 | 入聲 | 四等 | 開口 | 青 | 梗 | 入二十三錫 | tiek | tiek | tek | tɛk | tek | tek | tɛjk | di | tek | tek | 指的又明也≆說文作旳都歷切二十六 |
蒙古字韻
字頭 | 八思巴字 | 音譯 | 擬音 | 聲調 |
---|---|---|---|---|
的 | ꡊꡞ | di | ti | 入聲 |
中原音韻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四呼 | 寧繼福 |
---|---|---|---|---|---|---|---|
的 | 的 | 端 | 齊微齊 | 齊微 | 入聲作上聲 | 齊齒呼 | ti |
洪武正韻箋
字頭 | 小韻 | 反切 | 韻目 | 韻部 | 聲調 |
---|---|---|---|---|---|
的 | 灼 | 職略 | 六葯 | 陽 | 入聲 |
的 | 的 | 丁歷 | 七陌 | 庚 | 入聲 |
分韻撮要
字頭 | 小韻 | 聲母 | 韻母 | 韻部 | 聲調 | 註解 |
---|---|---|---|---|---|---|
的 | 的 | 端 | 益 | 第七英影應益 | 陰入 | 明也確准也射箭中的 |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備註 |
先秦 | 高本漢系統 | t | iok | ||
先秦 | 王力系統 | 葯 | t | iauk | |
先秦 | 董同和系統 | 宵 | t | iɔk | |
先秦 | 周法高系統 | 葯 | t | eawk | |
先秦 | 李方桂系統 | 宵 | t | iakw | |
兩漢 | 西漢 | 葯 | |||
兩漢 | 東漢 | 葯 |
中古音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魏 | 葯 | iak | ||
晉 | 葯 | iak | ||
隋唐 | 擬音/高本漢系統 | t | iek |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t | iek | |
隋唐 | 擬音/董同和系統 | t | iek | |
隋唐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t | iɛk | |
隋唐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t | iek | |
隋唐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t | iek |
有的、目的、怎的、小的、的確、破的、標的、鵠的、的當。
有的放矢、一語中的、無的放矢、眾矢之的、一語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