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洋鎮

天門市轄鎮

麻洋鎮,隸屬天門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南部,漢江北岸。地處天門東南,南與仙桃隔江相望,北與沉湖依水相連;常住人口53327人(2017年)。轄1個居委會、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麻洋潭,距市區26千米。

麻洋鎮下轄3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3327人(2017年),版圖面積73k㎡,其中鎮區面積4k㎡。隨著天仙一級公路、漢宜高速鐵路穿境而過,交通條件改善,區位優勢明顯,東至天門火車南站、仙桃市區,西至天門市區、隨岳高速、武荊高速,均在30分鐘車程內。

概況


天門市轄鎮。位於市境東南部,漢江北岸。常住人口48023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3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麻洋潭,距市區26千米。

歷史沿革


麻洋鎮
麻洋鎮
麻洋,古稱馬躍潭,因三國時期關羽策馬飛躍深潭而得名,麻洋鎮地處天門市東南部,南瀕漢水,北依沉湖,全鎮國土總面積73平方公里,。區域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土地肥沃,可謂“魚米之鄉”。憑藉漢江黃金水道曾商賈雲集,天門市轄鎮。1949年為天門縣第五區,1956年改生產指導小組,1958年改先鋒公社,1959年改麻洋公社,1961年復區,1987年建麻洋鎮。位於市境南部,漢江北岸,距市區26公里。人口5.6萬人。濱江有碼頭。
麻洋鎮,一直為天門(競陵)下轄的一個區(鎮)級機構。曾轄彭市鎮的臨江公社和多祥鎮的全境及沉湖部分地域。1987年10月,經天門市政府批准為麻洋鎮。轄佛嶺、麻洋、茅湖三個管理區(片)和馬躍潭社區居委會。2005年,麻洋鎮有34個行政村,一個社區居委會。227個村民小組。有漢族、滿族、朝鮮族等三個民族,總人口5467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900人。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總戶數11604戶,其中非農業戶704戶。總面積73平方公里,摺合109500市畝,其中耕地面積51808市畝。
1949年為天門縣第五區,1956年改生產指導小組,1958年改先鋒公社,1959年改麻洋公社,1961年改區,1987年建麻洋鎮。1996年,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轄徐廟、九灣、合豐、馬廟、謝越、麻洋、查李、方灣、鶴江、何家口、梁塔、曾菱、五朝、丁楊、白橋、七屋、邱灣、十屋、四屋、張橋、茅湖、郭湖、邊湖、全勝、鹿角嶺、全紅、新河嶺、沙河、突飛、五愛、佛嶺、勤儉、東潭、徐堖34個行政村和馬躍潭居委會。2004年,鎮政府駐麻洋潭,人口59854人,面積73平方千米,轄麻洋1個居委會和全勝、鹿角嶺、全紅、新河嶺、沙河、突飛、五愛、佛嶺、勤儉、東潭、鶴江、方灣、查李、麻洋、謝越、徐廟、九灣、合力、馬廟、何家口、梁塔、五朝、丁楊、白橋、七屋、鄒灣、十屋、四屋、張橋、徐堖、茅湖、郭湖、邊湖、曾菱3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麻洋鎮地處天門市南部,素有“外國麻洋潭”之稱。南臨漢江,漢江經麻洋境地8520米,北靠天仙一級公路,天仙一級公路在麻洋過境8個村,5600米。永遠抽不幹的天星潭,神話傳說的娘娘橋就在麻洋境內。麻洋屬天門市的濱湖地區,糧棉兼作。
位於江漢平原,地處天門東南的濱江強鎮──麻洋,南與仙桃隔江相望,北與沉湖依水相連,西通荊州,東至武漢100公里。全鎮轄3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57647人,版圖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鎮區總面積擴展至4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麻洋鎮(34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
轄徐廟、九灣、合豐、馬廟、謝越、麻洋、查李、方灣、鶴江、何家口、梁塔、曾菱、五朝、丁楊、白橋、七屋、邱灣、十屋、四屋、張橋、茅湖、郭湖、邊湖、全勝、鹿角嶺、全紅、新河嶺、沙河、突飛、五愛、伏嶺、勤儉、東潭、徐腦34個村委會和馬躍潭居委會。工業有農機、羽絨服裝、加工等。農業主產水稻,棉花。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6110:
~001 121麻洋居委會~201 220全勝村~202 220鹿角嶺村~203 220全紅村~204 220新河村~205 220沙河村~206 220突飛村~207 220五愛村
~208 220伏嶺村~209 220勤儉村~210 220東潭村~211 122鶴江村~212 122方灣村~213 122查李村~214 122麻洋村~215 122謝月村
~216 220徐廟村~217 220九灣村~218 220合力村~219 122馬廟村~220 122何口村~221 122梁塔村~222 220曾菱村~223 220五朝村
~224 220丁陽村~225 220白橋村~226 220七屋村~227 220邱灣村~228 220十屋村~229 220四屋村~230 220張橋村~231 220徐腦村
~232 220茅湖村~233 220郭湖村~234 220邊湖村

經濟


近年來,麻洋鎮委、鎮政府帶領全鎮人民招商求發展、引資搞建設、結構抓調整、全力保穩定,全鎮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區位優勢明顯:麻洋古稱馬躍潭,因三國時期關羽策馬飛躍深潭而得名,早年憑藉漢江黃金水道曾商賈雲集,素有“小漢口”之美稱。如今,通村通組公路縱橫交錯、天仙一級公路穿境而過、滬蓉高速鐵路橫卧沃野,更是讓麻洋的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產業特色突出:科學謀划“三沿戰略”,著力打造特色強鎮,沿漢江形成蔬菜、水果基地;沿公路形成優質糧、棉、油基地;沿沉湖形成特種養殖、水產基地。
投資環境優美:推進城鎮建設,街道全部硬化、城鎮功能提升、人居環境優美,城區形成“一園兩縱三橫四區”新格局;建設經濟小區,客商爭相入駐,天仙公路沿線成為投資者創業的黃金寶地。一個產業集聚、靚麗宜居、充滿活力、富有魅力的新型城鎮閃耀在漢江之濱!

社會


基礎設施

正在建設中的滬漢蓉鐵路穿境而過,過境達8004米,縱橫交錯的公路網路,區位優勢凸顯。天仙公路過境。漢江黃金水道沿著鎮而過。
沿漢江畜禽、地膜花生、大棚蔬菜基地,沿天仙公路糧棉油基地,沿沉湖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形成了農業特色靚麗的風景線;服裝、裝潢、傳統工藝等行業勞務大軍遍及大江南北,化工、建材、食品加工業發展迅速,郵政、電力、通信信息進入快速通道,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文教衛事業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