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鱈科

鼠尾鱈科

鼠徠尾鱈科為輻鰭魚綱鱈形目的其中一科。

動物介紹


鼠尾鱈科
Nezumia bairdii
Nezumia bairdii
Macrouridae
分類地位: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輻鰭魚亞綱 Actinopterygii 鱈形目 Gadiformes
形態特徵:體延長,尾部漸細窄,末端幾呈絲狀。頭大,頭部黏液腔發達。吻常突出,大多數種類的吻部布滿堅硬的稜鱗。口端位、次端位或下位。通常有頦須。眼一般較大。兩頜有齒,齶骨無齒。鰓裂寬大;鰓膜在喉峽部相連或不連合;無擬鰓,鰓被架6-8,鰓耙短小或退化。大多數種類鱗上有刺;具側線。發光器有或無。背鰭兩個,第一背鰭短而高,具硬棘II,軟條7-14;第二背鰭基底長,延伸至尾部而與臀鰭相連;胸鰭胸位或近喉位,軟條5-17,通常外側鰭條常延長;無尾鰭(顳孔鱈屬 Trachyrincus除外)。全世界計分4亞科,包括底尾鱈亞科(Bathygadinae)2屬12種、擬鼠尾鱈亞科(Macrouroidinae)2屬2種、顳孔鱈亞科(Trachyrincinae)2屬6種及鼠尾鱈亞科(Macrourinae)約21屬,至少320種以上,且新種逐漸被發現中(Nelson, 2006)。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大陸棚深水域底棲中大型魚類,大多數種類之棲息深度在200- 2000米海域間,少數則可在2000-6000米深海中發現。常用尖硬的鼻吻部掘開海床砂泥底質,以尋找小型底棲動物、小型魚類或頭足類等為食。本科魚類的口均開於頭下面,在索餌時,須突出其嘴,因而前上頜骨前端的柄狀突起變長,而且其凹陷也深。繁殖季主要在冬末春初,於深海底床產卵,卵為浮性卵漂浮至海面上,孵化后之仔稚魚生活在躍溫層(thermocline),幼魚則隨著成長漸降入深海底部(Marshall,1973),除少數種類之大型個體可供食用外,大部份均於捕獲后充作下雜魚來餵食養殖魚類。
鼠尾鱈科分類(37屬)
壯鱈屬 Albatrossia
底尾鱈屬 Bathygadus
腔吻鱈屬 Caelorinchus
鯨尾鱈屬 Cetonurus
鞭毛鱈屬 Chalinura
突吻鱈屬 Coryphaenoides
青長尾鱈屬 Cynomacrurus
蝟鱈屬 Echinomacrurus
鼠鱈屬 Gadomus
單長尾鱈屬 Haplomacrourus
膜首鱈屬 Hymenocephalus
膜鱈屬 Hymenogadus
舌巨尾鱈屬 Hyomacrourus
異鱗吻鱈屬 Idiolophorynchus
舟尾鱈屬 Kumba
庫隆長尾鱈屬 Kuronezumia
紋腹鱈屬 Lepidorhynchus
光尾鱈屬 Lionurus
梭鱈屬 Lucigadus
卵頭鱈屬 Macrouroides
長尾鱈屬 Macrourus
細尾鱈屬 Macruroplus
軟首鱈屬 Malacocephalus
愚首鱈屬 Mataeocephalus
徠嵴首長尾鱈屬 Mesobius
線尾鱈屬 Nematonurus
奈氏鱈屬 Nezumia
長鰭鱈屬 Odontomacrurus
擬櫛尾鱈屬 Pseudocetonurus
擬奈氏鱈屬 Pseudonezumia
短吻長尾鱈屬 Sphagemacrurus
卵首鱈屬 Squalogadus
粗尾鱈屬 Trachonurus
凹腹鱈屬 Ventrifos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