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相塔

廣東省龍川縣古建築

正相塔,又名仙塔,是坐落在廣東省的一座“老塔”。因塔下古寺稱“正相寺”,故以寺名名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邑人徐琛偶拾塔的墜磚一塊,磚上印有“開元三年”四個字,故又名為“開元塔”。

外觀形狀


正相塔
正相塔
俗稱老塔,坐落在廣東省龍川縣佗城鎮西南郊一公里的小山上。以其下的古寺寓居過宋朝名相吳潛,取名正相寺,塔名亦因之。
相傳有萬遊仙見此地山清水秀,宜建浮屠,便使“仙法”喝令山神、土地一夜間成塔,故又曰:“仙塔”。
塔身高十餘丈,逐層收斂,每層辟門,遊客可扶梯迴旋而上,直達頂層,鳥瞰佗城全景,遠眺大江,煙樹帆影,水天一色,氣象萬千。
據清邑人徐景所撰的《正相寺碑記》中稱:“康熙五十三年,正相塔偶墜塔磚,磚上鐫有‘開元三年'四字”。由此確認此塔建於唐玄宗開元三年(公元七一五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是全省最古老的建築物之一。從塔的整個造型來看,具有唐、宋古塔的建築風格。
一九六0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
正相塔為磚結構,平面六角形,七層,樓閣式,高32.2米。全塔用青磚砌築,塔基坐北朝南,塔身半腰以搛柱分隔成雙抄斗栱,栱上為方形磚雕,飛檐用牙磚迭澀出檐。二層以上作假平座,每層對應辟門;塔內有階梯可達頂層。全塔以紅、白相間,古香古色。
1959年、1980年和1985年分別進行過修葺。

民間傳說


佗城傳說:仙女造了正相塔
1957年前的正相塔
1957年前的正相塔
在佗城西邊約1.5公裡外一山岡上,有一座始建於唐朝開元年(公元716年)的正相塔。塔六角七層,斗拱檐平座,空心,高32米多,用35、15、5.5厘米的火磚拌以黃泥灰漿砌成,歷代沿稱為仙塔。因塔下建有正相寺,故又名正相塔。因建塔時間久遠,當地群眾又喜歡稱它為老塔。
正相寺建築古樸典雅,柱樑鏤鳳雕龍。寺內正堂觀音娘娘塑像表情慈祥莊重,穿著盛裝。其兩旁站立著八大金剛,其它各室還有各類表情姿態各異的菩薩。該寺大門兩邊銘刻一副對聯:山高水自長,塔老寺同古。
古寺內整天香燭高燒,青煙繚繞。尤其是逢年過年,求籤拜神者更是絡繹不絕。
寺外青松綠竹疊翠,風吹松濤陣陣,給正相寺增添幾分神秘色彩。
可惜,文革時期,正相寺被嚴重破壞,只留下殘牆斷壁。
從東江河水裡看倒影,正相塔是無頂的。
民間傳說,正相塔乃神仙所造。在遠古時代,某一天夜裡,玉帝放下一群仙女,到佗城西邊的東江岸邊一座山岡上建造一座塔。她們為了在天亮前造好這塔好趕回天上,就同心協力,不停歇地挑磚擔泥漿,一層一層地往上砌,誰都不惜力不偷懶。可仙女也不是鐵打的,她們累得精疲力竭,又肚飢口乾。天還未亮,夜也難盡,這怎麼辦,難道要幹得斷了氣不成?此時她們中有人想出個妙計:學雞叫。這樣雞一叫:“喔喔喔……”一呼百應,四面八方的雞都叫起來了。在雞叫聲中,這群仙女就騰雲駕霧飛回天上去了。就這樣,雖然塔的七層規模造起來了,可塔頂上面卻開著個大口沒有塔頂。
因為是仙女造的塔,這塔是最安全的。多少冬去春來,不足一米寬的塔檐多少人一層層走上去,一步步走下來,從來沒人跌傷過;還有人們掘取塔磚拿回家中砌於爐灶之上,以求六畜興旺。也有人取磚粉服用以求身體安康。
長年累月,塔底層的磚被挖去甚多,加上風吹雨打,塔身到處裂痕,塔頂因無蓋掩,雜草叢生,鴉雀築窩,岌岌可危,令人望而生畏。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這一古老文物,省政府於1957年撥款進行重修,歷時兩年才修葺一新。
佗城不久將成為旅遊勝地,到時,遊客到佗城旅遊別忘了去登正相塔。登上塔頂可見東江帆影片片,廣梅汕鐵路長龍呼嘯飛過,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