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態經濟學
農業生態經濟學
農業生態經濟學,英文名稱agroecological economics ,是現代農業生態科學與農業經濟科學相互 融合而產生的新型邊緣學科,主要研究農業經濟系統中經濟再生產的作用機制和運動規律。
農業生態經濟學 英文名稱:agroecological economics ,研究農業經濟系統中經濟再生產的作用機制和運動規律, 探索提高農村生產力的途徑, 並用於具體指導農業經濟發展的學科。是現代農業生態科學與農業經濟科學相互 融合而產生的新型邊緣學科。
50年代以來,世界人口 增長、環境污染、食物問題、資源和能源問題日益 突出。美國經濟學家鮑爾丁(K.Bowlding)於60年代 提出建立生態經濟學;1972年英國生態學家戈德史 密斯(E.Goldsmith)發表了《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經濟 學》的論文。同一時期,由多國著名學者組成的學術 團體“羅馬俱樂部”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出了生態學應 成為擴大的經濟學的基礎的見解;蘇聯出版了《生態經 濟學概論》、《生態經濟的管理》、《生態經濟學的方法》 等專著。 1971年美國密蘇里大學的教授阿布拉齊(W.A卜 brecht)提出了生態農業思想;1972年召開的聯合國 人類環境會議提出了社會、經濟的“生態發展”戰略;1 974 年,美國出版了生態學家赫欽遜(G.E.Huchingson) 等人的論文集《生物圈》。其中提出了農業生產是生物 圈中物質能量循環、轉下掃丈程的農業生態經濟觀點;1981 年,英國環境科學家華盛頓(M.K.washington)發 表的《農業與環境》一書,深化了生態農業思想,把種 植業、放牧業、飼養業、自然資源保護、家庭小型產 品加工和產品銷售、美化環境等看成一個農業生態經 濟系統,並從宏觀上論證了生態農業的戰略意義。
農業生態經濟學的一般原理有:農業生物種群的 主體配置原理;農業生物種群對於物質、能量的自然 轉化率與勞動消耗的反比關係原理;農業生態經濟系 統各要素的定量按比例組合原理;生態系統物質、能 量的閉路循環(自我維持)與開放的經濟系統相統一原 理及系統自我維持與外來(環境)能量衝擊相結合原理 等 農業生態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農業生態系統與農 業經濟系統相融合的、具有複雜結構和功能的農業生 態經濟系統。
其基本任務是揭示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內 部的矛盾及其發展演替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建立高效、低耗、優質、高產和無污染的農業生態經濟系 統;從宏觀與微觀的結合上,實現農業生態經濟系統 內部及其與國民經濟環境之間,在物流、能流和資金 流上的生態經濟良性循環。為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和 協調發展提供堅實的農業生態經濟依據。
農業生態經濟學研究的基本內容是:
①理論方面。包括農業生態 經濟發展戰略的理論與對策;農業生態系統、技術系 統和經濟系統三者間的關係及其在農業再生產過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生態平衡與經濟平衡、生態規律與經 濟規律、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及其各自在農業經濟發 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農業生態經濟系統結構、功能及 其與農業生態經濟生產力的理論及相互關係;農業的 生態經濟生產觀、生態經濟價值觀及生態經濟需求觀 的理論;生態系統的自然物流、能流與經濟物流、能 流之間的相互轉化及其與價值流增值關係的理論;經 濟體制、市場性質或模式、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農產 品比價以及政策、方針、法規等對生態平衡的影響等。
②應用方面,包括制定符合生態經濟規律的計劃、政 策法令及制定並實施生態經濟規劃和方案:按生態經 濟原理設計、推廣一生態農業模式;按各種不同農業 生態系統類型選擇農業技術,按生態經濟原理劃分生 態經濟區,併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對農業企業實施生態 管理,並防止和治理環境污染按生態經濟綜合指標體系 評價以上各方面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