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盧戰記
古羅馬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創作的報告文學
《高盧戰記》是古羅馬伽尤斯·尤利烏斯·凱撒創作的報告文學,是他對自己功業所做的看似“平實”的記錄,發表於公元前51年。
凱撒的《高盧戰記》分為8卷,其中前7卷都是凱撒執筆,記敘了公元前52年秋之前的歷史,凱撒的一位副將希爾提烏斯(Hirtius)曾為此書續寫了第八卷,把戰爭敘述到公元前50年。
《高盧戰記》作為凱撒個人作戰心得的結晶。從戰記敘述時間結構上,分別記述了凱撒對厄爾維幾人的戰爭,凱撒在高盧的外交活動,對日耳曼人的戰爭,列顛對比爾及人的戰爭,對文內幾人的海戰和對日耳曼人的報復,凱撒入侵不鎮壓高盧大叛亂和阿來西亞之戰。
對厄爾維幾人的戰爭。公元前58年凱撒同厄爾維幾人之間爆發的第一次戰爭是阿拉河之戰。阿拉河流經愛杜依和塞廣尼居住地,注入羅唐納斯河,因為水流並不湍急,所以厄爾維幾人打算涉險過河。根據偵察人員的報告,厄爾維幾人的部隊四分之三已完全渡過,大約還有四分之一留在阿拉河這邊,凱撒立刻率領羅馬軍團直撲尚未渡河的敵人,並消滅其中大部,其餘的敵人都四散逃走,躲到最近的森林裡去。首戰勝利后,為了徹底殲滅厄爾維幾人的主力,凱撒迅速渡過阿拉河,追擊厄爾維幾人。凱撒並不急於同敵人決戰,而是採取尾隨戰術,伺機殲滅敵人。當厄爾維幾人運動到別布拉克德城之後,凱撒發現了戰機。別布拉克德城四面環山,凱撒利用山地地形,迅速搶佔制高點,堵住敵人的出路,然後集中優勢兵力圍殲敵人的主力。經過激烈的廝殺之後,厄爾維幾人在羅馬人的打擊之下死傷慘重,向一座小山逃去。凱撒布置羅馬軍隊一面繼續追擊厄爾維幾人,另一面抵抗厄爾維幾人的盟軍一一波依人和都林忌人。經過慘烈的戰鬥之後,最終羅馬軍隊殲滅了厄爾維幾人的主力。厄爾維幾人不得不派人求降,“他們在路上遇到凱撒,投身在他腳下,含著眼淚低身下氣地懇求講和。”在交出人質和武器之後,凱撒接受了他們的投降。戰勝之後凱撒並沒有對厄爾維幾人採取民族滅絕政策,而是採取了寬容的策略。凱撒命令厄爾維幾人和他們的盟友都林忌人、拉多比契人都回到原來住地,並命令阿羅布洛及斯人向厄爾維幾人提供糧食救濟,穩定其殘部。
凱撒在高盧的外交活動。厄爾維幾之役后,全高盧的使者都趕來向凱撒道賀。他們認識到厄爾維幾之役給高盧人帶來好處,因為厄爾維幾人遷移的目的在於向全高盧發動戰爭,建立霸權。因此,高盧各部在這場戰爭之後都約定在羅馬領導下召開高盧大會。愛杜依人首領狄維契巴阿古斯在高盧大會上向凱撒報告了北高盧的危機一一阿里奧維司都斯率領的日耳曼人的入侵。全部高盧使者在凱撒面前痛哭流涕,哀求凱撒出兵。鑒於第一,愛杜依人是羅馬的盟友,現在他們受到日耳曼人的奴役,這對羅馬來說是一種恥辱。第二,如果放任日耳曼人大批地湧入高盧,會對羅馬在高盧的利益產生威脅。第三,阿里奧維斯都斯那種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的態度也令凱撒難以忍受。所以,凱撒決定干預此事。於是凱撒派遣使者到阿里奧維司都斯那裡進行斡旋,而阿里奧維司都斯卻以高盧戰勝者的名義,要求同羅馬平分高盧的統治權。並誓言決不歸還愛杜依人的人質,還威脅凱撒說,“凱撒只要願意,盡可一試,領教一下戰無不勝的日耳曼人一一武藝嫻熟,十四年沒在屋子裡住過的日耳曼人,憑他們的勇敢,能幹出點什麼樣的事業來。”
對日耳曼人的戰爭。外交斡旋失敗后,凱撒決定迅速採取行動,率軍進攻阿里奧維司都斯。凱撒首先搶佔了阿里奧維司都斯正在進軍的塞廣尼人最大的市鎮維松幾阿。此時,凱撒軍中卻出現了對日耳曼人的恐懼情緒,凱撒通過勸說和鼓勵穩住了軍心,消除了羅馬人對日耳曼的恐懼感,增強了士兵的信心。凱撒在戰前再次提出商談的請求,談判未果,阿里奧維司都斯的騎兵卻突然向凱撒發動襲擊。凱撒認為會談已經沒有必要,嚴陣以待。但阿里奧維司都斯拒不出戰,企圖跟羅馬軍隊打消耗戰。凱撒果斷採取了誘敵上鉤的戰術,除了每日在敵人營前叫陣之外,還在大本營外設置一個人數不多的小營。終於,阿里奧維司都斯出戰。在雙方決戰中,凱撒採用兩翼包抄的戰術,擊敗頑敵,追擊日耳曼人直至萊茵河為止。大部分日耳曼人無法渡河而被殲,少數人包括阿里奧維司都斯逃脫。通過這場戰爭,凱撒沉重地打擊了日耳曼人在高盧的勢力,維護了羅馬人在高盧的優勢,震懾了日耳曼人。“這場戰事的消息傳過萊茵河,已經到達河邊的蘇威皮人聽到后,開始回家”。
對比爾及人的戰爭。趕走阿里奧維司都斯之後,高盧的局勢看似穩定,而內在隱患依然存在。公元前57年,當凱撒的軍隊在內高盧的冬令營體整時,突然傳來消息:整個比爾及人結成聯盟,反對羅馬。主要原因是他們害怕羅馬會征討他們。凱撒一方面迅速進兵,直抵比爾及人邊境,並迅速地與懼怕羅馬的比爾及近鄰雷米人建立聯盟關係。另一方面,又要求愛杜依人(羅馬的盟友)設法吸引和分散比爾及聯軍的力量,他用計謀讓愛杜依人把軍隊開進稗洛瓦契人的領地,迫使稗洛瓦契人同愛杜依人開戰。這樣,既加強了自身力量,又分散了敵人的力量。凱撒率軍在阿克松奈河北側與比爾及人展開了第一次會戰,羅馬人初戰告捷,稗洛瓦契人投降羅馬。三天之後凱撒軍隊在薩比斯河邊同以納爾維人為首的高盧聯軍遭遇。凱撒的先頭部隊剛剛渡過河就遭到了比爾及人的襲擊。敵人同時對羅馬的輻重部隊發起攻擊,使得凱撒軍隊倉促應戰,右翼遭受了沉重的打擊,在危機之中,凱撒親自指揮右翼第十二軍團作戰,“他從后軍的一個兵士手中搶過了一面盾一一因為他自己來的時候沒有帶一一就向陣線的第一列趕去,一面叫著百夫長們的姓名,鼓勵著其他兵士,吩咐他們把連隊標誌移到前面去,連隊與連隊之間拉開,以便更自由地運用劍。他的到來,給士兵們帶來了希望,他們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各人都想在統帥的親眼目睹之下,表現出自己即使身歷險境時還曉勇善戰到何等程度。”在凱撒的身先士卒的鼓舞下,羅馬軍隊奮力殺敵,終於全殲了納爾維部。在薩比斯河之戰後,凱撒又攻佔了阿杜亞都契人要塞,整個比爾及聯軍的主力被完全消滅,外高盧北部的反抗被徹底鎮壓下去。
對文內幾人的海戰和對日耳曼人的報復。公元前56年,外高盧西北部瀕臨大西洋和英吉利海峽的文內幾人發動了叛亂。凱撒對文內幾人的戰爭史羅馬在高盧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海戰。由於天然的原因,文內幾人的戰船由橡木造成,結實堅固,船頭和船尾都比較高,錨用鐵鏈拴牢,船帆是用毛皮或薄革製成,可以抵禦咫風的衝擊。面對文內幾人的海上優勢,凱撒發明了鉤刀戰術。羅馬人在一根長竿上綁縛銳利的鉤刀,先用鉤刀鉤住敵船桂上的繩索,然後用力划動船隻與敵艦分離,敵船上的繩索就會被割斷,船帆也必定落下來,這樣羅馬軍隊的格鬥優勢就發揮出來了,文內幾人找不出更好的對付方法,只能匆匆逃跑。羅馬人趁勢追擊,徹底打敗文內幾人的海上力量。公元前55年,由於受到日耳曼蘇威皮人多年以來的侵擾,日耳曼人中的鳥西彼得族和登克德里族大批渡過了萊茵河,搶佔高盧門奈比人的領上,威脅到高盧邊疆的安全。凱撒用他自己想出來的建造方法在萊茵河上架橋,羅馬軍隊第一次渡過萊茵河,向日耳曼諸部落展示羅馬人的軍事實力。公元前53年,外高盧發生了反抗羅馬統治的叛亂,凱撒鎮壓了此次叛亂,由於日耳曼人曾派軍隊幫助叛軍,凱撒決定出征日耳曼,於是凱撒第二次渡過萊茵河,由於蘇威皮人躲到森林裡企圖伏擊羅馬人,凱撒恐因糧草缺乏、孤軍深入而遭失敗,遂領兵撤回高盧。
凱撒入侵不列顛。公元前55年,凱撒在巡行日耳曼之後,認為高盧和日耳曼的邊界問題得到暫時的緩解,於是決定入侵不列顛,進一步擴大羅馬的疆界。凱撒軍隊在登陸作戰中遭到不列顛戰車陣的頑強阻擊,在付出了一定犧牲的情況下,羅馬軍隊終於成功登陸,由於凱撒運送給養的十八艘大船受到風暴襲擊而被沖毀淹沒,凱撒在擊潰不列顛人之後撤回高盧。公元前54年,在安排好高盧的事情及做好一切準備之後,凱撒第二次入侵不列顛,意外的情況再次出現:風暴將羅馬人的艦隻全部撞壞,給羅馬人造成極大的損失。凱撒急令停止追擊敵人,修理船隻,準備後援。不列顛人吸取了上一次作戰失敗的教訓,首先利用步兵吸引羅馬的騎兵隊,然後排出戰車陣衝擊羅馬的步兵軍團,同時還排出散兵來騷擾羅馬人。不列顛人的這種迅速集結而後又迅速撤離的戰法,讓羅馬人吃盡了苦頭。就這樣,由於無法支撐長時間的消耗戰,凱撒第二次遠征不列顛再次無功而返。總之,凱撒兩次入侵不列顛都未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高盧大叛亂和阿來西亞之戰。公元前53年,高盧再次發生小規模叛亂,凱撒在鎮壓叛亂后,嚴懲了森農內斯人和卡爾弩德斯人,並處決了阿克果。這一事件激起了高盧人普遍的不滿。進而導致高盧大起義的爆發。公元前52年,當凱撒在義大利處理政務時,高盧人趁機發難,掀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抗運動。這場起義的發起人是卡爾弩德斯人,他們首先攻克欽那布姆城,把那裡的羅馬公民全部殺死,進而引起高盧各部紛紛響應。在阿浮爾尼人的貴族維欽及托列克斯的煽動與遊說下,森農內斯人、巴里西人、庇克東內斯人、卡杜爾契人、都農耐斯人、奧來爾契人、雷穆維契斯人、安得斯人以及所有其他毗鄰大洋的各族,都聚集到他的旗下,組成聯軍,掀起了反對羅馬的最大規模的戰爭。凱撒接報之後,經再三考慮決定馬上出兵平叛。戰爭初期,凱撒接連獲得勝利。維欽及托列克斯在遭到幾次失敗之後,採取堅壁清野的作戰方法,跟羅馬軍隊打消耗戰。凱撒在後勤補給極為不利的情況下,窮追猛打,攻佔阿凡歷古姆,進行糧草補給和體整。補給之後,凱撒率領六個軍團進攻及爾哥維亞鎮,由於愛杜依人的反叛,羅馬軍隊遭受了嚴重的挫折,凱撒與副將拉頻弩斯合兵一處,對維欽及托列克斯進行最後的打擊。此後,絕大多數的高盧部落在畢布拉克德召開高盧大會,一致同意由維欽及托列克斯擔任統帥,繼續抵抗羅馬。而此時高盧聯軍已是強弩之末,在同羅馬軍團的會戰中被擊敗,退守到孟杜皮人的城市阿來西亞。阿來西亞之戰是整部《高盧戰記》中最為精彩的一個章節,也是全書的高潮。初戰雙方騎兵衝殺,凱撒果斷派出日耳曼騎兵,擊敗高盧騎兵,維欽及托列克斯戰敗后,閉門不出。凱撒在城外構築防禦工事,嚴密封鎖阿來西亞。高盧各邦在得知維欽及托列克斯在阿來西亞被圍后,組建了一支聯軍,共八千騎兵和二十五萬步兵,馳援阿來西亞。高盧人企圖通過內外夾擊,消滅凱撒的軍隊。羅馬人面臨被兩面夾擊的困境。凱撒臨危不亂,他把全部軍隊分別布置在工事的兩面,進行前後兩面防守,然後命令騎兵出戰。凱撒再次使用日耳曼騎兵,擊潰了高盧人,羅馬軍隊逐漸形勢好轉,開始追趕撤退下去的外圍敵軍,使敵人無法重新集中,從阿來西亞城中出來的人重又退回城中。此後凱撒再次擊退了外圍高盧援軍的進攻。高盧人兩次被打退,損失慘重,於是他們尋找到羅馬軍隊防禦工事的一個薄弱之處,發動絕地偷襲。此役戰線太長,雙方陷入膠著,關鍵時刻,凱撒身先士卒,投入戰鬥。士兵們在凱撒勇敢精神的鼓舞下,奮力拚殺,徹底擊潰高盧人。維欽及托列克斯看到外援基本被殲,敗局已無法挽回,只好向羅馬人投降。這場艱苦的圍困戰最終以羅馬人的勝利告終。至此,高盧戰事基本結束。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卷五 | 卷六 | 卷七 | 卷八 |
人名索引邦 | 部落名索引 | 地名索引 |
歷史背景
高盧戰爭始於公元前58年,由於厄爾維幾人(Helvetii)的大規模遷徙和移民威脅到了羅馬在高盧的利益,凱撒迅速進兵,開始了他在高盧的第一戰,並獲得了初戰的勝利。首戰獲勝后,許多高盧部落歸順凱撒,他們邀請凱撒參加泛高盧會議,在會上凱撒得知日耳曼國王阿里奧維司都斯侵入愛杜伊人(羅馬在高盧的盟友)的領地,於是在這一年愷撤又與阿里奧維司都斯(Arioristus)作戰,將他趕回萊茵河(Rhcnus)東岸,從而確立了羅馬在高盧中部的霸權地位。公元前57-56年,凱撒出兵鎮壓了比爾及(Belgium)人的叛亂,併發兵征討了沿海的文內幾人(Veneti)及其盟邦,征服了整個高盧北部和沿海地區,期間他還派遣副將拉頻弩斯征服了阿奎丹尼(Aquitania)。到公元前56年末,凱撒已經基本上控制了整個高盧地區。此後,他在外圍進行了一些戰鬥,先是趕走因受到蘇威皮人威脅而越過萊茵河的日耳曼族的烏西彼得(Vsipctes)和登克得里人(Tencteri),後來又兩次入侵不列顛(Britannia),兩次渡過萊茵河。公元前52年,爆發了維欽及托列克斯(Vercingelorix)領導的高盧大起義,但在阿來西亞(Alesia)決戰中起義以失敗而告終,鎮壓高盧大起義之後,凱撒基本上鞏固了羅馬在高盧的統治地位。而後的一年時間裡,凱撒鎮壓了各地小規模的叛亂,到公元前51年,高盧戰爭以愷撤徹底征服整個高盧而宣告結束。
創作歷程
《高盧戰記》的寫作時間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定的說法,學者們推測,凱撒是在公元前52一前51年的冬天開始寫作的,這一推斷是建立在凱撒所處的政治環境之上的。此時,凱撒需要通過寫作為自己在高盧發動的戰爭和擴張軍事實力的行為進行辯護。因此,關於《高盧戰記》寫作時間的推測其實是建立在這部著作是進行政治宣傳和為自己辯護的推測之上的。使用這一假設的寫作動機是為了證明假設的寫作日期,反過來使用假設的寫作日期是為了證明假設的寫作動機,因此這一假設儘管合情卻沒有確實的材料來證明。另一種觀點認為,凱撒從公元前58年到前52年,每年寫作一卷,因為他每年都要向元老院彙報工作。
公元前52年一前51年,凱撒面臨的政治形勢相當嚴峻,他在高盧的任期即將結束,由此帶來政治前途的很多不確定因素,同時他的政敵也會利用他在高盧的一些行為伺機攻擊陷害他。據蘇維托尼鳥斯記載,在“三頭同盟”期間,藉助於龐培和克拉蘇的影響,凱撒在國家撥給的軍團之外,又自己組建了幾個軍團,其中還有由高盧人組成的軍團,凱撒用羅馬的方式訓練和裝備這些士兵,並且給他們羅馬公民權。利用這些軍隊,他“不放過任何戰爭借口,不論它是多麼不公正或多麼危險,既向敵對的野蠻民族,也向同盟的民族尋釁,以致有一次元老院命令派一個專門委員會去調查高盧各行省的局勢,有些人甚至建議把凱撒交給敵人。為了獲得羅馬內部的同情與支持,並展示自己在高盧建立的軍事功績,以提高威望,打擊龐培的派系,寫作一部著作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回應國內敵對派系的詆毀,對於凱撒來說,的確是一件必要而有益的工作,因此,認為他在公元前52一前51年寫作《高盧戰記》的說法更加令人信服。
這本書發表於公元前51年。凱撒的一位副帥希爾提烏斯曾為此書續寫了第八卷,把戰爭敘述到公元前50年。
宣揚自己
從凱撒的政治活動以及戰記的寫作特徵來看,凱撒的歷史寫作繼承了羅馬史學的政治傳統。通過《高盧戰記》的寫作,凱撒宣傳了自己的軍事功績,將自己為國家的榮譽征戰的歷史過程展現在羅馬人民面前,其目的在於提高自身的政治威望,把在高盧的軍事成就轉化為登上政治頂峰的強大資本。
在《高盧戰記》敘述的內容中,對於在高盧地區發動的戰爭以及徵兵行為,凱撒始終強調羅馬國家的利益受到威脅。
他在寫作中通過描寫厄爾維幾人的勇敢來突出凱撒自己的英勇,“勇氣”即“榮譽”,即“美德”。他對日耳曼人開戰的理由是日耳曼人侵犯了羅馬在高盧的盟友愛杜伊人,這是對羅馬國家榮譽的挑戰,因此凱撒義不容辭地發動對日耳曼貴族阿里奧維司都斯的戰爭。而鎮壓比爾及人和高盧大起義的戰爭是因為他們反抗羅馬在高盧的統治,反抗羅馬在高盧的霸權。凱撒兩次遠征不列顛更是為羅馬開疆拓上,擴大羅馬霸權,為國家榮譽而戰。
神學思想
神學思想是凱撒在進行高盧戰爭中運用的重要思想武器,它不僅對整個戰爭的發動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借口,同時也對凱撤本人、他所帶領的軍隊以及他的對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首先,對於凱撒本人而言,在戰爭中運用神學思想,可以使他帶領的軍隊打著合理的神明旗號去發動對高盧的戰爭,這對於凱撒來說是極其有益的。首先可以使他做到師出有名,有利於維護自己的聲譽,同時也可以給在羅馬境內的政敵們以有力的回擊。在神學思想的幫助下,他可以帶著合理的盾牌去發動帶有侵略性的戰爭,在被征服地區掠奪了大量的財富,使他有更多的金錢和土地去擴充自己的實力,以致他在政治上更加如魚得水。同時這種神學思想在無形中也使凱撒本人漸漸得到神化,這有利於他進一步鞏固自己在羅馬權力鏈條中的地位,使他向權力中心的寶座又跨進了一大步。
其次,對於凱撒一方的作戰士兵而言,凱撒所運用的神學思想可以減弱甚至消滅官兵內心的侵略意識,因為凱撒的這種神學思想可以增加戰爭的合理性,使士兵們內心毫無侵略感,側門自認為進行戰爭是去完成神明所賦予的使命,反而會更賣力地投入到戰爭中去。另外,這種神學思想可以提升士兵們的勝利信心。士兵們被凱撒灌輸的這種神學思想,由於增加了使命意識、合理意識,使得士兵對於戰爭的結果保持樂觀態度,他們認為這是正義的,同時又得到了神明的庇佑,取得勝利是必然的。
再次,對於凱撒的敵方而言,凱撒所運用的神學思想增加了進行戰爭的合理性及神明授權意識,這或多或少的會給敵方一些心理暗示,首先在心理戰上給敵人重重一擊,告誡對方自己是有神明相助的,讓對方不要自取滅亡。在那個宗教神靈信仰如此繁榮的時代,這種心理攻擊的效果顯得更加明顯。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凱撒的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也使得被侵略地區的人民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這也增加了凱撒征服這些地區的難度。
最後,對整個羅馬帝國的最後形成而言,凱撤的這種神學思想,對加強對官兵的思想控制方面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種對於宗教神靈的信仰會逐漸過渡到對一種宗教文化、一種思想傳統意識的信仰,這種思想上的一致性有利於國內思想的統一,這對加強民眾的思想控制來說是極其有利的。同時,凱撒的這種對神明的尊重以及信仰會為自己贏得宗教地位,在宗教領域會獲得民眾們的一致認可,會為他戴上神明信仰者的帽子,這對於他地位的鞏固、權力的增強以至後來羅馬帝國的建立來說也是有利的。
凱撒在樸素的文風後面想要表達的其實是非常曲折含蓄的心理,他想表明,儘管他在首都的政敵整天在他背後飛短流長,百般中傷他,他卻是義大利北部真正的屏障,正是因為有他像長城般地矗立在北方,才有義大利的繁榮和安寧。儘管他採用了毫不引人注目的風格,但是在字裡行間從來沒有忘記插入一兩句話,而且往往是在關鍵時刻提出這樣的觀點,來表明自己在每一次艱苦卓絕的戰爭轉折點所起的重要作用。看似輕輕地一筆帶過,實際包含了無限深意。
《高盧戰記》敘事詳實精確,文筆清晰簡樸,歷來很得愛好羅馬歷史、拉丁文學和軍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特別因為凱撒是羅馬共和國時代第一個親身深入到外高盧西部和北部、到過不列顛和萊茵河以東的日耳曼地區、親眼目睹過當地的山川形勢和風俗人情的人,給人們留下的是當時的第一手資料。在他以前,雖也有過一些希臘和羅馬作者對這些地方做過一鱗半爪的介紹,但都是些道聽途說得來的,因此,這本書又成為記述這些地區情況的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它對高盧和日耳曼各地區的從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到萌芽狀態國家出現這段時間裡的政治、社會、風俗和宗教等記述,成為人們研究原始社會和民族學的重要依據。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就曾經大量引用過它,他的其他一些論著像《馬爾克》、《論日耳曼人的古代歷史》等,也都把本書當作重要的參考文獻。
《高盧戰記》最能夠體現凱撒的寫作動機和目的的政治性質。除了寫作時間顯示出凱撒的政治意圖之外,《高盧戰記》中的敘述也顯示了作者的用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首推凱撒以第三人稱的方式敘述高盧戰爭。這樣的敘述方式是以局外人的語氣來敘述當事人的行為,不僅給人以客觀公正的印象,而且還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對事件進行有利於自己的評價,以引導讀者的思想。
《高盧戰記》是凱撒的政治前途不明朗的情況之下寫作的,語氣和寫作的風格都比較委婉,因此,也最能體現凱撒的文學才能。
《高盧戰記》是研究羅馬史的重要史料,記載公元前1世紀西歐社會的情況。《高盧戰記》是凱撒存世的重要作品。《高盧戰記》不僅因為凱撒的偉大,也因為自身所具有多方面價值。例如,在文學方面,因《高盧戰記》以拉丁文創作,長久以來被指定為學習拉丁文的範文。在軍事方面,國外學者認為《高盧戰記》是唯一一部作為戰地指揮官詳細記載的古代戰爭,且他的記載勝過其他古代記載。國內學者也指出在凱撒之前,未有人詳細記載過像高盧地區、不列顛地區、日耳曼地區,因此凱撒的《高盧戰記》是近現代史家研究古代日耳曼人和凱爾特重要依據。《高盧戰記》不僅僅提供重要的軍事事件知識,也詳細記載當時在高盧生活的各種各樣的民族情況,所以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古羅馬時期演講家西塞羅:“它們值得最高稱讚,因為它們文風簡樸不事雕琢,直率而優美。它們不需任何演說術修飾,就像不穿衣衫的裸體顯露其天生麗質那樣。在歷史記述體裁中沒有比這種純凈清澈、簡明扼要的敘述更令人滿意了。”
羅馬作家希爾提烏斯(Hirtius):“它們受到所有評論家如此高的讚揚,以致他好像不是為作家們提供了機會,而是剝奪了他們的機會。可我們對它們的讚揚比其他人還要高,因為他們只知道這些戰記被寫得多麼優美,多麼準確;可我們另外還知道,他寫這些戰記寫得多麼不費勁,多麼迅速”。
關於凱撒的著作,也有不同於以上的觀點,“阿西尼烏斯·波里奧就認為,這些《戰記》寫得既不認真又缺乏真實性。因為,關於許多別人做的事,凱撒太輕信他們說的,而關於許多他自己的事,則不是出於有意就是由於記不清而受到篡改。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高盧戰記》任炳湘譯本 | 1979年9月 |
《高盧戰記》顧枝鷹譯本 | 2015年 |
《高盧戰記》崔薏萍、鄭曉村譯本 | 1983年 |
《高盧戰記》段旭蛟譯本 | 1999年10月 |
《高盧戰記》米拉譯本 | 2013年6月 |
《高盧戰記》喬光宇譯本 |
高盧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