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來儀

漢語成語

鳳凰來儀,漢語成語,拼音是fèng huáng lái yí,意思是鳳凰來舞,儀錶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徵兆。出自《晉問》。

釋義


鳳凰來儀
鳳凰來儀
儀:容儀。來儀:被招來。鳳凰來舞而儀態優美。
古人以為祥瑞。

出處


唐·柳宗元《晉問》:“有百獸率舞,鳳凰來儀,於變時雍之美,故其人至於今和而不怒。”
自魏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回)

典故


舜帝叫夔掌管樂舞之事,去教導那些年輕人,要他們為人正直而溫和,氣量宏大而莊重,剛強而不暴虐,簡樸而不傲慢。詩可以表達志向,歌可以吐露心聲。但曲調要根據詠唱的需要,音律要配合聲調的高低。樂曲應追求和諧,不要相互衝突、亂了次序。這樣才能溝通神與人的關係,使之融洽。夔說:好啊,讓我敲起石磬,大家裝扮成各種野獸的樣子率相起舞吧!夔還說:搖響鳴球、敲起石磬、彈奏琴瑟吧,放開喉嚨歌唱吧。祖先的靈魂來了,貴賓各就其位,諸侯國君互相謙讓著坐下了。吹起管,敲起鼓,開始打柷,最後敲敔,中間用笙和鍾來伴奏。化妝的野獸跳得多麼歡暢,《簫韶》九段奏畢,鳳凰展翅而來。

運用


用法

主謂式;作定語;指吉祥的徵兆。
示例
自魏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回)
《尚書·益稷》:“《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孔傳﹕"儀﹐有容儀。備樂九奏而致鳳皇﹐則余鳥獸不待九而率舞。"
《史記·夏本紀》:“祖考至,群后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
晉成公綏《嘯賦》﹕"百獸率儛而抃足,鳳皇來儀而拊翼。"
《三國演義》第八十回﹕"自魏即位以來,麒麟降生,鳳凰來儀。"亦省作"鳳皇儀"。
《後漢書·崔寔傳》﹕"樂作而鳳皇儀,擊石而百獸舞。"
一說﹐舜作簫韶,其形製法鳳凰之容儀,十管參差,像鳳之翼。參閱漢應劭《風俗通.聲音.簫》。

例句

寶玉道:“這太板了。莫若‘有鳳來儀’四字。”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