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鎮
石家鎮
石家鎮位於重慶市黔江區西南部,鎮政府駐石家河、距區政府所在地57公里,幅員面積104平方公里,轄九村一居委,55個村民小組,4428戶,口14793人。石家鎮位於黔西南邊陲,黔楓公路中段,耕地面積19704畝,森林覆蓋率70%。2003年工農業總產值4975萬元,鎮財政收入186萬元,人均純收入1710元。石家鎮以農業為主,主產烤煙、水稻、玉米等農作物,烤煙生產是全鎮的經濟支柱,養殖業以養豬、牛、羊為主,經濟林有核桃,銀杏、意楊、茶葉等。
石家鎮位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之間的青藏高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氣溫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氣溫在27-29℃,日照總時數1000-1200小時,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雨量充沛、溫潤多陰、雨熱同季,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較多。
石家鎮種植的核桃
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業增收,財政增稅,增添發展後勁的“三增”目標,強化實施四大農業產業工程(即:5000畝優質烤煙工程,10000畝退耕還林工程、2000畝優質蠶桑工程、4000畝優質油菜工程、5000隻山羊基地建設工程)。石家鎮農村農網改造率達80%以上,用電率達100%,電話、手機等通訊工具在農村普及率達20%以上,計劃2004年年底國內生產總值達5572萬元,年增長率達12%,人均純收入超過1800元。石家鎮2006年集鎮人口達3000人,2010年集鎮人口達4000人,城鎮化率達40%。
石家鎮建設了長200米,寬20米的商業步行街。石家鎮規劃並實施的黔西南最大的農貿中心,畜禽交易中心,文化、衛生、教育中心正在形成,黔西南中心集鎮地位已經確立。石家鎮畜禽擴繁體系建設、農村人畜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能源開發利用、“村村通公路”建設等各項工程已初具規模。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黔西南經濟、文化、衛生中心地位正在形成。石家鎮經2001年11月鄉鎮體制調整后,石家鎮由原石家河鄉、滲壩鄉的土岩、平壩、學堂鄉的茶灣村合併而成。石家鎮公路實現了村村通,組組通公路達80%以上,油化了石家至太極的出境公路和石家至鵝池的出境公路。已建成即農貿市場和畜牧交易市場兩大市場。
石家鎮風光
石家鎮貿易市場
石家鎮還藉助西部農網改造項目,完成了滲壩、茶溪、火石埡3村的電網改造,實現了同網同價。新建和完善了關口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石家居民社區服務中心即將動工,茶溪、滲壩、馬腦頂、關口4村85戶347人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有序推進,居委20戶87人規劃完畢,進入報批程序。“先建機制,后建工程”的煙水、煙路配套,以及農業綜合開發、國土整治項目實施,使得系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不但得到廣大受益群眾的大力支持,同時也吸引了外來投資者,體現了設施建設圍繞產業轉的投資方向。石家鎮清塘村國土整治工作已開始進場施工,已投入160餘萬元。投資250餘萬元的煙路、煙水配套工程已基本完工。
石家鎮生豬飼養
石家鎮就地轉移勞動力70餘人。現正在探索農民用土地投資入股的更優模式,確保農民失地不失權,利益最大化目標。全區獨一家在工商局註冊的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已花落石家,標準化的建園搭架建設正如火如茶。
石家鎮在2008年上半年工作中,繼續推行政務公開,狠抓廉政建設和倡導節約從政。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立足標本兼治、注重綜合治理,細化“一崗雙責”,落實安全責任制。政策生育率達90%以上。落實計劃生育手術措施共336例,徵收社會撫養費16.5萬元,有效遏制了違法生育行為。政府每月支出15600元為全鎮277戶農村低保戶和113戶五保戶,按時足額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救災救濟、扶貧濟困、民政優撫等工作得到較好落實。
石家鎮經濟林區
(二)、經濟林建設:全鎮共有10000畝經濟林,其中核桃5000畝,板栗3000畝,花椒1500畝,銀杏500畝,截止2017年核桃部分掛果,預計3年後大量投產,板栗正處在高產期,戶平實現收入500餘元。
石家鎮有三岔河芭蕉洞,位置天險,是當年土匪頭子鍾志根的老巢,后在解放軍的攻擊下土崩瓦解,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家鎮常住人口為703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