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

偶蹄目牛科動物

水牛(學名:Bubalus):是一種大型動物。體長240-300厘米,肩高150-180厘米,尾長60-100厘米;野生雄性水牛重達1200千克,雌性體重可達800千克;家養水牛範圍從250-550千克。雄性略大。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水牛耳廓較短小,頭額部狹長,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角較細長。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藉以散熱。性情溫順易管理。野生物種分佈於不丹、柬埔寨、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亞洲多地和中國均有馴養。

物種簡介


水牛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經常泡在水中,所以得名水牛。它們腿短蹄大,適合耕作;役力、泌乳量和耐粗性都比黃牛高;乳脂率8%左右,乳脂白;肉質較粗。因為利用價值很高,所以被人類馴化歷史攸久。
家水牛由野水牛馴化而來,可能已有5000年左右歷史。亞洲水牛約於公元前4000年被馴化。亞洲許多國家用它們作役畜。中國所知最早被馴養的牛是六七千年前河姆渡和羅家角遺址發現的水牛遺骨。
在歐洲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它們被用做奶牛或食用牛。在亞洲,水牛主要用來作為勞動力;如今在印度、尼泊爾、不丹和泰國還有野生水牛,澳大利亞北部也有野生的水牛。在東南亞的野生水牛的來歷不是很清楚,它們可能是又回到野外的馴養的水牛的後代,也可能是本地原來就有的野生水牛的後代,或是兩者的交配產物。
水牛
水牛
同義學名:
• Bos arni Hamilton Smith, 1827
• Bos bubalus varietyfulvus Blanford, 1891
• Bubalis bubalis subspeciesmigona Deraniyagala, 1953
• Bubalus arna Hodgson, 1841
• Bubalus arna varietymacrocerus Hodgson, 1842
• Bubalus bubalus subspeciesseptentrionalis Matschie, 1912

形態特徵


水牛
水牛
水牛僅有四個物種,體型最小的是低地水牛,又稱侏儒水牛,體長180厘米;肩高80-90厘米;尾長40厘米;重量150-300千克。毛色黑褐,雄性比雌性顏色更深,幼仔出生時為紅褐偏橙色。低地水牛在頭上和四肢下部都有白色標記,咽喉處有白色月牙形標記。體型最大的是水牛也稱野水牛,體長2.4-3米,肩高1.5-1.9米,體重1000-1200千克。是一屬體型大的偶蹄動物。
水牛是一種大型動物。體長240-300厘米,肩高150-180厘米,尾長60-100厘米;野生雄性水牛重達1200千克,雌性體重可達800千克;家養水牛範圍從250-550千克。雄性略大。體格粗壯,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角較細長。耳廓較短小,形似大喇叭;頭額部狹長。它們不像非洲水牛,犄角幾乎長在額頭前面;水牛的角基相距甚遠。兩性均有角,雌性的比雄性小。水牛角是附骨而生,中空有髓質,角粗大而扁,並向後方彎曲呈弧形,根部略呈三角形,中空,一側表面有多數平行的凹紋,角端尖銳;色黑褐,質堅硬,剖面紋細而不顯。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
水牛被毛稀疏,多為灰色至灰黑色;尾巴比較長尖端濃密。有半截腿至膝蓋處通常是污白色。成年水牛幾乎無毛,皮膚的顏色隨氣候條件變化,所以有時很難確定其膚色。這些動物通常渾身沾滿了泥土,如果沒有污泥覆蓋,乾燥時,皮膚為深灰色;然而,當有泥漿覆蓋皮膚濕潤時,多為深褐色至黑色。多種家養的水牛,顏色更灰,有下垂的脖子。而水河牛(其他家養品種)角更黑,並緊緊捲曲。
水牛皮厚、汗腺極不發達,熱時需要浸水散熱,所以得名水牛。體格粗壯,被毛稀疏,多為灰黑色;角粗大而扁,並向後方彎曲;蹄大,質地堅實,耐浸泡,膝關節和球節運動靈活,能在泥漿中行走自如;水牛耳廓較短小,頭額部狹長,背中線毛被前向,背部向後下方傾斜,角較細長。

棲息環境


喜歡棲息在熱帶的高地森林、原始的低地森林、熱帶平原的水邊、叢林、竹林或蘆葦叢中。
水牛
水牛

生活習性


除斯里蘭卡亞種常單個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均結成小群甚至幾百頭的大群。它們喜歡到泥潭打滾,藉以散熱和防止昆蟲的叮咬。感官敏銳、嗅覺發達,有人認為嗅覺在馴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發達,約僅為黃牛的1/6,因而熱的調節機能差。性喜水,常在池塘中浸泡、打滾,藉以散熱。外形粗壯,大型個體體重甚至可達1噸。性情溫順易管理。
水牛在早上和傍晚進食,主要食物是草、葉子和水生植物。
民都洛水牛是獨居的,並不會以群族聚居。只有幼牛才會表現出一般水牛的群族行為及階級。雄牛及雌牛全年也會接觸,但只會有幾小時。有指它們的獨居行為是對其森林棲息地的一種適應性。雄牛很多時是獨居,且似乎帶有攻擊性;雌牛則可以獨居、與雄牛或與三頭不同年齡的幼牛同住。民都洛水牛不像其他的牛科般會在泥坑中打滾,這可能是為避免昆蟲咬傷。民都洛水牛生性兇猛,它們在受威脅時,會低下頭,以角相向,且會不斷搖頭。
低地水牛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在熱帶平原的水邊,喜歡泡在水裡,喜食水生植物的嫩枝葉,白天與傍晚活動,中午休息。他們活動遲緩,不擅長跳躍,即使在奔逃時也是慢吞吞的。它們在穿越矮樹林時會把角靠在脖頸上防止被鉤住。被敵人緊逼時,低地水牛是非常危險的對手,它們的犄角會像匕首一樣發起攻擊。低地水牛生性孤僻,易怒,尤其是在發情期時的年輕水牛,請不要對它們做出有含惡意的行為和動作。
水牛
水牛

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不丹、泰國、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菲律賓的民都洛。
原產地:不丹、柬埔寨、印度、緬甸、尼泊爾、泰國。
可能滅絕:越南。
區域性滅絕: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斯里蘭卡。
水牛分布圖
水牛分布圖

生長繁殖


水牛是一夫多妻制,繁殖在熱帶地區的雨季,通常是10-11月,雌牛每2年產一胎。水牛是牛科中孕期最長的,大約300-340天。雌性1歲半性成熟,雄性為2歲。野生水牛的壽命是12歲。
低地水牛全年可繁殖,孕期275-315天,每胎產1仔,6-9個月時斷奶,2-3歲性成熟,低地水牛壽命28-30歲。
民都洛水牛每胎會產一子,妊娠期為300天。每胎要相隔兩年。幼牛會由母牛照顧2-4年才能獨立。一般壽命為20歲,最高可達25歲。
水牛
水牛

亞種分化


水牛(6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英文名稱
1水牛指名亞種(河水牛)Bubalus arne arneKerer, 1792Wild Water Buffalo
2水牛阿薩姆亞種Bubalus arnee fulvusBlanford, 1891Assam Water Buffalo
3水牛婆羅洲亞種Bubalus arnee hoseiLydekker, 1898Borneo Water Buffalo
4水牛斯里蘭卡亞種Bubalus arnee migonaDeraniyagala, 1953Sri Lankan Wild Buffalo
5水牛尼泊爾亞種Bubalus arnee theerapatiGroves, 1996NepalWild Buffalo
6印度水牛Bubalus arnee f. bubalisLinnaeus, 1758Domestic Water Buffalo
水牛
水牛

主要品種


水牛屬(4種1家養型)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英文名稱
野水牛Bubalus arneeKerr, 1792Wild Water Buffalo
低地水牛Bubalus depressicornisH. Smith, 1827Lowland Anoa
民都洛水牛Bubalus mindorensisHeude, 1888Tamaraw
山地水牛Bubalus quarlesiOuwens, 1910Mountain Anoa
水牛Bubalus bubalisLinnaeus, 1758Water Buffalo
水牛
水牛

保護現狀


種群現狀

世界上只有約4000隻野生亞洲水牛存在,並且嚴重的受到家養水牛的基因污染。各野生亞種都屬於瀕危種,基本都生活在各保護區內。
印德拉瓦提國家公園(Indravati National Park)
錫唐傑野生動物保護區(Sitanagi Wildlife Sanctuary)
上述2個保護區或國家公園都在印度恰蒂斯加爾邦。
科西塔普野生動植物保護區(koshi tappu wildlife reserve)位於尼泊爾戈西專區。
印度阿薩姆邦,這裡有一個對於野生亞洲水牛來說最重要的保護區——Kaziranga National Park,據稱分佈在這裡的野生水牛是受家養水牛干擾最少的地區。
由於長期的人為狩獵,棲息地場所喪失,遺傳基因雜化和污染,野生亞洲水牛全部成為瀕危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ver3.1。
極危(CR)——1種;瀕危(EN)——3種。
水牛
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