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5條詞條名為聯合村的結果 展開

聯合村

雲南省紅河州蒙自市芷村鎮聯合村

聯合村,該行政村隸屬蒙自市芷村鎮,地處芷村鎮東邊,距鎮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鎮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35公里。東鄰屏邊縣新華鄉河南村委會,南鄰期路白鄉松樹坡村委會,西鄰岩蜂窩村委會,北鄰石馬腳村委會。轄聯合、土老寨、紅坡等16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512戶,有鄉村人口2286人,其中農業人口2279人,勞動力158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512人。

自然資源


村民的民居
村民的民居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558畝(其中:田645畝,地3913畝),人均耕地2畝,主要種植玉米、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7639.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35.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4畝,主要種植桔子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70.4畝,其他面積16435.2畝。

基礎設施


公廁
公廁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 (水、電、路、電視、電話),無路燈。全村有333戶通自來水,有92戶飲用井水,有8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6.99%)。有51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8.3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0戶(分別佔總數的19.92%和13.67%)。
該村到芷村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3輛,摩托車1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118畝,有效灌溉率為46.4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8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全村有9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反映村民生產勞動
反映村民生產勞動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2.58萬元,佔總收入的83.78%;畜牧業收入33.76萬元,佔總收入的7.3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48頭,肉牛98頭,肉羊52頭);林業收入1.5萬元,佔總收入的0.33%;第二、三產業收入1.5萬元,佔總收入的0.33%;工資性收入31.64萬元,佔總收入的6.93%。農民人均純收入100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8.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8人(占勞動力的2.54%),在省內務工50人,到省外務工8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6.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1.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甘蔗、烤煙產業。

人口衛生


衛生室外觀
衛生室外觀
該村現有農戶512戶,共鄉村人口2286人,其中男性1117人,女性1169人。其中農業人口2279人,勞動力1589人。該村以苗族、漢族為主),其中苗族1788人,漢族392人,其他民族106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60人,參合率60%。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7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362戶,占農戶總數的70.7%。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70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270人,距離 鎮中學17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6人,其中小學生270人,中學生56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計生、一事一議、村內重大事項等。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55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440個(勞均1.54個)。有固定資產157.89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等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總支部1個,下設4個黨支部,共有黨員26人,少數民族黨員21人,其中男黨員22人、女黨員4人。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及村委會委員等組成,下設聯合等16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23人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縣政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完成了岩蜂窩到聯合的彈石路建設。

發展重點


發展重點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各自然村分佈較散,交通條件差,難以發展規模化產業。
2、各自然村離完小距離遠,學校基礎設施差,小學生上學困難。
3、全村農業基礎設施較差,土地貧瘠,廣種薄收現象嚴重。
4、完成村容村貌建設村子較少,村內衛生條件較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攻烤煙質量,發展蔬菜產業,努力達到人均糧食2畝、優質烤煙1畝、林木1畝、蔬菜1畝,發展肥豬養殖和大牲畜養殖,達到人均肥豬1頭、牛1頭,想盡一切辦法增加農民收入,力爭"十一五"規劃結束時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1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