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羅人
泰國中部及南部的人
“暹羅”是中國對泰國中部及南部的古稱。中國元朝時期,泰國中部的“素可泰王國”被元朝稱為“暹國”、泰國南部的“阿瑜陀耶泰王國”被元朝稱作“羅斛國”、泰國北部的“蘭納泰王國”被元朝稱作“八百媳婦國”。
中國明朝時期,阿瑜陀耶泰王國吞併素可泰王國,此後的阿瑜陀耶泰王國便被明朝將“暹國”與“羅斛國”之名合併稱作“暹羅國”;之後,繼承阿瑜陀耶泰王國版圖的吞武里泰王國、曼谷泰王國也被中國繼續稱作“暹羅國”;按理說,“暹羅人”也就是暹羅國人,但後期併入曼谷泰王國的蘭納泰王國各邦(府)並不認為自己是暹羅人,還自認為是“蘭納人”;所以,“暹羅人”僅指泰國中部及南部的泰國人。
目錄
暹羅人(Siamese)
他們所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實際上混有當地流行的婆羅門教及精靈崇拜、祖先崇拜的成分。國家慶典、婚姻喜壽、喪葬祭祀,都須由佛教僧侶誦經祈禱。男子一生中必須有一段時間到寺廟當和尚。佛寺在農村是社會文化生活的中心。泰人的潑水節、春耕節、水燈節等節日都來源於婆羅門教;還有專屬於佛教的節日,如萬佛節、吠舍佉節、守夏節、解夏節等。文化藝術受佛教和婆羅門教影響尤為明顯。古典文學與藝術作品,諸如詩詞、戲劇、童話、音樂、舞蹈、繪畫、雕塑、建築等,一般都具有佛教和婆羅門教的特點和色彩。泰人見面和告別時雙手合十而拜,也源自佛教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