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桑多鎮的結果 展開

桑多鎮

桑多鎮

類烏齊縣轄鎮,縣政府駐地。1960年建桑多鎮,1972年縣政府由類烏齊鎮遷至桑多鎮,1975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撤區並鄉時將寧塔、何日馬、色扎恩達合併入復建桑多鎮。位於縣境東部,面積701平方公里,人口0.5萬。317、214國道過境。轄如多、扎西貢、桑多、雅巴、熱扎卡、恩達、馬唐、拉則、達日通、扎通卡、生格貢、賀日瑪、如君瑪等13個村委會。屬半農半牧鄉,種植青稞、小麥、油菜,牧養氂牛、黃牛、山羊、綿羊。

基本概況


桑多鎮地處類烏齊縣城駐地,位於國道214、317線交匯處,該鎮是1988年撤區並鄉時所建立的,主要
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全鎮總人口7663人,1543戶。全鎮轄8個行政村、26個自然村,2個居委會。實有耕地面積7739.37畝,草場面積11314.91畝,牲畜26503頭(只、匹)。

地域風情


8月的類烏齊風光迷人。金秋時節,走進類烏齊縣桑多鎮,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農田中勞作的農民正收割豐產的莊稼,一座座富有藏東民族特色的新村矗立在青山秀水之間,街道兩旁整齊的商鋪彰顯小鎮特有的熱鬧、和諧……這一切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和諧畫卷。如今,桑多鎮正邁著堅實有力的前進步伐,抒寫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篇章。
近年來,桑多鎮在鎮黨委書記嘎瑪扎西,鎮長格旦旺久為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治安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經濟發展


2007年是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桑多鎮按照“一加強,兩促進”的目標,圍繞經濟
桑多鎮
桑多鎮
社會發展目標和2007年縣委、縣府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工作中的各項方針、政策,緊緊圍繞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促進農牧民增收為目的,以桑多小城鎮建設為重點,以發展鎮域經濟為主線,呈現出經濟社會等各項事業良好的發展態勢,治安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群眾生活安居樂業。
農村生產結構日趨合理,農牧民增收能力得到提高。桑多鎮位於縣城駐地,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信息流通。該鎮鎮黨委、鎮政府積極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展開的一系列為農民科技服務、示範引導、認真貫徹落實支農惠農政策,在種植業結構上基本形成了以經濟作物和糧食種植為的生產格局,近年來該鎮公路沿線的村莊開始種植土豆、蘿蔔、白菜等蔬菜經濟作物,實現增收,群眾的生產積極性有了新的提高。
2006年以來,桑多鎮進一步加強了改造低產田改造,全年改造面積為450畝,糧食單產水平逐步提高。全鎮糧食播種面積6191.50畝,佔耕地面積的80%,元根播種面積1197畝,佔耕地面積的15.48%,蔬菜250畝,佔耕地面積的3.2%。
2007年,該鎮糧食總產量達284.19萬斤,畝產432斤。在牧業方面,新生仔畜8150頭,成活8008頭,成活率達98.26%。桑多鎮存欄牲畜26503頭(只、匹),其中氂牛20689頭,綿羊2758隻,山羊1902隻,馬1154匹,牲畜總增率為25.9%。全鎮牲畜出欄8102頭(只、匹),其中氂牛6191頭,山羊609隻,綿羊1082隻,馬220匹,綜合出欄率27%。完成目標責任中要求的90%預計出售4302頭到市場。
2007年,桑多鎮通過加強勞務輸出及培訓力度,極大提高了勞務輸出人員的技能,轉變了輸出形勢,由原來的苦力型輸出逐步走向技能型輸出,實現勞務輸出效益的最大化。當年全鎮完成265人的農牧民科技培訓任務,勞務輸出達到1895人次,實現勞務收入227萬元。
新農村建設紮實穩步推進。桑多鎮為切實改善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讓農牧民群眾住上寬敞、明亮的安居新房。該鎮嚴格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著力解決農牧民群眾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2007年,桑多鎮充分結合鎮區小城鎮建設的實際,積極穩妥的強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年共修建農牧民安居房320戶,集中修建89戶,分散修建231戶,圓滿完成了全年的建設任務,切實改變了農村面貌和農牧民的生產生活水平。
商貿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桑多鎮地處縣城,該鎮依託國道214、317便利的交通和地理位置優勢,為實現商貿的快速流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小城鎮在經濟發展中大戰略的思想正在變成事實,全鎮大力鼓勵群眾經商、發展民族手工業等。2007年,全鎮實現多種經營收入達1245萬元;民族手工業產值50萬元,收入40萬元,利潤25萬元。全鎮50家百貨商店每年純收入達10萬元。
堅持依法治鎮,社會治安穩定運行。通過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和法制講座,提高了幹部群眾的法制意識和法律水平,使其做到了學法、懂法、依法,對任何矛盾和問題採取不迴避、迎難而上,主動出擊的姿態,進一步加大了查處和排查工作的力度。堅持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堅持全面協調發展,社會各項事業不斷取得新進展。2007年圓滿完成了縣、鄉人民代表大會同步換屆選舉的各項工作。生態環境治理進一步加強,2007年,該鎮完成封山育林2515畝,成片造林和退耕還林保存率達到85%以上。不斷加大社會投資,全年共完成社會民間投資450萬元,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扶貧開發力度不斷加強,2007年解決農牧區貧困人口30戶180人的溫飽問題,溫飽鞏固率到達98%,切實讓他們感受到黨的關懷和溫暖。教育“普九”工作得到鞏固。桑多鎮按照上級對“鞏固普九”工作的嚴格要求,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嘎瑪扎西為教育領導小組第一責任人,鎮長格旦旺久主抓教育工作,對教育工作採取宏觀指導,全年該鎮三所學校在校生為1567人,全面完成了“鞏固普九”工作的要求。
昂首闊步——2008年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大力推進農業結構的調整。桑多鎮鎮長格旦旺久在採訪中介紹,2008年是桑多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年,2007年全鎮的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團結帶領全鎮黨員和幹部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紮實推進、全力拚搏,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推進全鎮經濟、政治、文化、綜治、黨風廉政等全面發展。發展農業是桑多鎮的立鎮之本、也是第一要務。但是我們如果只局限以往的傳統農業模式,就農業抓農業,必然會導致平庸,被時代發展所淘汰。為此,我們要在今後的農業生產中,要結合實際,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立足桑多鎮得天獨厚的種植條件,我們一定要把優勢種植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改良品種、加強科技培訓和病蟲害防治,從而達到擴大規模,提高品質,增加收入的目的。
截止8月,該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010元,完成指標3310元的91%。勞務輸出1000人次,勞務收入121.6萬元。社會民間投資280萬餘元。農、牧、林、水、交等全面發展。2007年,桑多鎮機耕面積達3000畝,改造低產田650畝,種植無公害蔬菜5畝,耕地保有量7739.37畝。上半年該鎮新生仔畜6767頭(只、匹),新生仔畜成活率為99.5%。同時,進一步完善了草場承包責任制。封山育林3000畝,人工造林達500畝。上半年,桑多鎮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加快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在拉則村實施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40戶群眾的飲水困難,在桑多村與雅巴村打深井,解決了當地114戶群眾飲水問題。
鄉鎮企業、民族手工業實現經濟新增點。桑多鎮大力實施多種經營方式,以發展鄉鎮企業和民族手工業為抓手,實現農牧民群眾的現金收入。截止2007年底,多種經營收入達533萬元,其中民族手工業產值達25.3萬元,實現利潤13.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