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仁

麝香仁

麝香仁是一種種開竅葯,別稱當門子。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中風痰厥和氣鬱暴厥等相關病症。

藥材性狀


麝香仁
麝香仁
麝香仁:野生者質軟,油潤,疏鬆;其中顆粒狀者習稱“當門 子”,呈不規則圓球形或顆粒狀,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潤光亮,微有麻紋,斷面深棕色或黃棕色;粉末狀者多呈棕褐色或黃棕色,並有少量脫落的內層皮膜和細毛。飼養者呈顆粒狀、短條形或不規則的團塊;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顯油性,微有光澤,並有少量毛和脫落的內層皮膜。氣香濃烈而特異,味微辣、微苦帶咸。
產地:四川、西藏、雲南
採收加工:麝在3歲以後產香最多,每年8~9月為泌香盛期。家麝直接從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陰乾或用乾燥器密閉乾燥。
性味歸經:溫;辛;歸心、脾經
麝香仁圖集
麝香仁圖集
功能主治:開竅醒神,活血通經,消腫止痛。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氣鬱暴厥,中惡昏迷,經閉,瘕瘕,難產死胎,心腹暴痛,癰腫瘰癧,咽喉腫痛,跌扑傷痛,痹痛麻木。
用法用量:內服:入丸、散,0.03~0.1g,不入湯劑。外用:適量,研末摻、調敷或入膏藥中敷貼。
禁忌:虛脫證禁服。本品墜胎,孕婦禁內服外用。
麝香仁
麝香仁

藥物種類


麝香仁內部
麝香仁內部
來源:原麝
科屬:鹿科麝屬
形態描述:體長約85厘米,體重12千克左右。耳長直立,上部圓形,鼻端裸出無毛。四肢細長,後肢比前肢長,臀部比背部高。主蹄狹長,側蹄長能及地面。尾短隱於臀毛內。通體為棕黃褐色、黑褐色等,嘴、面頰灰褐色,兩頰有白毛形成的兩個白道直連額下。耳背、耳尖棕褐色或黑褐色,耳內白色,從頸下兩側各有白毛延至腋下成2條白色寬頻紋,頸被、體被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斑點,排成4~6縱行。腹面毛色較淡,多為黃白色或黃棕色。四肢內側呈淺棕灰色,外側深褐色。尾淺棕色。雄性上犬齒髮達,露出唇外,向後彎曲成獠牙。雌性上犬齒小,不露出唇外。
來源:馬麝
科屬:鹿科麝屬
麝香仁
麝香仁
形態描述:馬麝體形較大,體長約85~90厘米,體重15千克左右。全身沙黃褐色或灰褐色。面、頰、額青灰色,眼上淡黃,耳背端部及周緣黃棕色,耳基沙黃色或黃棕色。頸被有栗色塊斑,上有土黃色或肉桂黃色毛叢形成4~6斑點排成兩行。頸下白色,帶紋不顯,因有棕褐色和白毛混雜而形成黃白區。腹面為土黃色或棕褐色。
來源:林麝
科屬:鹿科麝屬
形態描述:體長約75厘米,體重10千克。毛色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體身上一般無顯著肉桂黃或土黃點狀斑紋,耳背多為褐色或黑褐色;耳緣、耳端多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內白色,眼的下部有兩條白色或黃白色帶延伸至頸部和胸部。四肢前面似體色較淡,後面為黑褐色或黑色。前肢短,後肢長,弓腰似兔,後肢為跖行性。成年雄鹿有1對上犬齒外露,稱為獠牙,腹下有1個能分泌麝香的腺體囊,開口於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無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於臀毛中。
生態環境:棲息于山區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多岩石地區的隱蔽、乾燥。分佈於西北及山西、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西藏。

藥物禁忌


虛脫證禁服。本品墮胎,孕婦禁內服外用。

藥物成品


麝香仁
麝香仁
開放分類:醫藥、中成藥
麝香保心丸是第一個以西醫標準研發的治療冠心病的中成藥,由人蔘、麝香、冰片、肉桂、蟾酥、蘇合香脂及牛黃組成;能顯著緩解冠心病心絞痛的癥狀,改善心肌缺血的心電圖表現,有保護血管內皮功能和促進血管新生的作用。
麝香保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有以下特點:
(1)起效迅速,作用持久,迅速緩解胸悶癥狀,減少心絞痛的發作頻率;
(2)保護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改善心臟血流供應,降低心肌缺血的發生;
(3)促進心肌缺血部位的血管再生,從根本上改善心肌缺血;
(4)與傳統中成藥相比,劑量小、服用方便;
(5)安全性高,副作用發生率低,有較高的安全性及耐受性;在臨床上不但能用於冠心病的長期治療與預防,還能用於心絞痛發作時的急救,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最佳選擇之一。
處方:麝香 10g訶子(去核) 300g 黑草烏 300g 木香 100g 藏菖蒲 60g
製法:以上五味,除麝香外,其餘訶子等四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研細,再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用安息香的飽和水溶液泛丸,低溫乾燥,即得。
性狀:本品為棕褐色的小丸;具麝香特異的香氣,味微苦、澀、麻。
鑒別:(1)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果皮纖維層淡黃色,斜向交錯排列,壁較薄,有紋孔。石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壁稍厚。油細胞圓形,直徑約至50μm,含黃色或黃棕色油狀物。菊糖團塊形狀不規則,有時可見微細放射狀紋理,加熱后溶解。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
(2) 取本品2g,研細,加60%乙醇20ml,加熱迴流15分鐘,稍冷,放置片刻,濾入小燒杯中,用寬2.4cm、長12cm的濾紙條,一端垂於杯底吸收溶液,至不再上行時,將濾紙取出,乾燥后,置紫外光燈(365nm) 下觀察,上部顯黃色熒光,中部顯藍色熒光。
用法與用量:睡前服或含化,一次2~3丸,一日1次;極量5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