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冢寺
青冢寺
冢寺原名龍興寺,位於襄城縣城西十里鋪鄉寺后李村,距縣城7.5公里,青冢寺坐北朝南,始建於元成宗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后毀於兵火,僅存遺址。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歷時四年而成。
青冢寺
明順四年(公元1460年)重建,歷時四年而成。時任戶部尚書的李敏曾撰寫碑文,詳細記載相關情況。龍興寺原有前殿、牌坊、天王殿、岳王殿、關帝殿、菩薩殿、火神殿、鐘鼓樓、焚金亭、東西塔林等建築,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由於歷史變遷和“文化大革命”時的破壞,龍興寺內的大部分建築被毀。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宗教工作,宗教文化蓬勃發展,龍興寺得以重修和擴建。現有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寶殿、地藏殿等4座,方丈室3間,精舍6間,齋堂10,僧寮10,僧眾20餘人,並辟有念佛堂、法務流動處、放生處等。2006年,被認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襄城縣民族宗教局批准開放龍興寺為宗教活動場所。之後,香火鼎盛,信眾踴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青冢寺
青冢寺
據說,昭君的衣冠冢就在龍興寺的後院,可惜如今已蕩然無存。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青冢寺恢復重建規劃圖
在襄城當地,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昭君出塞,路過此地,因天氣寒冷,得了風寒,寄宿在一農戶家裡。為使昭君早日康復,農戶家人冒著嚴寒到汝河邊,想捕一條鯉魚。可他到汝河邊一看,河面冰封,無法捕撈,遂怏怏而歸。等他回到家中,卻意外發現水缸里多了幾條活蹦亂跳的紅色鯉魚。原來,汝河內的小白龍知道昭君的事情后,非常感動,幻化為人形把鯉魚送到了農戶家中。但是,昭君不忍殺生,讓人把鯉魚放生。奇怪的是,放生鯉魚后昭君立刻痊癒。臨行前,為表謝意,昭君將隨身攜帶的一些頭飾、衣物贈與農戶家人。若干年後,當地百姓為紀念昭君和親的義舉,給她修了座衣冠冢。
據說,昭君的衣冠冢就在青冢寺的後院,可惜如今已蕩然無存。現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