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昭明台的結果 展開

昭明台

襄陽標誌性建築

昭明台也稱鐘鼓樓,為襄陽標誌性建築。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根據歷史記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 1990年在考證昭明台1000多年歷史的基礎上,重建昭明台,現為襄陽市博物館

簡介


昭明台是襄陽市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襄陽古城正中。為紀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而建。昭明台為襄陽標誌性建築。史載:“樓在郡治中央,高三層,面南,翼以鐘鼓,為方城勝跡。”

景點典故


昭明台
昭明台
又名山南東道樓,位於襄陽城中心,跨北街西南而建。青磚築台,中以條石拱砌洞,洞高4.5米,寬3.5米,台上建5開間重檐歇山頂式樓,高約15米,東西各建橫屋4間,西南有鼓樓、鐘樓各一,此樓雄踞城中,巍巍壯觀,古譽為“城中第一勝跡”。山南東道樓始建年代不可考,屢毀屢建,樓名屢改,先後用山南東道、南平、鎮南、昭明台、古高齋、鐘鼓樓諸名。民國期間,建鄂北圖書館於樓上。抗日戰爭時期襄陽淪陷,樓毀台存。1954年,在台上新建東西兩邊廈房。1973年後,因久雨致使台東角塌陷,為行動方便安全而平毀。1993年底,襄陽市人民政府在原址以北50米處重建,但風格與原貌有所變化,仍定名為昭明台。

歷史特色


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為梁武帝長子,生於襄陽,輯《昭明文選》,垂於後世。昭明台始建年代待考,原名"文選樓",唐代改稱"山南東道樓",舊有唐李陽冰篆書"山南東道"四字石刻。明代更名"鐘鼓樓",嘉靖時稱鎮南樓,清順治重建后定名昭明台。

建築風格

建築面南,青磚築台,中有條石拱砌券洞,洞高4.5米,寬3.5米。台上建三檐二層歇山頂樓房5間,高約15米,東西各建橫房4間,台南有鼓樓、鐘樓各一。昭明台雄踞城中,巍峨壯觀,古譽為"城中第一勝跡"。抗日戰爭期間,襄陽淪陷,樓毀台存。1973年夏因久雨塌陷平毀。1993年於原址重建,為高台基重檐歇山頂式三層閣樓。台基券洞,橫跨於北街入口處。北街是古襄陽城內最繁華的商業街道之一,1993年建成仿古步行一條街,歷時3年完成。重建的昭明台是用現代建築材料建造的,台基上按魏晉風格建3層樓閣,整個建築高達34米。集購物、遊覽、文化娛樂於一體。老字號店鋪林立。

地理交通


位於襄陽市襄陽古城中心,交通便利,作為襄陽古城規劃內最高建築市內乘1、6、8、13、14、24、512、517等公交至襄城十字街下車即到。
昭明台
昭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