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博物館
襄陽市博物館
襄陽市博物館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北街1號,成立於1975年,2008年12月28日遷至現址並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襄陽市博物館館舍佔地面積4202平方米,建築面積9739平方米,展廳面積3200平方米,庫房面積1200平方米。以基本陳列、臨時陳列為基礎,館藏文物包括金銀器、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畫、碑帖墓誌、石刻木雕等。
襄陽市博物館是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4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襄陽市博物館
1975年4月28日成立“襄陽地區文化博物館”,實際履行博物館、圖書館、少兒圖書館職責。
1977年7月,正式成立“襄陽地區博物館”,負責全地區文博業務工作,辦公地點及庫房設在譙樓。
襄陽市博物館
1996年7月,經原襄樊市文化局研究,抽調原市博物館、市文物處、市群藝館幹部職工組建襄樊市考古隊,辦公地點設在襄城區荊州街73號市政府生活四區;
1998年8月,襄樊市考古隊工作人員全部納入市博物館編製系列。
2006年6月,襄樊市博物館加掛“襄樊市文物考古”牌子;
襄陽市博物館
2008年12月,襄樊市博物館遷至襄城區北街1號昭明台,並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複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其名稱變更為“襄陽市博物館”、“襄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0年12月,襄陽市博物館加掛“襄陽市文物修復中心”牌子。
2013年4月,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襄陽市博物館
襄陽市博物館
該單元展出80餘件珍品文物。在展覽中,圖表展示雕龍碑遺址地理環境圖,遺跡分佈總平面圖,雕龍碑發掘主要收穫統計表,雕龍碑文化各期文化特徵表和展品。
襄陽市博物館
該單元500餘件文物為研究襄樊歷史、楚文化、中原文化,佐證襄樊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襄陽市博物館
該單元展出近100件文物。襄陽擂鼓台出土西漢彩繪漆衣鳥雲紋陶鼎、壺、盒各二件,是西漢時期的彩陶瑰寶;出土於襄陽伙牌的東漢綠釉紅陶樓,反映出漢代建築的真實風貌。
襄陽市博物館
該單元展出50件珍貴的文物。青瓷盤口壺、罐、黃釉、青瓷虎子等精美的瓷器。南北朝時陶俑,有文侍俑、持扇俑、持物俑、跪拜俑、小冠文吏、鎧甲武士俑等。
襄陽市博物館
該單元共展出文物100餘件。以青銅造像、墓誌碑刻拓片和官印為主,青銅造像有100多尊。(以上資料均來自)
襄陽市博物館通過考古發掘、社會捐贈、民間徵集、接收移交、調撥等形式共收藏不同時代、不同類別文物3萬餘件(套),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189件,其中一級文物102件,二級文物378件,三級文物4709件。館藏文物包括金銀器、青銅器、陶瓷器、玉石器、漆木器、古字畫、碑帖墓誌、石刻木雕等。
截至2019年,襄陽市博物館藏品數量35448件(套),珍貴文物5235件(套)。
春秋早期“曾侯作季湯羋”銅鼎 | 襄陽市博物館 |
隋盤龍六瑞獸銘帶紋銅鏡 銅鏡直徑18.1厘米。圓形,圓鈕,花瓣紋鈕座。鈕座外圍以雙線六邊形,六邊形內角各一補角花葉紋。六角頂均勻放射的雙線將內區分為六等份。每區各配置一瑞獸,兩兩相對,獸形似豹似獅,姿態各異,但均為賓士狀。獸間以雲紋補空,其外鋸齒紋帶。 | 襄陽市博物館 |
元鈞窯天藍釉瓷碗 瓷碗於2001年在樊城七里橋墓地出土,口沿因發掘時工具碰磕略產生裂紋。通高9.6、口徑21、圈足徑 厘米。灰白胎,胎質粗松。天藍釉,微泛玫瑰紫色,釉上有氣泡,施釉不紋底。敞口,弧腹斜收,假圈足。口沿較厚,因重釉而呈褐黃色寬頻邊。 | 襄陽市博物館 |
西晉青瓷薰爐 薰爐通高15.6、爐座直徑15.2、爐身最大直徑14.4厘米。灰白胎,上施青釉略泛黃。爐身立於圓盤中央,盤斂口,雙唇,淺腹,平底。爐侈口,平沿,器蓋相連,蓋頂微隆,上有一橋形紐,一側有一拱形開口,直腹,喇叭形高柄,中空。爐身飾三周陶索紋,並對稱堆塑獸面紋。蓋通體鏤雕三角、菱形紋。 | 襄陽市博物館 |
戰國形鳳鳥紋漆瑟 瑟長96.6、寬41.4、厚6.8厘米。瑟體平面長方形,以整木掏雕面、側、擋板,下裝活動底板,尾端經雕琢呈獸首狀,首岳一條,尾岳三條,23弦孔,尾岳外側有4個木枘。面板與側板直接在木胎上以黑漆繪有紋飾,面板繪變形鳳鳥紋,側板繪綯紋,紋飾間露出未髹漆的木本色。 | 襄陽市博物館 |
東漢環首銅刀 該環首刀長86、刃寬2.4~2.8、背厚0.8厘米。 | 襄陽市博物館 |
三國和田豬形玉握 高3、長9.9、寬2.8厘米。2008年10月樊城菜越墓出土。玉握整塊和田白玉雕刻而成。豬形,體呈卧伏狀,眼、耳、鼻、口、四肢、尾巴俱全。四肢上有遊絲線刻細毛。 | 襄陽市博物館 |
東晉青瓷龍柄雞首壺 雞首壺高30、口徑10.7、底徑15.7厘米。體內外施青釉。盤口較淺,細長頸,鼓腹,平底。肩、腹部有龍形柄,雞首流,肩部附對稱橋形系。上腹飾三道凹弦紋,腹中部有刻劃紋。 | 襄陽市博物館 |
戰國彩繪幾何紋陶壺 陶壺通高35.8、身高31.8、口徑12、腹徑19.2、圈足徑14.1厘米。帶蓋。泥質黑衣灰陶。敞口,束長頸,鼓腹,最大徑位於上腹,圈足,平底。器表黑衣下彩繪紋飾,蓋飾渦紋,壺身從頸至下腹中部共有四組紋飾,以紅彩雙線弦紋相分隔。 | 襄陽市博物館 |
以上資料均來自 |
2014年,襄陽市博物館利用“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12·4國家憲法日”開展文物保護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提供法律諮詢。
2014年5月16日襄陽市博物館與昭明社區共同舉行了“文化共建站”掛牌儀式,並為其製作展板,贈送書籍;
2014年12月1日,與“麥田計劃”襄陽團隊合作,到南漳縣長坪鎮黃潭小學開展了一次博物館進校園活動。
2015年6月2日,襄陽市博物館與谷城縣博物館、南漳縣博物館共同遴選展品,並與隨州華夏博物館聯合製作布置的《天國之享——襄陽地區南北朝畫像磚專題展》在東莞市虎門鎮“鴉片戰爭博物館”臨時展廳開展。
2016年3月4日,襄陽市博物館館藏曾國文物在南寧展出。
襄陽市博物館
襄陽市博物館館藏先秦時期的文物,尤其是大量帶有銘文的青銅器,涉及楚、鄧、曾、蔡、鄂、黃、徐、鄀、吳、鄭、衛、弦等,構成了襄陽館藏文物和歷史文化的特色。
2014年襄陽市博物館共接待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會、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台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等多家學術機構20餘批國內、國際文博考古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了學術交流。
1、與日本京都大學、武漢大學開展了樊城三國墓佛教文物成分的分析檢測和青銅器保護科技合作研究;
2、與台灣輔仁大學周功鑫教授(原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合作,提供相關館藏文物資料,編輯《圖說中華文物故事》一書;
3、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開展樊城菜越三國墓出土鐵鏡的除銹封護研究和實驗,並取得成功;
4、市考古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承擔了《襄陽地區兩周時期青銅器多學科研究與保護》(課題編號2013YBHT019)子課題《襄陽地區兩周時期青銅器綜合研究》、《襄陽地區商周時期青銅器編年與組合研究》。
每周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7:00(參觀者16:00停止入場,16:30離館,展廳清場);
閉館時間為每周星期一(如遇國家法定節假日照常開館,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閉館)及除夕全天,特殊閉館日另行公告。
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北街1號昭明台
市區乘1、6、8、13、14、21、24、28、29、307、512、517、536、537路公共汽車到十字街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