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不趨

入朝不趨

入朝不趨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rù cháo bù qū,意思是入朝不急步而行。出自《三國志·曹真傳》。

引證解釋


謂入朝不急步而行。古代臣子入朝必須趨步以示恭敬,入朝不趨是皇帝對大臣的一種殊遇。
《史記·蕭相國世家》:“於是乃令何第一,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三國志·曹真傳》:明帝即位,進封邵陵侯,遷大將軍。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
《文選·任昉<齊竟陵文王宣公行狀>》:“又詔加公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張銑註:“天子敬重其德,有詔使入天子之朝不趨走。”
《後漢書·梁冀傳》:“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
《梁書·侯景傳》“:景又矯詔自進位為相國,封泰山等二十郡為漢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
《五代史·梁書紀二》:“進封帝為魏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兼備九錫之命。”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威福莫比。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回《許褚裸衣斗馬超 曹操抹書間韓遂》:獻帝排鑾駕出郭迎接。詔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漢相蕭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