廂房
廂房
廂房,拼音xiāng fáng。在正房前面兩傍的房屋。四合院是以正房、東西廂房圍繞中間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中國傳統住宅統稱。四合院在中國民居中歷史最悠久,分佈最廣泛,是中國民居形式的典型。
四合院在建築上有一套固定的規格:北面是正房,東西是廂房,南面是倒座,東西南北四面都是房子,中間是天井,整體由廊子貫通。
坐北朝南,北邊的就是正房,南邊是南廂房,東邊的房子叫東廂房,西邊的叫西廂房。
還有人說,從陽光照射的角度來區分:早上光線先照到的是西廂房。
老式中國家庭居住在四合院時,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間為大客廳(中堂間),長子住東廂,次子住西廂,傭人住倒座房,女兒住後院,互不影響。1989年《睢縣誌·古建築》:“袁家山(袁可立別業),……建國后,大殿左側建廂房十間,作為文物陳列室。”
北京的四合院分大、中、小三種規格。大四合院的正房是前廊后廈,後有罩房。東西廂房南邊的花牆子中間有一座垂花門,門內是四扇木屏風,東西廂房都有抄手游廊,與垂花門相通。正房與廂房之間,有圓月亮門兒,可以穿行。外院,東西各有一道花牆,中間是月亮門兒,四扇綠油漆的木屏風,紅斗方字,東邊的是“動壁圖書”,西邊的是“西園翰墨”。
可以從這個門兒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如此布局,形成了東西南北互相連通的幾個院落。過去能住大四合院的多為皇親國戚,或者是有相當身份的官員。解放后,這種院子有的成為領導人的住處,有的是單位的辦公用房或宿舍。中四合院一般是正房五間或七間,屋裡有木隔斷或落地罩,也有的正房和廂房帶廊子。五間的是三間正房兩間耳房,耳房單開門。七間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間,有兩個與正房相通的套間兒。東西廂房各三間,廂房和耳房之間,有過道兒,可通後院。東西廂房的南邊,有一道院牆,把院子隔成裡外院。院牆的正中間有月亮門兒,月亮門兒的後邊,立一個影壁。外院,東西各有鹿頂一間或兩間。鹿頂的房子比廂房稍小一些,用做廚房或是僕人們住。南房七間的格局,盡東頭兒的一間是大門洞兒,大門西邊的一間是門房兒,房門開在大門洞的西山牆。盡西頭兒的一間做車房或是做旁門。中四合院多為一般的官員,或者有一定財力的文化人及做買賣的商人。解放后,北京大部分居民住這種房子,逐漸成為大雜院。小四合院布局簡單,一般是北房三間,分成一明兩暗或是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兩間,南房三間,都是卧磚到頂、起脊的瓦房,清水脊的門樓兒,兩扇對著關的街門,各有一個小鐵環兒,用來敲門。也有的小四合院是棋盤心的,或是仰瓦灰梗兒的。一家兒兩三輩兒人,住小四合院,獨門獨院,非常合適。解放后,一部分小四合院依然延續獨門獨院的格局,大部分成為有三、四戶人家居住的小雜院。
《鏡花緣》第十回:“惟剩神殿一座,廂房兩間”。
巴金 《家》三:“左右兩面的上房以及對面的廂房裡,電燈燃得通亮,牌聲從左面上房裡送出來”。
《西廂記》之所以叫《西廂記》就是因為張生住的是西廂房,崔鶯鶯住東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