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模

光刻工藝部件

掩模版(mask)簡稱掩模,是光刻工藝不可缺少的部件。掩模上承載有設計圖形,光線透過它,把設計圖形透射在光刻膠上。掩模的性能直接決定了光刻工藝的質量。在投影式光刻機中,掩模作為一個光學元件位於會聚透鏡(condenser lens)與投影透鏡(projection lens)之間,它並不和晶圓有直接接觸。掩模上的圖形縮小4~10倍(現代光刻機一般都是縮小4倍)后透射在晶圓表面。為了區別接觸式曝光中使用的掩模,投影式曝光中使用的掩模又被稱為倍縮式掩模(reticle)。

簡介


掩模上的圖形縮小4~10倍(現代光刻機一般都是縮小4倍)然後透射在晶圓表面。為了區別接觸式曝光中使用的掩模,投影式曝光中使用的掩模又被稱為倍縮式掩模(reticle)。表1對這兩種掩模的不同之處做了對比。目前大型集成電路光刻工藝中使用的都是步進-掃描式光刻機(scanner),以及與之相配套的倍縮式掩模。在日常交流中,倍縮式掩模仍然被簡稱為掩模。掩模與倍縮式掩模之間的區別。

製作


掩模版本身也是一個維繫加工過程。它涉及曝光、顯影、刻蝕等工藝過程。掩模的曝光的用掃描激光束完成的。經過曝光顯影后的鍍鉻玻璃板一般經過濕法酸腐蝕去除暴露的鉻層,從而形成掩膜圖形。這是傳統掩模版的製造過程。

結構


為了保證在不同型號光刻機之間的互用,掩模的結構和幾何尺寸都是類似的。它的主體是一塊(即)的高質量石英玻璃基板,其厚度是,如圖1中(a)所示。石英玻璃對深紫外光()有很高的透過率,而且其熱膨脹係數只有(通常玻璃是)。一個鋁合金製備的框架被安裝在玻璃基板上刻有圖形的一側,如圖1中(b)所示。鋁合金框架高、厚,它用於蒙貼保護膜,如圖1中(c)所示。掩模所有曝光的區域都必須在保護膜的覆蓋之下。外界和掩模的機械接觸都發生在鋁合金框架之外的部分。鋁合金框架側面開有通氣孔,以避免曝光、溫度變化時形成內外壓強差。
在鋁合金框架之外的區域還設置有預對準標識(pre-alignment marks)、掩模版的序列號(barcode)、工廠的序列號(reticle ID)、TIS標識(transmission image senor marks)等,如圖2所示。
近年來為了提高曝光解析度,開發出了相移掩模和光學鄰近效應校正掩模。這些掩模的製造工藝比傳統掩模複雜得多。
三重金屬掩模:在金屬膜或金屬片表面上的某些區域被第二層抗蝕金屬保護,而第二層金屬本身的某些區域又被第三層抗蝕金屬所保護,採用這種方式形成的金屬掩模稱為三重金屬掩模。
掩模
掩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