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滸

烏滸

烏滸,是《後漢書·南蠻傳》中提到的古民族名稱。它可能是由甌駱的音轉。

基本介紹


烏滸之名,最早見於《後漢書·南蠻傳》:“靈帝建寧三年(170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烏滸人十餘萬內屬,皆受冠帶,開置七縣。”又載“光和元年(178年)交阯、合浦烏滸蠻反叛。”
駱越是因“駱田”而來,壯語山嶺之間叫“六”。“駱”“六”近音,故六田”也即“駱田”。烏滸是“魯”字的慢讀,也可說“魯”字是“烏滸”的反切,而“魯”與“六”音近,可以說烏滸是從駱字變化而來的。再則,“烏滸”在讀音上與“甌”字也有關係。烏滸二寧促讀為“甌”。因“甌”字采王度集韻》說是“於口切”或“烏侯切”,烏侯與烏滸是一音之轉,相近相通。故“甌”又可視為“烏滸”的同音異寫。據此,可以認為“烏滸”是從甌駱蛻化而來的。廣西壯族人民是古代駱越之一,與烏滸有一定關係。
古代緊接著西甌、駱越的第一個族稱是東漢時出現的烏滸,然後是魏、晉、隋、唐時代的僚、宋代以後的僮、俍、沙、儂以至今天的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