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周南中學

公立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是首批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該校在1984年成為湖南省首批省級重點中學,也是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德育先進單位。

長沙市周南中學創辦於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初為“周氏私塾”;1907年,更名為“私立女子周南女學堂”;1912年,改名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更名“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1952年,更名為“湖南省長沙市第一女子中學”;1955年,更名為“長沙市第四中學”;1984年,複名為“長沙市周南中學”。

截至2014徠年8月,長沙市周南中學佔地415畝,共有84個教學班,4600多名學生,341名教師。

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一年五月(1905年),革命教育家朱劍凡毀家興學創辦了“周氏家塾”,設二年制簡易師範科,附以小學和幼稚園。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女學開禁,周氏家塾取《詩經。周南》“周禮盡在,南化流行”之義,改名“私立女子周南女學堂”,先後設有師範、中學、小學和幼稚園。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周南女子學堂添設縫紉、音樂、體操等專修科。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改名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師範學校”,仍附設小學。
1916年,停辦師範。
1919年,更名為“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
1920年,湖南省政府指令周南為“湖南代用女子中學”。
1927年,長沙“馬日事變”后,朱劍凡校長被反動當局通緝,離校輾轉流離,學校被封。
1928年,學校複課。
1929年,複名“湖南私立周南女子中學”。
1930年秋,改四年舊制中學為三、三制新制,即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同年秋開辦高中第一班,同時還有初中及附設小學。
1938年8月,日軍轟炸長沙,學校臨時疏散到湘潭淦田樓廈,不就遷往安化藍田,初寄寓長郡中學,后覓定譚篤慶堂大宅作校舍。
1945年,學校遷返長沙故址。
1949年,學校由湖南省軍管會接管,學校結束私立學校性質。
1951年底,學校改名為“湖南省立周南女子中學”。
1952年9月,學校更名為“湖南省長沙市第一女子中學”。
1955年,學校更名為“長沙市第四中學”。
1968年,學校改為男女兼招,從此成為男女混合學校。
1969年9月29日,學校改名為“湖南省長沙市第四中學”。
1971年春,學校在長沙縣高塘嶺(現屬望城縣)建立了分校,並辟設農場。
1974年,分校停辦,校舍由政府撥交湘江師範。
1977年,農場停辦。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1980年,學校被評為湖南省首批重點中學之一。
1984年,學校複名為“長沙市周南中學”。
1995年,學校被確定為湖南省重點中學。
1998年8月,拓展分校於湘江西岸,一校兩址。
2003年,新校區開工建設。
2004年,學校成為湖南省首批省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2005年,創辦周南實驗中學。
2014年,創辦周南梅溪湖中學。

教育教學


辦學規模

截至2014年8月,長沙市周南中學校園佔地415畝,總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共有84個教學班,4600多名學生,並設有國際部和新疆部。
此外,長沙市周南中學還建立了以自身為首,包括周南實驗中學、周南梅溪湖中學等學校在內的周南教育集團。
周南教育集團下屬其他學校情況一覽
學校名稱創辦時間學校屬性
周南實驗中學2005年公辦初級中學
周南梅溪湖中學2014年公辦完全中學
周南附小未開學公辦小學

硬體設施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截至2014年9月,長沙市周南中學共有教學樓3棟(唯誠教 學樓、唯勇教學樓,唯朴教學樓),圖書館1棟(5816平方米),體育館1棟(7405平方米),實驗樓1棟,學生公寓3棟,學校食堂1棟;學校接入了100M光纖,建設了5間高標準的計算機房,一間多媒體演播廳,一間全自動智能錄播系統教室。學生公寓配有空調、熱水等設施。辦公樓、教學樓、實驗樓、體育館、宿舍樓構成建築群;建有一個標準田徑場、一個足球場、10個籃球場、2個網球場。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9月,長沙市周南中學共有341名教師,其中長沙市名師工作室名師17名,各學科學會、教學會的理事、常務理事、理事長等38名,特級教師7名,國家級、省級、市級骨幹教師32名,高級教師115名,碩士學歷48名。6名教師被聘為湖南省高中新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5名教師參加省市級名師高考大講壇,受聘為“名師高考大講壇主講教師”;先後有8位教師參與湖南省高考命題,參加省高中新課程實施指導與評估工作。
特級教師:夏遠景、翁光龍、劉平貴、武松健(據2015年2月學校網站信息整理,數據不全)
學科帶頭人:夏遠景、劉平貴、楊國炳、劉清平、曹干鐵、胡錦雲、楊捷、沈正中、武松健
骨幹教師:劉伯賢、胡宗如、吳亮耕、蔣谷平、曾伏成、段波、周小友、易雄輝、鄒樹桃、杜冽寒、陳健美、張衛健、黃靜、易長保、龍福平、羅自振、陳擁軍
教學能手:熊惠祥、劉紅波、劉紅衛、李向、彭海軍、余永健、陳敏、李文敏、周和平、劉麗、邱瑩、周婷、陳華玉
教師名錄參考資料:

教育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2014年高考,長沙市周南中學參考學生共1057人,一本上線428人,上線率40.49%;二本上線890人,上線率84.2%;600分以上68人。
2013年高考,長沙市周南中學參考學生共998人,一本上線423人,上線率42.38%;二本上線871人,上線率87.27%;600分以上31人,占湖南省600分以上總人數的0.999%;飛行員3人。
2012年高考,長沙市周南中學參考學生共873人,一本上線391人,上線率44.8%;二本上線764人,上線率87.5%;600分以上66人,占湖南省600分以上總人數的1.16%。
• 素質成績
時間學生/團體競賽項目獲獎情況
2015年1月蕭子衿、唐仡嶸等9人第八屆全國中學生語文能力競賽全國一等獎
2014年11月王子漢2014年全國數學競賽全國二等獎
2014年10月校女排隊2014年湖南省中學生排球賽冠軍
校男排隊第二名
龍宇晴、蔣瑾湖南省中學生“三獨”(獨唱、獨奏、獨舞)比賽決賽獨舞組一等獎
2014年9月校網球隊2014年第十二屆湖南省運動會6金2銀5銅
王翰瀟、張瓊丹第十五屆全國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暨第三屆中國國際學生信息科技創意大賽全國一等獎
2014年5月和平、謝豐翼等12人2014年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初賽一等獎
黃盛貝第十三屆全國創新英語大賽複賽全國一等獎
2013年7月劉四維、方彥、尹暢毅、肖旭東、張杜、鄧蓉第四屆中國青少年英語能力大賽全國總決賽喜報全國第一名

教師成績

2014年,長沙市周南中學教師共在各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6篇,各類論文獲獎共計13篇;課題立項共11項;共28人次在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獲獎;主編、參與編輯著作10本;獲得各級各類稱號共計8人。
時間教師競賽項目獲獎情況/榮譽
2015年1月郝振軍長沙市第一屆“貝斯特”杯物理教師解題比賽一等獎
2014年12月馮瑤2014年長沙市中學英語教師口語技能比賽一等獎
彭海軍全國高中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展示國家級一等獎
2014年11月夏遠景入選長沙市第三屆“感動星城·十大魅力教師”
2012年12月張志剛長沙市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2011----2012學年度教學論文、教學案例評選二等獎
2012年9月張霞長沙市2012年中學英語優秀論文評審一等獎
2011年12月楊峰湖南省中學首屆青年數學教師資源運用與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

學校榮譽

授予時間榮譽名稱授予單位
2004年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湖南省教育廳
2009年湖南省園林式單位湖南省綠化委員會
2010年湖南省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湖南省教育學會
2012年湖南省教育學會副理事長單位
2013年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
2015年全國教育信息技術“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實驗學校中央電教館

學校文化


校訓

誠樸、健美、篤學、奮進
“誠樸、健美、篤學、奮進”的校訓表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周南學子的殷切期望。
誠樸,坦誠而樸實。心地坦蕩,待人誠摯。不斤斤計較私利,不孜孜追逐虛名。以滿腔的熱忱對待他人,以務實的態度探求學問。力戒虛浮的外表,崇尚真理的質樸。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徠健美,健壯而美麗。有健康強壯的體魄,經得起風吹雨打;我們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受得住生命旅程的顛簸。憂國憂民的情操,文明禮貌的語言,端莊大方的儀錶,是心靈美與外 在美的統一,形成了周南學子的風貌。
篤學,專心好學。為中華之崛起,為理想的實現,我們潛心攻讀,相互切磋。鑽研科學的理念,學習廣博的知識,發展實踐的技能。善思考,能創新。不因環境優裕而懈怠,不為外界干擾而分心,把握青春寶貴的時光,鑄就畢生事業的基礎。
奮進,奮發進取。朝氣蓬勃,永葆青春。勝不驕,敗不餒,在困難之中不怨天、不尤人;受到挫折不悲觀、不停頓。集合在黨的旗幟下,為著祖國的富強,奮進終生。

校徽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學校的校徽呈圓形,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上部書周南中學的英 文名稱,下部書學校的八字校訓,中間是小篆的“周南”二字,其形如木鐸,即鍾,遠古樂器的一種,寓意來自《論語》“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是教育的別稱,以此來寓意周南中學以傳播大道於天下為己任。

校歌

長沙市周南中學校歌
於沙 詞 唐勇強 曲
難忘前輩辦學的艱辛,劍凡堂里油燈常明,
思譚橋下流水的回聲,那是名師親切的叮嚀,
周南中學校歌
周南中學校歌
學真知,做真人,肩負祖國的重託,
學真知,做真人,情系人類的命運,
周南的遺風我們發揚,周南的傳統我們繼承,
周南是我們是我們的搖籃,我們是志向遠大的周南人。
翻開昨天校友的名冊,傑出人物燦若星辰,
放眼中國絢麗的未來,盼望出類拔萃的精英,
沐風雨,踏泥濘,托起東方的紅日,
沐風雨,踏泥濘,遍撒幸福的綠蔭,
周南的美名我們維護,周南的業績我們創新,
周南是我們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是大有作為的周南人。

校頌

周南頌
符笑汀撰
晚清末造,世亂時艱。內則民生塗炭,國事蜩螗,外則烽火綿連,虎狼踵接。亡國滅種之禍,迫在眉睫矣。然朝廷之歌舞昇平,市井之醉生夢死,依然不改其故態。究其原委,無外乎政治制度之黑暗及文化科學之落後,然兩者又皆與中國教育之積弱相牽。中國教育體制之僵化,教育觀念之陳腐,教育手段之簡單,可謂由來已久,其所施於中國社會之影響,不啻釜底抽薪,雪上加霜。於是,有心有識之士,多倡教育救國之說,辦學育才,一時蔚為風氣。然可喜可慰之餘,亦有未免於可惜者,是基礎教育之薄弱及女子教育之偏廢也。
寧鄉朱劍凡,明室後裔,陝甘提督、名將周達武之子,素懷教育救國之情,長抱啟迪民智之念,而於男女平權尤具深切之關注。遊學日本歸來,乃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一九零五年)毀家興學,創辦周南女學於長沙“蛻園”,初名“周氏家塾”,以避朝廷女禁之鋒。光緒三十三年,朝廷格於形勢,允開女學,乃取《詩經·周南》之女性象徵意義,改名周南女學堂,周南之名,自茲芳馨遠播,歷久彌香。自晚清迄於民國,雖屢經時局動亂、風雲熙攘,周南仍以其弦歌不輟為社會培育英才,奇功大勛,當銘青史。
一九四九年後,江山鼎革,弦管重調,周南於一九五一年由省廳改編為省立中學,學校之私立性質,從此轉換。一九六八年,學校男女兼招,女校風情,遂成陳跡矣。改革開放時期,學校銳意進取,社會聲望日隆,招生規模遽擴,乃於一九九八年設立周南實驗學校於湘江西岸之望月湖,同年更增建劍凡中學,以便生源分流。一校三址,弦歌互答,星城傳為美談。而周南管理之有方,以簡馭繁、政通人和之績效,更為時流所推許。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星移斗轉,河山共日月同新,世易時遷,觀念與市場並進。新世紀以來,國家改革開放之勢,已成拍岸之驚濤,周南科研課改之題,每結累枝之碩果。兼以新老交替,帷幄重開。學校奉以人為本之宗旨、行做大做強之方針,全校師生,意氣風發,以焚膏繼晷之勤,勵追日拿雲之志,文、理、體、藝,並駕齊驅,每動征鞍,錦標盡握。是以萬家子弟,皆以負笈周南為榮,三湘父老,爭以交譽周南為樂。周南師資陣營之強大,生源質量之擴增及社會對周南之需求,已非昔日之蛻園所堪承納,遂有拓展之思。幸 蒙省市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扶持鼎助,得以擇地於城北經濟開發區芙蓉北路拓建新校,佔地415畝,斥資2.4億,三易寒暑之後,新校之芙蓉,終告出水。漫步校園,游目之處,每令人騁懷,建築或典雅或雄奇,設施既先進亦完備;周邊青山環繞,草木蔥蘢,朝霞影里,國旗勁拂,夕照光中,鐘樓矗挺;書聲鳥語,萬籟和鳴,大自然之蓬勃生機與校園人文之深厚底蘊交相輝映,誠乃讀書養心、洗塵遠俗之勝境,亦必為卧虎藏龍、騰蛟起鳳之淵藪也。
副省長親臨新校動工典禮剪綵,市委書記寄語“周南明天會更好”,市長賜題“名校之花”,如此殊榮厚愛,能不令我周南師生奮然前行、卓然高舉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願我周南師生同心同德,自重自強,乘時代之春風,展雄飛之羽翼,橫絕滄海,搏擊雲天。
請看明日之周南,必是杏壇之極品!

學生活動

長沙市周南中學學生課餘生活豐富,每年舉辦體育節、科技節、讀書節、藝術節、古詩文誦讀活動等活動,並開設興趣小組,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
截至2014年9月,長沙市周南中學共建有19個學生社團。
部分學生社團名單
思源文學社蟻穴軍事社N.S.街舞社SECRET WING音樂社
魔術社推理社FLYING英語社周南之聲廣播站
ACG動漫社模擬聯合國ELEGANCE禮儀社周南電視台
心晴心理社青年志願團EDM信息社攝影社
羽翼羽毛球社電影社服裝社

校園環境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截至2005年4月,長沙市周南中學建有體育廣場、藝術廣場、音樂廣 場、文化廣場和綠化休閑廣場十多個。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翁光龍
黨委書記潘永明
黨委副書記翁光龍
副校長吳光益、王月林、周樹明
信息截至2014年9月,參考資料:

校園環境


長沙市周南中學
長沙市周南中學
截至2005年4月,長沙市周南中學建有體育廣場、藝術廣場、音樂廣場、文化廣場和綠化休閑廣場十多個,以及佔地20多畝的生態植物園和36畝的人工湖面。學校信息中心、教學樓、實驗樓、藝術樓、外教樓、行政辦公樓以長廊相連。此外,學校還建有思源亭、綠地、生物園、氣象園等。

知名校友


政界、革命先驅向警予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原中共中央委員,婦女部長楊開慧革命家,中國婦女解放運動倡導、實踐者
蔡暢無產階級革命家、婦女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原中共中央委員、全國婦聯主席、教育部長熊婉樂兒科專家、農工黨中央委員
科技、學術界鍾掘機械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第一個女院士唐光后中國第一個女地球物理工作者
肖先瓊中國第一位水利工程女專家、三峽工程設計者與指揮員之一劉蘇生中國第一個女地質工作者
熊子萍核物理專家
文學、藝術界丁玲中國第一個獲得斯大林文學獎的女作家胡佩方波蘭文學最高獎得主
趙如蘭音樂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羅天嬋女中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