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盟台
景觀景點
春秋時吳、魯兩國為臨國。一天魯國營地軍馬脫僵跑越國界,到了吳國的夏路吳庄,吳國營地巡邊士卒把馬逮去殺了。從此,吳魯兩國關係緊張起來,各自集結軍隊,嚴陣以待。在這關鍵時刻,魯國外交官子貢,主張先禮後兵,於是雙方預約在魯境會盟。魯國在雲台山前築起盟台,子貢憑著自己的才能,用三寸不爛之舌,促使吳國不得不割夏路吳庄,賠償魯國軍馬。從此,夏路吳便更名為夏魯吳。
會盟過後,魯國使用權臣子貢留戀此地風光,寓居較久,故將附近山名曰“子貢山”,當地人俗呼為“貢山”。子貢在魯國做官時,經常在山上曬書,曬書的巨石如今還在。相傳有一天,子貢把書放在陽光下沐浴,自己在樹下乘涼,忽而暴雨急至,子貢赤背以身遮書,從人說:“書淋濕事小,身體出病事大。”子貢說:“書是知識的寶庫,知識如人體之血液,人沒有知識,好像沒有血液一樣,書應是大事。”清周承縉題子貢山詩云:“山以名賢著,秋來疊翠深。數年勞夢想,落日自登臨。月送孤雁影,風聲老樹音。悠悠塵外境,誰識曬書心。”如今留下地名很多為:子貢廟、貢山村、貢山集等。
兩千多年過去了,庄名沿稱至今,古盟台也流傳至今。古盟台依然存在,就坐落在今安徽省宿州市解集鄉前,台呈斗形,上小底大,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4.5米,面積約3000平方米。台上樹木蔥蘢,松柏滴翠,實為宿州市一景。
吳魯會盟后,後人為紀念魯、吳二國使臣,在此處建廟。建國后,將廟改建為學校,“漁台中學”,后裁撤建立“漁台小學”至今。
如今台上依然松柏蒼翠,綠樹成蔭,台下拖尾河水,清澈流淌,微波蕩漾。既是淮北地區著名古迹地,又為風景優美遊覽區。
古銀杏樹:銀杏樹直徑約2m,據說已經存在上千年,每年仍然可以結出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