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手

壘球比賽中負責投球的球員

投手是棒球壘球比賽中,防守方負責投球供進攻方擊球員打擊的球員,通常被視為主宰比賽勝負的靈魂人物。只要不違反規則,投手可採用任何一種姿勢來作投球。在紀錄逐局比賽過程時,通常以數字1來代表投手這個守備位置。

一旦自己的球隊成為攻方,投手也將充當擊球員,這根據比賽規則而定。如果允許指定打擊(DH),則可另選一名隊員代替投手上場擊球,如果規則不允許DH,則投手必須在輪到自己時上場擊球。

類型姿勢


慣用手
左投
右投
揮臂式姿勢
固定式姿勢

出手角度


高壓式投法
四分之三投法
側投
低肩側投
下勾投法
解決打者方式
三振型投手
磙地球型投手
投手
投手
飛球型投手

比賽分工


依據比賽上場順序,大致可分為二大類:先發投手及後援投手。
先發投手
比賽一開始雙方隊伍首位上場投球稱為先發投手(Starting Pitcher, SP)。一般而言,先發投手是球隊中較具有續航力與壓制力的投手,先發投手至少要能投滿5局,如此一來在球隊領先的情況下退場時,才有勝投資格。最理想的狀況是先發投手能夠投滿7局(或100球左右),再由後援投手上場。在現代分工日趨精細的棒球運動中,除非投手用球數仍不算太多,或投手可以挑戰完封、無安打比賽等特殊紀錄,否則較少見到由先發投手獨力投完全場的情況。
後援投手
比賽中期接替先發投手稱為後援投手(Relief Pitcher, RP)或牛棚投手(bullpen)
依據比賽情況不同又可細分為:
長中繼投手(long reliever):當先發投手體力不濟或失分太多時(投不滿5局),於比賽前期接替先發投手,希望能控制局面以俟球隊反撲
短中繼投手(middle relief pitcher):通常於第6,7局豋場接替先發投手
中繼投手(set-up man):負責王牌救援投手尚未上場前之接替工作,通常於第8局登場
王牌救援投手(closer):當球隊領先幅度很小時負責最後一局把關任務,守住球隊戰果之投手,俗稱終結者或守護神,通常於第9局登場。
一人左投(left-handed specialist):專門對付左打者之左投,通常只投一個打席即退場

常見球種


投手為了使打者不易擊球,通常會具備數種球種來迷惑打者及影響打者節奏,主要分直球(fastball)與變化球(breaking ball)二大系統。
直球
四縫線直球(Four-seam Fastball)
二縫線直球(Two-seam Fastball)
伸卡球(Sinker)
卡特球(Cutter,又稱切球)
變化球
變速球(Changeup)
指叉球(Forkball)
指叉球
快速指叉球(Split-Finger Fastball,又稱叉指快速球)
曲球(Curveball)
螺旋球(Screwball)
彈指球(Knuckleball,又稱蝴蝶球)

相關規則簡介


投手在投球前必須位於投手區,準備投球時,至少一隻腳要踏在投手板上。當投手腳踏投手板時,必須立刻開始投球並且要出球,不得出現多餘動作(尤其是做出投球動作但不出球的假動作),否則視為投手犯規。
投手區是一個直徑5.49米的圓形區域,中間有投手板。棒球場和壘球場對投手區的要求有區別,壘球場的投手區和場地地面基本齊平,而棒球場要求投手區中間的投手板高出地面至少25厘米,四周為斜坡,可以明顯看到投手區比地面高出一塊土丘,稱為投手丘。
投手向擊球員投出的球分為好球和壞球,好球要求球是在空中未落地,且必須經過本壘板上方,高度必須是在擊球員的膝蓋以上腋部以下,同時滿足這些情況才能稱為好球,否則就是壞球。投手投出好球很容易被擊球員擊中,不過此時如果擊球員沒有擊打,也要算一擊(strike),當擊球員累計達到三擊時將出局(這叫三振出局)。投手投出壞球時,如果擊球員沒有擊打,算一球(ball),當擊球員累計達到4球時,將被保送到一壘(這叫四球上壘)。另外還要注意,投手一旦直接把球投到擊球員身上,也會把這名擊球員保送到一壘,稱為中身上壘。
棒球和壘球對投球的規定有明顯的不同。投球姿勢方面,棒球要求至少一隻腳踏在投手板上(這隻腳叫做軸心腳或中樞腳),另一隻腳可以離地,投球方式可以用上手、側手或低手,而壘球則要求投手必須雙腳著地,其中一隻腳踩投手板,投球方式則要求只能使用低手投球。另外,棒球允許投手把球投向各個壘位的守壘者,從而牽制攻方的跑壘員(這種情況叫做投牽制球),而壘球只許投手把球投向擊球員方向,不許向各個壘位投牽制球。
投球是守方防守當中最關鍵的一環,因此投手這個位置是守方經常需要換人(代打)的一個位置,通常很少有投手能在正式比賽里投一整場球。棒球壘球比賽規定,被換下場的任何球員不得再上場比賽,直至比賽結束,因此被換下的投手,不能再換上場投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