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青龍滿族自治縣的結果 展開

青龍滿族自治縣

河北省秦皇島市轄縣

徠青龍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東麓,古長城腳下,隸屬於秦皇島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

全縣總面積35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1138人(2020年),轄1個街道,25個鄉鎮,396個行政村,有滿、漢、苗、回等11個民族,滿族人口佔68.6%。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8.1億元。

青龍縣位於東北、華北兩大經濟區結合部,東鄰渤海,南靠京津唐,北與遼寧接壤,處於中國經濟新增長極環渤海、環京津經濟圈內。青龍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屬北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綜合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青龍縣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和“中國蘋果之鄉”,青龍縣是“中國奚族文化之鄉”、“百佳深呼吸小城”、“河北雜糧之鄉”和“河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018年9月2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准青龍滿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2020年7月,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歷史沿革


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國家地質公園美景
青龍滿族自治縣祖山國家地質公園美景
春秋時為山戎國地,戰國時屬燕國。秦、西漢時屬右北平郡,東漢屬遼西郡。北齊入北平郡。隋分屬北平郡、柳城郡。唐乾元年間改屬河北道營州,為柳城縣地。遼開泰二年(1013年)屬中京道大定府潭州龍山縣地。金為北京路大定府龍山縣地。元屬遼陽行省大寧路龍山縣地。明洪武中廢龍山縣,遂分屬京師永平府撫寧、遷安二縣。清因之,乾隆二年(1737年)析撫寧縣東境置臨榆縣,本縣蘧分屬撫寧、臨榆、遷安三縣。
民國十九年(1930年)析上述三縣長城以北地區置都山設治局,駐地雙山子,屬河北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被日軍侵佔,始建青龍縣,縣署駐大杖子(今青龍鎮),屬偽熱河省。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曾於1941至1942年間建立遷(安)青(龍)平(泉)聯合縣,屬晉察冀邊區冀東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遷青平縣及承(德)青(龍)、青(龍)平(泉)二辦事處屬冀熱邊區第二專區,遷(安)盧(龍)青(龍)、凌(源)青(龍)綏(中)二縣屬第三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遷青平、遷(安)遵(化)青(龍)二縣屬冀熱遼區十五專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撤銷聯合縣,建青西縣(駐寬城),屬冀東區十二專區,同年夏改屬熱河省第十七專區。12月,青龍、青西(縣佐)二縣由熱河省劃歸冀東區,屬十二專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改屬冀東區十七專區,後撤銷青西縣,建青平縣。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青龍縣仍屬熱河省。
1956年1月1日,青龍縣由熱河省劃歸河北省,屬承德專區。
1960年5月3日,撤銷承德專區,青龍縣劃歸承德市。
1961年6月23日,復設承德專區,青龍縣還屬之。
1962年8月20日,析青龍縣及興隆、承德二縣部分地區,設立寬城縣。
1970年,承德專區改稱承德地區,青龍縣屬之。
1983年5月6日,青龍縣劃歸秦皇島市管轄。
1987年5月10日,實行民族自治制度后,撤銷青龍縣,建立青龍滿族自治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龍滿族自治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燕山山脈東段,地處東經118°33′31″~119°36′30″,北緯40°04′40″~40°36′52″之間。縣域東界至龍王廟鄉與遼寧省建昌縣、綏中縣交界;南界至海港區、撫寧區、盧龍縣、遷安市明長城北側;西界至涼水河、八道河鄉與遷西縣、寬城滿族自治縣交界;北界至大石嶺鄉與遼寧省凌源市交界。地處京、津、唐、秦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距秦皇島市區75公里,距唐山市108公里,距承德市區103公里,距北京223公里,距天津210公里,距瀋陽404公里,縣域國土面積3510平方公里(2010年)。

地形

青龍滿族自治縣屬燕山山脈東端,地勢呈馬鞍形。境內最高峰都山主峰海拔1846.3米,也是秦皇島市內第一高峰、燕山山脈第二高峰(燕山山脈東部第一高峰)。

水文

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有青龍河、起河、沙河、星干河、都源河,其中青龍河由北至南縱貫青龍滿族自治縣,匯入灤河。

氣候

青龍滿族自治縣屬暖溫帶亞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平均氣溫8.9℃,平均降水量715毫米,年無霜期162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青龍滿族自治縣礦產資源主要有金、銀、銅、鐵、錳、鈾、重晶石、石英石、花崗岩、大理石、石灰石、煤炭等40多種。其中鐵礦探明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50億噸以上,年產鐵精粉650萬噸,是冀東主要鐵礦集中區之一;黃金探明礦脈300餘條,國家儲委批准的黃金儲量8.9噸,遠景儲量110餘噸,年產黃金近3萬兩,為國家萬兩黃金縣之一;花崗岩儲量26億多立方米,年產石材400萬平方米,是華北地區主要石材集散地。

林業資源

林果資源量多質優,全縣林地面積328萬畝,森林覆蓋率60%1。林木有油松、柞、椴、樺、楊、桑等百餘種。木質優良,是建材、家居、造紙等行業的上好原料。有各類果園61萬畝,蘋果、板栗、梨、杏、核桃、山楂等乾鮮果品常年產量15萬噸。青龍甘栗、龍富蘋果享譽國內外,倍受消費者青睞,有“中國蘋果之鄉”美譽。

行政區劃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截至2016年,青龍滿族自治縣轄1個街道,11個鎮,14個鄉,396個行政村,4個社區。
截至2018年,青龍滿族自治縣下轄1個街道:都陽路街道,11個鎮:青龍鎮、祖山鎮、木頭凳鎮、雙山子鎮、馬圈子鎮、肖營子鎮、八道河鎮、隔河頭鎮、婁杖子鎮、土門子鎮、大巫嵐鎮,14個鄉:鳳凰山鄉、龍王廟鄉、三星口鄉、乾溝鄉、大石嶺鄉、官場鄉、茨榆山鄉、平方子鄉、安子嶺鄉、朱杖子鄉、草碾鄉、七道河鄉、三撥子鄉、涼水河鄉, 396個行政村,2215個自然村,轄3659個村民小組。
序號名稱
1都陽路街道
2青龍鎮、祖山鎮、木頭凳鎮、雙山子鎮、馬圈子鎮、肖營子鎮、八道河鎮、隔河頭鎮、婁杖子鎮、土門子鎮、大巫嵐鎮
3鳳凰山鄉、龍王廟鄉、三星口鄉、乾溝鄉、大石嶺鄉、官場鄉、茨榆山鄉、平方子鄉、安子嶺鄉、朱杖子鄉、草碾鄉、七道河鄉、三撥子鄉、涼水河鄉

人口民族


截至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總人口54.1萬,有滿族、漢族、苗族、回族等11個民族,滿族人口佔68.6%。
2021年6月7日,秦皇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青龍滿族自治縣常住人口為431138人。

政治


姓名現任職務曾任職務
王殿忠青龍滿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 秦皇島市委副秘書長、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曹向東青龍滿族自治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 青龍縣委辦主任,西藏自治區札達縣委副書記
紀立功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青龍滿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
楊志林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青龍滿族自治縣公安局政委 
董菲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秦皇島團市委副書記
王曉光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撫寧區政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劉民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昌黎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金德民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青龍滿族自治縣政府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 

經濟


綜述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3億元,比2008年增長12.4%;全部財政收入達到6.3988億元,完成調整目標任務的104.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92億元,完成調整目標任務的108.8%,比2008年增長8.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7億元,比2008年增長47.4%;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98元,比2008年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達到14970元,比2008年增長16%;單位GDP能耗下降7.37%。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7.6億元,比2009年增長15.3%;全部財政收入達到10.82億元,比2009年增長6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9億元,比2009年增長33.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億元,比2009年增長3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8.3億元,比2009年增長1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843元,比2009年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08元,比2009年增長15%。
201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8.1億元,年均增長4.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8億元,年均增長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103元,年均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679元,年均增長14.5%。

第一產業

青龍滿族自治縣都山森林公園
青龍滿族自治縣都山森林公園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新建標準化雞舍450棟,新增豬牛羊規模養殖場570個。新建優質果品基地1.5萬畝,果品產量達到18萬噸。“百里枸杞綠色長廊”新增2000畝,“百里精品雜糧產業帶”新增2萬畝。食用菌栽培達到600萬袋。新建農夫寶生物有機肥等11個千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家,市級龍頭企業12家,新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4.5%,比2008年增長3%;農業增加值完成13.9億元,比2008年增長18.1%。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新建標準化雞舍180棟,新增優質果品基地2萬畝、良種枸杞2000畝、有機蔬菜1500畝,食用菌栽培達到1200萬袋。中紅三融肉雞屠宰深加工項目將投產,神杞生物枸杞深加工等8個項目順利推進。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9家、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6個,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37.5%,比2009年增長3%。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財政累計投入“三農”資金9.3億元,年均增長53%。新增省市級龍頭企業3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17家。先後被認定為全國出口板栗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示範縣、河北省肉雞生產標準化示範區、中藥材產業示範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示範縣。

第二產業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0.5億元,比2009年增長48%。依託秦龍匯、天馳、燕山等重點企業,完成5個礦區內整合和3個區域性整合。2010全年累計生產鐵精粉600萬噸、氧化球團220萬噸,實現稅收6.83億元。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工業增加值達到48.9億元,是2006年的1.8倍,年均增長12.3%;實現稅金13.2億元,財政貢獻率達到77.6%。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3.3億元,是2006年的2.9倍。9個重點片區全面完成,廟溝、安勝、天馳、華源等一批礦業集團初具規模,青龍滿族自治縣鐵精粉產量達到806萬噸,是2006年的2.9倍。首秦龍匯和唐鋼青龍爐料氧化球團項目達產達效,德龍鑄業、龍匯工程機械製造項目順利實施。光電、太陽能電池加工等高新技術產業從無到有。玻纖、栲膠、服裝等傳統產業不斷優化升級。中紅三融肉雞屠宰深加工、農夫寶生物有機肥、羽佳蠶絲等14個千萬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

第三產業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改建農家店65家,家電下鄉銷售網點達到53家,交易總額1980萬元。龍城購物廣場建成投入使用,家居建材購物廣場、汽博城主體已竣工。祖山完成4A級景區申報,景區北門竣工投入使用,望海禪寺建成開放。各景區共接待遊客37.4萬人次,實現社會收入2.0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5.6億元,增長27%;三產增加值完成16.2億元,比2008年增長11.2%。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汽博城、家居建材城、家樂家大型購物中心竣工投入運營。新改建農家店130家,兌付家電下鄉購置補貼570萬元。祖山晉陞為國家4A級景區,生態停車場、畫廊谷步游路改造等工程竣工,景區至北戴河旅遊快速路被列為省重點交通項目,提升擴建項目獲省政府獎補資金1000萬元。南山生態觀光園被列入全市首批旅遊參觀點。各景區共接待遊客49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76億元,比2009年增長36%。
2011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家居建材城、汽博城、家樂家購物中心、天洋電器商場等9家大型商貿企業投入運營。“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改建農家店444家,累計發放家電、汽摩下鄉購置補貼2150萬元。被確定為河北省商務綜合行政執法試點縣。望海禪寺建成開放,祖山、黃金溶洞分別晉陞為國家4A級和3A級景區,南山生態觀光園被列入市級首批旅遊參觀點,創建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5個。累計接待遊客17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8.9億元。榮獲“亞洲金旅獎·最具發展潛力旅遊縣”稱號。

文化


飲食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飲食以小米、高粱米、玉米、白薯和雜豆為主糧,以稀、干米飯為主食,大米、麵粉甚少。近年細糧用量有所增加,但小米高粱米仍為主糧。一般農戶,常年糧菜混食,入冬至翌年春耕前,日食二餐,粥為家常飯。隨著經濟的發展,迄今,職工戶多食細糧,農戶亦不與糧菜混吃,而逐漸變為稀、干搭配、粗細糧搭配,但粥仍屬愛吃的家常飯。
受滿族風習影響,人們喜食粘食,如粘乾飯、涼糕、切糕、元宵、粽子、粘饃饃等,也吃發糕、散壯子、煎餅。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食還有夏季喜吃水飯,或熱湯,或涼漿,因愛好而定。逢節令或待客喜做水豆腐、乾飯伴水豆腐,別具風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副食方面,日常用菜以白菜、蘿蔔等大路菜為主,青椒、芹菜、韭菜、西紅柿等細菜為輔,近年來增加了蒜台、菜花、蔥頭等。果品以蘋果、梨、桃等水果為主,乾果為輔。肉蛋類多為豬、羊肉和雞蛋。春節殺年豬、腌鹹肉。吃菜多做“大菜”和自家腌制的小菜。夏季喜吃生拌黃瓜和大蔥、生菜蘸醬,冬季喜吃酸菜,富裕戶則吃酸菜火鍋。多數男性喜飲酒、吸煙、喝茶。成年人喜歡高度烈性白酒。宴會上有划拳、打筷子、碰“三十”、“趕集”等斗酒習慣。80年代后,啤酒、果酒逐漸進入一般農戶。舊時,煙民多吸葉子煙(亦稱旱煙、火煙),富有者吸水煙。葉子煙多自種自用,習慣用煙袋、火鐮。現在青年多吸捲煙。飲茶以花茶為主,泡茶為主要飲用方式。近年來,汽水、果汁、果晶等飲料頗受人們歡迎。

禮俗

青龍各族人民由於長期和睦相處,形成了崇尚禮節、尊長孝親的美德。解放前,晚輩對父母、祖父母晨必省晚必敬,逢春節、結婚、喪葬、拜師,晚輩對尊長均執跪拜禮。親友見面互道問候,祝問長輩安好。鄰里相見必打招呼,講究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同宗戒爭訴,鄰里要相幫。解放后,跪拜改為鞠躬,同志之間執握手禮或點頭致意。倡行“五講四美”后,在軍人、幹部、職工、學生中間推行使用“您”、“打擾了”、“對不起”、“謝謝”、“不客氣”、“再見”等文明禮貌用語,現已蔚然成風。
親朋之間重視禮尚往來,遇喜慶事都攜帶禮品祝賀,遇喪葬或其他災禍,必登門弔唁或撫慰。鄰裡間相互協助,極盡親朋、鄰里之情。平日待客極其熱誠,讓座、敬煙、敬水,儘力籌備飯菜。

居住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區盛產木材、山草、石料,舊時建房均為木石結構。因貧富差異,房屋類型大體分兩種:一是毛草房。柱、柁、檁、椽做骨架。二是磚瓦房。傳統格局,房屋多坐北朝南,北房為正房,3-5間不等,東西房為廂房(亦稱偏房、配房),2-3間不等,南房為門房。上時貧困戶只蓋正房,富戶講究五正三廂(東西廂房均為三間)或“四合院”。正房中央為灶間,兩邊為居室。居室南面搭“一字炕”,與鍋灶相通,北面擺設箱、櫃、瓶、鏡等等物民房建築都開後窗、後門,院落普圍圍牆,臨街開門。條件較好的戶建門樓、影壁。近年來,一些居民改變傳統格局,住房建走廊、廚房、寢室、會客室、貯藏室等,分別設置。建房、住房,有許多信仰習俗。舊時,建房一般要請人“定向口”、擇動工吉日。上樑要唱喜歌,貼對聯;中樑上要貼“陰陽魚”,掛篩籮、紅布,藉以驅凶避邪;做脊樑合脊樑時要鳴放鞭炮,給工匠賞錢。住房以東屋為大,住長輩,西屋為小,住晚輩。神祇供奉也有一定位置,灶間北牆設“祖宗龕”,鍋灶與火炕的牆上設“灶王龕”。在農村,這些習俗沿襲至今。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鄉住宅新建或改建成瓦房。近年出現“北京平”和樓房建築。新建房屋多為木石結構,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追求美觀、寬敞、舒適。一般新房都是外掛水刷石,飾以各種圖案,室內吊棚、鋪地板、白灰牆、水泥裙、玻璃窗。有的在住室還修了月台,院里建起拱窖、壓水井。

服飾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適應氣候變化,冬著棉衣,夏著單衣,春、秋著夾衣。舊時,衣著以土布(家織布)為主。商家和富有者穿細布,綢緞或毛皮。70年代后,布料種類增多,質地提高。迄今,化纖成為成為成為要衣料。舊時,幼兒多穿兜肚、圍肩(俗稱嘎拉)、開襠褲。成年男性夏穿汗溜兒,冬穿掩襟襖、甩襠褲,束腰,扎褲腳。農民上身披圍肩,穿皮衩褲。商賈、士紳著長袍,套馬褂、坎肩。成年女性夏季多穿汗褂、兜肚,其餘三季穿著布衫、旗袍、甩襠褲,扎褲腳。富戶女性圍裙帶。后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淘汰。進入80年代,夏季多穿背心、襯衫、制服褲、牛仔褲,有的穿短褲。青年女性穿短裙或連衣裙;春秋多穿秋衣、線衣、尼龍衣、絨衣、毛衣和人民服、西服;冬季多穿制服棉褲,便式緊身棉襖,加穿外罩。青年人喜穿西服夾克服、羽絨服;有的外出時穿棉大衣、皮大衣或呢料大衣。衣服顏色、款式,歷來兒童裝、女裝較男裝艷麗、新穎。舊時,兒單穿得兜肚、圍肩多繡花,或綉或挑,胸前綴以花鳥、人物等圖案;女裝領口、袖口、衣襟邊緣多鑲花邊(俗稱絛子),一般選用與衣料對比度較強的顏色。現在,兒童裝在醒目處或印染、或刺繡、或補綴,均飾以文字或圖案;女裝除講究質料、色彩外,尤其講究款式,追求新穎別緻。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青龍滿族自治縣青龍河
鞋、襪、帽 民國以前,幼兒穿“豬頭鞋、貓頭鞋”,有“頭雙豬,二雙貓,閻王爺找不著”的民謠,有姑姑送豬鞋的習俗。嚴冬老人多穿氈疙瘩、草鞋,富裕戶則穿雲頭鞋(亦稱老頭樂)、暖靴。女人因纏足,很少從事田間勞動。民國以後,始有膠鞋、皮鞋,迄今各式膠鞋、塑料鞋、皮鞋,基本普及,並出現旅遊鞋,雪地鞋。男女均穿家做布襪,現在,冬季老年人仍有穿棉、夾布襪者。民國年間始有線襪,現在,已普及了夾底襪、絲襪、尼龍襪以及毛線襪、氈襪。男人暖帽有風雪帽、棉帽頭、氈帽頭、三塊瓦皮帽。現今發展為剪絨帽、毛線帽。涼帽有尖頂草帽、蘑菇式圓頂草帽、馬落坡草帽,現今發展為禮帽式草帽和遮陽帽。四季通用的有禮帽、帽頭、八角帽、解放帽、鴨舌帽等。幼兒戴“虎頭帽、兔頭帽”。舊時,老年婦女有戴帽習慣,今青年婦女亦佩戴各種毛線帽、草帽,併流行紗巾、圍巾。
髮式與飾物 清代,男子“半剃半留”,即只留顱后發,編成辮子,垂於腦後。民國年間留頭頭,但少數老人仍留髮盔。50年代后,由光頭逐漸演變為平頭、分頭、背頭。近年,少數青年留披肩長發。舊時,男孩前額留“櫳梳背兒”,腦後留“拉毛兒”,也有留“歪桃兒”的。鄉俗“櫳梳背兒”和“拉毛兒”須在結婚回門時,由岳母在門口剃掉,並贈牛、羊或銀洋做賞,表示從此成為成年人。姑娘前留“流蘇”(亦稱幔幔蘇兒),后梳長辮,后演變為短髮、“羊角辮”,近年講究“燙髮”。從結婚起梳圓頭(亦稱盤頭)、絞臉。滿族婦女有的梳兩把頭(亦稱如意頭),老年婦女也有梳“纂心子”的,后演變為燕尾發、短髮,近年也有燙髮的。佩戴飾物,舊時兒童多戴手鐲、脖鎖;男子多佩荷包、牙籤、扇套;女性多戴頭花、卡子、插針、耳環、手鐲、戒指,近年又有戴項鏈、髮帶者。首飾多以金、銀、骨、玉石為料,貧戶只能戴銅料首飾。頭花多用紙、絨、絹、綢等製成。

當地特產

青龍板栗
青龍板栗個大皮薄,色澤鮮艷,果肉細膩,風味芳甘獨特。是“京東板栗”的龍頭產品,在日本單獨註冊商標為“青龍甘栗”。青龍“京東板栗”在2006年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07年榮獲河北省名牌產品榮譽稱號。
青龍蘋果
青龍蘋果品質好,含糖量高,口味獨特。“龍富”牌紅富士蘋果平均單果重250克以上,最大單果重可達500克。2001年11月,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評為國家名牌;1999、2000、2001連續三年被評為河北省“名優產品”;2006年,“龍富牌”紅富士蘋果獲“河北省名牌”榮譽稱號。
青龍枸杞
青龍枸杞有“粒大、色紅、肉厚、質柔軟、籽少、味甘甜”的特點的特點。木頭凳鎮、乾溝、大巫嵐、鳳凰山一帶建成百里枸杞長廊,為秦皇島市枸杞主產區,產品主要銷往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地區。
青龍安梨
青龍安梨個大皮薄,耐貯存,是京津唐秦等城市和東北地區市場上安梨的主要供地。
青龍水豆腐
青龍水豆腐色、香、味俱全,青龍水豆腐不僅入口軟、滑,有一種原汁原味豆子的清香,還有很好的葯膳作用。1

風俗民情

滿族猴打棒
青龍滿族風情
青龍滿族風情
青龍猴打棒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分為舞台表1演、秧歌走街打場和廣場文藝表演等表演形式,已列為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滿族寸子秧歌
滿族寸子秧歌是滿族宮廷和民間生活相結合的一種舞蹈表演形式,流傳於青龍滿族自治縣婁杖子、八道河、涼水河、隔河頭等鄉鎮,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在表演形式上可分為秧歌走街和單個節目打場,並伴隨小齣子節目《捕蝴蝶》、《摸花轎》等。

交通


京建(昌)、秦青(龍)、平(泉)青(龍)大(青河)、青(龍)1撫(寧)昌(黎)4條公路在青龍縣境內穿過。2012年12月28日,承秦高速公路全線正式通車承秦高速在青龍縣境內,有八道河、青龍、青龍東等高速路口。以承秦出海路、京建線等兩橫三縱為主的省級幹線公路五條269公里,縣級公路八條317公里,鄉鄉、村村通油路和水泥路。有地方鐵路一條,距秦皇島站42公里。青龍縣城距秦皇島港120公里,距京沈高速公路遷安出口70公里。

社會


教育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32所中小學布局調整,乾溝小學等11所中小學校舍改造工程投入使用,滿中遷建和公立幼兒園項目正在積極推進。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開工建設,滿族中學遷建和縣城第一幼兒園主體竣工。完成19所中小學布局調整任務,新改擴建中小學33所,改造D級危房4370平方米,被評為河北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

衛生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涼水河等10所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和安門口等11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中醫院改擴建工程主體竣工。青龍滿族自治縣人口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均控制在市定指標以內。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完成6所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中醫院門診醫技綜合樓即將投入使用。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鄉鎮衛生院全部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青龍滿族自治縣人口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人口性別比均控制在市定指標以內,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

民生

2009年,青龍滿族自治縣馬圈子等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投入使用,花廠峪革命紀念館主體竣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挖掘發現雙山子紅嶺上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青龍滿族寸子秧歌”列入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完成了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被評為國家級先進集體。《通過了國家過國家評審。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三星口等7個鄉鎮綜合文化站竣工投入使用,燒酒技藝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市級保護名錄。花廠峪抗日紀念館建成開放,革命烈士陵園開工建設。中國奚族文化研究中心、金代燒酒研究會先後掛牌成立,被命名為中國奚族文化之鄉、河北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縣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圖書館。廣播電台成功復播。在河北省第八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獲得3金6銀的好成績。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縣誌正式交付印刷。

社會保障

2010年,青龍滿族自治縣新增城鎮就業3805人、農村勞動力轉移18560人,被評為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4.7%,重大疾病報銷上限從3萬元提高到4萬元。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4.6%,為6.7萬名60周歲以上農村老人發放養老金4200萬元;社會養老保險在河北省率先實現全覆蓋。雙山子敬老院被評為河北省模範五保供養中心。城鄉特困群眾大病醫療救助最高限額分別提高到8000元和5000元,為2405名群眾發放救助金624萬元。城鄉低保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共發放低保金3577萬元。245套廉租房竣工入住,發放廉租住房保障金403萬元。改造農村危房1800戶,完成進度位居河北省第二。投資1130萬元,解決了21個村1.5萬人飲水安全和174個村3.7萬人臨時缺水問題。村幹部人均基礎職務補貼由3273元提高到4436元。

旅遊


風景名勝

祖山風景區
青龍風光
青龍風光
祖山風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1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北京、承德、秦皇島旅遊大金三角中,北戴河、山海關、祖山小金三角中,主峰天女峰海拔1424米。
桃林口景區
桃林口景區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是依託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桃林口水庫工程景觀和周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建成的風景旅遊區。景區總面積22萬畝,水域面積6萬畝。
冷口溫泉
冷口溫泉位於青龍縣西南部,是清代“口外八景”之一,常年水溫41℃。內含鈣、鎂、氯等元素和硫酸根、碳酸氫根等離子。
都山森林公園
都山森林公園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山巒起伏,群峰陡峻,溝深谷長,森林茂密,物種豐富。植物種類達300多種,境內分佈有廣泛的天然林,森林覆蓋率達94.2%。林中長有北方稀有的原始古樹雲杉,還有國家一、二級保護樹種黃餑欏、核桃楸、紫椴等。
花廠峪—五道嶺
花廠峪自然村位於祖山風景區的東北邊緣地帶,又是“秦皇島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五道嶺自然村地處北龍潭景區內。

代表人物


杜漢川
杜漢川(1882年~1920年)。原名澄,字恩波,八道河鄉沙河村人。被袁世凱選拔到天津新軍,委任為“軍政宣講官”,被派到江蘇一帶宣傳“新政”。杜漢川為建學校費盡心血、歷經坎坷。1918年春,學校終於落成,定名為“龍王廟高等小學校”,1938年改名為龍山高等小學校。杜漢川被推舉為龍山小學小學小學第一任校長(也稱董事)。這是舊中國時期青龍境內創建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學堂。
李秀
李秀(1897年~1985年),字志清,肖營子鎮沙溝村人。他是一位藝術上造詣很高的民間皮影演唱藝人,是“皮黃腔”的創始人,皮影界有成就、有影響的優秀演員。1979年被吸收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得到了陳雲等中央領導的表揚。1980年,在河北省第四次文代會上被選為河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並擔任了唐山地區戲校名譽校長。
關馥庭
關馥庭(1900年~1971年),名桂華,號馥庭。出生在婁杖子鄉朴杖子村的一個滿族醫學世家。河北省第一屆政協委員,是聞名青龍滿族自治縣的老中醫。
徠趙成金
趙成金(1914年~1962年),曾用名趙金成,漢族,原牛心山鄉花廠峪村人,共產黨員,全國著名的民兵剿匪英雄。
詹福瑞
詹福瑞:男,滿族,1953年11月出生。河北秦皇島市青龍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8年9月參加工作。曾任河北大學黨委書記、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獲得榮譽


2019年5月18日,青龍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7月,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