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岩

中海石油煉化惠州煉油分公司副總經理

趙岩,男徠,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副總經理。

人物經歷


趙岩,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惠州煉油分公司副總經理。從2006年11月一路南下來到惠州,成為惠州煉油項目組的一員起,身為項目主管工程和技術的副總經理,趙岩很少呆在辦公室里,大部分時間都在施工一線“衝鋒陷陣”。2008年4月19日傍晚,國內頭號強颱風“浣熊”登陸,十級大風裹挾著傾盆大雨,呼嘯而至。“惠州這裡雨水多,每次刮大風、下大雨時,別人都往屋裡跑,趙岩副總卻總往外跑。”惠州煉油分公司前台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次也不例外,眼看颱風壓境,趙岩一頭扎進狂風暴雨中,直奔施工
現場。當時,惠州煉廠焦化裝置的除焦框架正在進行混凝土澆築作業。除焦框架在煉廠所有框架中“個頭兒”最高,共需澆築3000立方米混凝土。颱風來襲時,澆築作業已進入第三天。
“其他項目可以收工,暫避風頭,但澆築作業不能停。”趙岩很清楚,混凝土澆築最忌中斷,在底層混凝土凝固之前必須連續澆築,建築物才能渾然一體,否則,建築物的承重強度就會受到影響,倒塌的風險將如影隨形。趙岩趕至現場時,近50名工人正在作業。風吹雨打之下,大家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一看他來了,我們心裡就踏實多了。”負責此項目的承包商施工隊張隊長說。不過讓張隊長沒想到的是,這位甲方的領導並不只是來看看的。頂著疾風勁雨,趙岩徑直登上了高約30米的平台。
平台上,趙岩提醒每一個碰面的工人做好安全防護。風助雨勢,在平台每挪動一步都很困難,他卻“衝鋒”在前。雨衣早已失效,泥漿、雨水、汗水濕透全身,每個人都像剛從水裡撈出來一樣。
凌晨四點,眼看混凝土澆築一切順利,趙岩這才走下平台。而此時,已經極度疲憊的他把車讓給了承包商兄弟,自己踩著泥,淌水回到了辦公室。
趙岩走馬上任后碰到的第一個難題是,“完成的圖紙暫時用不上,等著用的圖卻還沒畫完”的情況。要使設計圖紙與施工進度達到“供求平衡”,必須對這兩方面都了如指掌。“我參加工作21年了,本事不大,經驗很多,這事兒不難辦。”趙岩笑呵呵地說。果然,經他一番“排兵布陣”,設計與施工的配合逐漸順暢,工程進度穩步推進。不久,設計單位的人傳過話來:“惠州煉油項目的業主協調能力強,提出的問題一針見血,我們可算遇上行家了。”基礎設計總概算超過總體設計概算18億元,這塊巨石壓下來,讓原本就工期滯后的項目更難向前邁步了。標準不能降,投資不能超,工期不能變。面對世界上第一個100%加工高含酸原油的煉廠,設計放、專利商均無可借鑒經驗……怎麼辦?趙岩帶人通過自查,在不影響項目長周期運行和主要技術指標的前提下,提出了優化工藝與技術、提高設備國產化程度、合理降低標準、取消對生產運行影響不大的投資等200多項降低投資技術措施和400多項設備及主要材料調整措施,讓核定投資控制在批複總體設計概算水平。降低預算,國產化功不可沒。在設備國產化方面趙岩也堪稱“行家”。
經過調研和分析論證后,他提出把原設計中的“2台壓縮機運行1台備用”改為“3台運行1台備用”,一下省了3000多萬元。惠州煉廠建設前,國內的丙烯球罐由於操作壓力高、介質溫度低,罐體外皮全部依賴進口。由於供貨周期長,趙岩提出進行國產化攻關,並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與多家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最終成功研製出了滿足使用條件的球罐板材,生產出一種用國內材質製造成的丙烯球罐,比原計劃節省1000多萬元。此外,大功率機泵、高壓管線、閥門等計劃從國外進口的重要設備也在他的力促下實現了國產化,而且投用效果一點兒不遜於“洋貨”。據初步統計,僅設備國產化一項就為惠州煉廠節省投資約2億元。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獲得稱號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人物事件


企徠業合作
3月10日,中資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作斌等在廣東惠州拜會了中海石油煉化公司惠州煉化分公司總經理趙岩,雙方就當前惠煉二期項目合作情況進行交流,並就下一步加強合作進行了探討。